主页 >>

人拉肩扛建厂 架空索道运矿

2019年02月21日342未知admin

    崇山峻岭间,大宝山人不畏艰险,架起了两条架空运矿索道。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等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建厂开矿基本只能靠人拉肩扛,干部职工睡竹棚、啃馒头、喝山水,硬是让大批工矿企业在韶关遍地开花,将韶关从落后的农业市打造成华南工业重地。”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黄建华说。

    工矿精神是红船精神在韶关的具体实践,时至今日,韶关人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工矿精神,继续指引着当地加快实现振兴发展的步伐。

    组织10万民兵建设工业

    韶关工业化是从共和国成立后开始起步的。据《韶关市志》记载,1949年,韶关全市仅有几座小煤窑,1座小发电厂和几家小加工厂,工业总产值仅0.15亿元。后来,随着国家农业合作化运动、“一五计划”,韶关工业逐渐起步。

    省委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到了19***年10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三线”建设的精神,广东省委向中共中央和中南局提出《关于广东国防工业和三线备战工作的请示报告》,于10月22日获批在广东开展“小三线”建设。

    在广东“小三线”建设规划蓝图上,韶关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当时,省委从战略角度考虑,决定在粤北山区建一个广东省的‘小三线’基地。”韶关市史志办原副主任梁观福介绍,韶关地处粤北山区,山多隐蔽,完全符合当时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由此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当年,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决定,在韶关地区的连县、连南、连山、阳山、乐昌5县开展“小三线”建设。为推动韶关工业发展亟须的人才短缺问题,一场遍及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动员令”很快发出。

    据《韶关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书记载:当年,为了推动韶关工业发展、解决发展地区干部问题,广东省对行政区域和企业进行调整,仅惠阳地区就有1000多名干部被派到外地支援工业建设,其中大部分转移到韶关。

    除了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专家、干部,韶关本地也组织了10万民兵,积极参与当地工业建设。“当时在连县设立办事处,省国防工业办派省军区的一名副司令员、一名副参谋长等具体领导连阳地区的‘小三线’建设。”梁观福说。

    国家对韶关工业建设也给予了大量投资,1967年至1975年的工业基础投资总额达13.38亿元,大大超过了前两个五年计划同类投资的总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韶关工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广佛等地企业迁入韶关

    1966年,广东省确定加强韶关“小三线”建设,决定将一批企业从广州、佛山等地迁到韶关。如广州黄埔吉山水力发电设备厂迁往韶关后,建成韶关水轮机厂;广州黄埔吉山油泵油嘴厂迁到当地后,建成韶关油泵油嘴厂;佛山动力机械厂迁韶后,建成韶关齿轮厂。

    “响应国家号召,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是各厂职工对迁韶的普遍态度。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机关党委书记陈建澄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的父母是那个年代从南京的钢铁厂调来支援韶关建设的。“那时我刚满周岁,一声令下,我父母就跟着大部队来了,一呆就是一辈子。”他说。

    如在1965年5月,中南局和广东省委作出决定,把广州水力发电设备厂迁至韶关。众力发电设备厂(原韶关水轮机厂)原政工部长侯宝庆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由于广州和韶关差距太大,全厂职工一时进退两难,但绝大多数职工以大局为重,扶老携幼来到韶关北郊十里亭,开始了新工作、新生活。

    在计划经济年代,生产、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特别是对于处在工业起步阶段的韶关来说,只能用农业时代的“旧手段”,解决工业时代的“新难题”。而韶关地处粤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对设厂、工业生产也非常不利。

    “当时矿山打算开一条叫‘***0平硐’的隧道,方便日后投产后将矿石从山上运下来。但由于缺少机械化,干部职工只能发挥愚公移山精神,用铁镐、大锤、推车等原始工具凿洞、开山,并用人背肩扛、推车的方式,将石头、泥土从山下一包包、一车车抬下来。”当年创业之艰,黄建华至今仍历历在目。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当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这个念头支撑着我们韶关工矿人攻坚克难、一往无前。”黄建华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祁雷 毕式明 发自韶关

    统筹:戎明昌 辛均庆

    ■讲述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黄建华回忆建设者开矿:

    鞋底板绑铁钉 爬上山抢修高压线

    南方日报:大宝山矿有1500多年采冶历史。1958年至1962年,大宝山矿开始了陆陆续续的基础建设。请您回忆一下当时干部职工是如何克服困难,开矿办厂。

    黄建华:那时候,大宝山矿区全是原始森林,树木直径小的有30厘米,大的将近1米,遮天蔽日。先辈们抱着为祖国建设找矿、找资源的想法,成天成月吃住在山里,逐渐摸清了大宝山“宝藏”的分布。1966年10月8日,冶金部下达了大宝山矿建设设计书,这一天被正式确定为现代大宝山矿的建矿日。

    建厂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各项基础设施也很差。记得有一年冬天,矿山上的高压线被大雪压断了,干部职工们将鞋底板绑上铁钉子,做成简易冰爪鞋,带着设备、电线等,艰难爬上矿山。山上的人不分白天黑夜抢修,山下的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花了一周将高压线全部抢修好。

    南方日报:步入正轨后,大宝山矿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黄建华:1970年6月10日,毛主席亲自签发的中共中央48号文件,将大宝山作为重点矿山建设。到1975年,大宝山矿相继建成破碎厂、230万吨的铁系统、架空索道运输线、马大铁路、铜冶炼厂、筛分厂、尾矿库等工程,步入稳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大宝山人紧跟时代步伐,发扬大宝山精神,推动矿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吨吨的矿产品由大宝山运往13个省61家钢铁厂和港澳、东南亚等矿产品公司。

    南方日报:您怎样理解大宝山精神?

    黄建华:大宝山精神,按我的理解,至少包含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专业至上、精益求精的刻苦钻研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一代代大宝山人,将大宝山矿打造成南国矿业的一颗明珠。


招商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08:59:39
  园艺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桃源临时工派遣  阜阳市20 阜阳市20 人社局机关 阜阳市医保 阜阳市举办 市人社局落 阜阳市召开 企业社保中 市人社局认 阶段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