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四个转变在基层:“康巴汉人”的支教故事

2019年02月22日117未知admin

  陈有龙原是西宁市古城台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2014年9月受学校委派,他带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满怀着对藏区的深厚感情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时间过得很快,陈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及教师的一致赞誉。在校的老师都叫他“康巴汉人”,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16年,他的人事关系转入一完小,如今他是一完小的一名代课老师。

  9月8日,一完小的操场上一派热闹景象。鼓号队一遍一遍地练习着曲目,上体育课的学生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踢足球,操场的一端,陈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画文化墙。

  看到记者来采访,陈老师有些激动,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你看看墙上的这些画,大部分都是学生们完成的,配色、表情都很到位。”采访中,陈老师直夸孩子们的调色技术好,连最难调的肉色都调得很自然。

  当初作为支教老师,陈老师除了平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负责学校的美术社团课,可是那时参加社团课的学生只有20多人。

  陈有龙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淳朴而安静,生活的环境相对闭塞。在他眼里,这些孩子除了正常学习,应该还有梦想、绘画与远方。

  在课堂中,他会告诉孩子们要热爱生活,爱老师、爱学校、爱家长,给孩子们介绍各种美好的事物、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以及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渐渐的,他通过课堂打开了孩子们学习绘画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美好东西的渴望。

  除了与孩子们加强沟通交流之外,他在教学中融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增加剪贴画教学,以五十六个民族形象和大美玉树人文风物为题材,用剪贴画的形式创作,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

  还增加古诗配画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熟读诗词,还能以诗的意境作画,使学生充分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化韵味……

  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作,让美术课堂变得更生动。

  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画家,作为青海省美术协会的理事,他经常来玉树采风,他的作品题材也多以藏区壮美山川和人文风情为主。

  “这两年,在陈老师的带动引领之下,我们学校的美术教育水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点都不夸张。”更尕旦周校长说。

  其中,由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和大唐艺术联益基金会赞助的大唐画室,自2014年坐落于一完小后,孩子们学习的意愿就更加强烈了。

  来到这间充满藏式风格的画室,石膏像、画架等美术用具把画室挤得满满当当。

  “三年来,孩子们的成长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参加‘经典中国·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还是ICAA国际少儿书画大赛,大家获得的奖项有200余个。”陈老师指着墙上的喜报,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回顾之前的日子,我为学生态度的转变欣慰,为民族团结的亲密关系快乐,正是这酸甜苦辣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绘就了我支教的斑斓画卷!”

  不得不说的是,在支教期间,学校还在康巴艺术中心举办了以“赞颂三江源”为主题的画展,展出的全部是学生的画作。

  今年8月19日,玉树市素质教育成果展在北京举行,这其中,也有一些学生的画作。一幅幅精美作品的呈现,让参观的观众交口称赞:“从孩子们的画卷中,看到了草原儿女对祖国、对家乡、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陈有龙说,他的想法很简单,想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让藏区孩子们的童年洒满美育阳光。而今,孩子们取得的成绩,对他来说是最强有力的支持和鼓舞。

  这期间,他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惊喜和感动,老师们称他为“康巴汉人”,夸赞他的藏歌唱得好;收获了浓得化不开的民族情谊,他的搭档多杰才仁总会在他生病时送去温暖的问候;收获了人生的重要信条:努力和坚持,责任和希望,境界与奉献。

  “这是生命中最特别的缘分,也是最值得铭记的时光。”陈有龙说。(刁永萍)


深圳东湖劳务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1:18:29
  坂田分拣员包装工龙岗劳务派遣  我市召开全 鞍山、锦州 宁晋县召开 省第八届残 海港区财政 枣强县开展 五张存单背 临时公交专 王金刚就文 副省长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