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英大基金难破的人事困局

2019年02月21日100未知admin

  成立已超五年的英大基金至今尚未走出人事动荡困局,近期英大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由公司总经理朱志代任督察长职务,事实上朱志加入公司尚不足一年时间,先后已涉及副总经理、总经理、督察长三大重要职务,由此暴露出英大基金人事上的掣肘。纵观该公司发展史,英大基金总经理职位也常年变动不安,基金经理更是频频离职,由此也影响到英大基金投研业绩和规模上的增长。

  人才储备捉襟见肘

  英大基金督察长职位空缺大半月后,公司宣布由总经理朱志代为履职。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朱志刚刚于去年7月加盟英大基金,并在短短不足一个月时间内由副总经理晋升为公司总经理,如此短时间内接手公司各项工作,对朱志提出了严格考验的同时也暴露了公司高管人才的匮乏。

  对于督察长职位变更的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英大基金进行采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有督察长候选人,因涉及到监管报备及审批,公司合规负责人有关信息暂不便透露,待监管部门批准后公司将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英大基金一直没能从“人才告急”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从总经理职位上看,就频繁变动不休。公开资料显示,英大基金尚未满周岁,时任总经理刘光灿宣告离职,离职原因注明因个人职业规划选择辞职,公司董事长陈书堂代任其职位。经过一整年的空缺,直到2014年6月,原万家基金总经理杨峰加盟英大基金正式出任公司“掌门人”,不过好景不长,2016年9月初,杨峰因个人原因离职,任职时间刚满两年零三个月。

  时任董事长的张传良代任总经理一职。紧接着,2017年6月,张传良又因工作需要离职, 孔旺接任英大基金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2017年7月28日,时任该公司副总经理的朱志升任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12日,朱志刚刚加入英大基金担任副总经理。资料显示,加入英大基金前,朱志在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任职,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任国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四级职员;2010年12月至2014年7月,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经理;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助理;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保险业务部副主任。

  除了总经理外,英大基金督察长的职位也并不稳定,2015年11月28日,英大基金原督察长张宁因个人原因离职,由当时的副总经理赵照代任,直到2016年3月16日,英大基金迎来新任督察长宗宽广,今年1月30日,宗宽广也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外,去年6月30日,原英大基金副总经理赵照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

  英大基金管理人员加速出走的同时,公司投研团队也亮起红灯。刘熹、赵强、秦岭、周木林、张玮、刘杰、张琳娜等基金经理先后因个人原因离开英大基金。公开资料显示,英大基金旗下投研团队人员数量较少,目前公司只有袁忠伟、管瑞龙、易祺坤、张媛四位基金经理。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英大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多为“菜鸟”经理,晨星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管瑞龙担任基金经理时间仅有1年零9天,易祺坤任职基金经理时间仅有361天,张媛2016年9月加盟英大基金担任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今年1月被提携成为基金经理,任职时间不足50天。

  对于投研人员培养方面,英大基金表示,“ 公司一直在调研和探讨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力争通过更多方式方法为公司和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规模排名止步不前

  管理层人员匮乏,基金经理管理经验不足,英大基金公募业务陷入发展迟滞,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英大基金近两年来未有产品发行,存量份额也不断被赎回,公司资产规模遭遇缩水阵痛,规模排名也被很多“后辈”反超。

  回溯英大基金多年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公司资产规模常年徘徊在公募基金规模排行榜中下游。数据显示,2014年底,英大基金资产规模4.38亿元,在9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86位。2015年,借牛市东风,资产规模攀升到50.48亿元,规模排名上移三位至第83位。2016年,英大基金公司规模惨遭腰斩,截至年底,规模滑坡至21.28亿元,规模排名随即下滑至第100位。其中非货币基金资产规模15.65亿元,排在第89位。2017年,英大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缩水至12.61亿元,下滑至第98位。

  英大基金规模上的不进则退,也让与其同期成立甚至后期成立的小公司赶超,同样在2012年成立的德邦基金,2017年底非货基规模已经达到51.91亿元,2013年成立的前海开源、国寿安保基金非货基规模更是已经达到314.94亿元、429.08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英大基金去年非货基规模瘦身主要是源于多只产品机构客户资金的撤出所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英大基金旗下份额缩水最多的一只产品为英大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基金A份额,去年四季度其中一家机构客户赎回4.94亿份,去年四季度末,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由年初的100%降至92.1%。

  此外,英大策略优选混合型基金A份额、英大纯债债券型基金A份额的基金份额缩水幅度均超9000万份,截至去年底,上述两只基金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占比分别为99.93%、78.18%。

  若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过于依赖机构资金,往往会造成规模大幅增减,甚至沦为空壳产品。“依赖机构委外的中小基金公司,具有产品线匮乏、权益类投研能力欠缺、投资者结构单一、基金规模不稳定的特点,一旦遭遇市场‘黑天鹅事件’,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分析道。

  产品线结构单一

  投研人才储备不足,也导致英大基金的产品数量较少。数据显示,目前英大基金旗下仅有7只(A、C份额合并计算)产品,最后一只产品成立定格在2016年11月。不过英大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有公募产品获得了证监会批文,并有多只储备产品正在准备申报。

  投研团队加速流失后遗症也体现在英大基金偏股产品投研业绩上,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今年以来,英大基金旗下的5只偏股产品中,2只产品跑输行业平均-0.13%的业绩回报率。如英大策略优选A、C份额年内收益率为-0.21%、-0.28%,英大睿盛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A、C份额年内业绩告负,亏损幅度分别为0.56%、0.59%。

  将时间轴拉长,近三年基金收益率来看,英大基金旗下英大策略优选C份额、英大睿盛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A、C份额收益率低于同期同类型产品11.35%的平均收益水平。

  对于未来公司发展规划,英大基金表示,2018年公司公募业务一方面将继续提升现有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业绩,同时布局指数增强型基金、定开类债基,满足投资者的收益需求;另一方面将积极落实十九大精神及监管导向,按照“服务实业、服务行业”的定位,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积极布局能源、“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等领域,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公募基金竞争日趋激烈,小型基金公司抢占市场份额处于下风。杨晓晴认为,“公募市场业绩为王,想要实现规模的跃进,最靠谱的方法就是把业绩做好,小型公司可以借助外援,引入战略投资者,助力公司在管理、投研、渠道方面的综合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王晗/文 贾丛丛/制表



深圳清水河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5:30:08
  坪山镇宝山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富士康  小长假33 保定市城市 市政府召开 向着靓丽繁 农业大项目 沽源有个1 市青年爱心 衡水武邑密 市领导检查 河大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