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好人

2019年02月21日479未知admin

刘先生早年的毕业照

如今病床上的刘先生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郭亮 摄

    

他永远是一些人口中的“刘哥”,永远是一些人口中的人生导师永远都是大家印象中那个无所不能的大哥……

B02版

   新闻回放:长春市民崔先生经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1月20日,他征集到一篇高中生的作文,内容是关于作者和养父的。高一学生“Fighting”被亲生父母抛弃,后到孤儿学校读书。2012年,养父刘世陶走进了他的生活,开始照顾他,成为了他的“父亲”,如今养父却因脑血栓瘫痪在床。据刘世陶父母介绍,领养的手续还没来得及办。刘世陶曾默默地照顾着三个孤儿、资助着两个贫困家庭,他的善举,连他父母都是听别人说的。在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父亲、在父母眼中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在被他帮助过的人眼中他是善良的好人……

  一个白色手机中封存着他的过去,一张皱皱巴巴的通讯便签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和10个电话号码,号码的主人是他的朋友、同事、同学,看望完他走时留下了相同的一句话:“有任何困难给我们打电话。”

  翻开他手机的备忘录,一篇篇记录着他失去意识前,工作的过往和后来的治病情况,最后一条他这样写道:人间正道是沧桑。

  25日下午,刘世陶依然无力地躺在床上,脑袋向右歪着,身体扭曲着……失去语言功能的他,如今只能靠呻吟声诉说着自己的痛苦。用父亲刘家昌的话就是:一切的骄傲与荣耀都已经过去了,只剩一个巴掌大的手机中,尘封着儿子的曾经。

  那张褶皱的便签上承载着10个人的心愿,而这些电话号码也一点一点地清晰了一个高大男人的形象和唤醒了这10个人的共同记忆———他是一个好人!


父母的回忆

曾寄人篱下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提起儿子的过往,对于父亲刘家昌和母亲林元珍来说,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两个多小时的诉说中,两位70多岁的老人从未感到一丝的疲倦,整个过程,他们说着说着就把自己说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笑着笑着突然又沉默了。良久的沉默中,虚弱的呻吟声也显得那么清晰,若是没有看到两位老人颤抖的手,时间就如静止了一般。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关上……


学龄前他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

  刘世陶原本应该叫刘世淘,“陶”字是他成年后自己改的,其实父亲给他起的名字带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大浪淘沙,沙里淘金”,刘家昌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尘世间的磨练中,逐渐褪去身上的缺点、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颗金子。“我有时候就在想,一定是混蛋儿子自己改名才导致现在这样,陶不就是瓷吗,不就是脆弱的意思吗?”如今的刘家昌深深地相信着命运,除此之外也不知道该相信点什么。

  “我儿子从小就特别懂情,人情。我记得他5岁的时候就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当时我家住在九台九郊乡杨木林子村,那时候我家离火车站有12里地,一次带儿子去火车站,就说爸爸扛着你吧,他说不用,爸爸累。”在刘家昌的记忆中,那时的情形已经很模糊了,他只记得12里地,儿子一句诉苦的话没说过,咬着嘴唇、摇摇晃晃地跟在自己身后。小学时候的刘世陶可以用“胆小如鼠”形容。要是老师家访,他一定会躲在泔水缸后面,谁叫也不出来。

  不久之后,由于刘家昌两口子务农忙,刘世陶被奶奶带到了白城市的亲戚家照顾,直到考上大学。这个决定让两口子至今还后悔,也让刘世陶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寄人篱下”,只不过他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适者生存”。


上小学对于一块糖的解释让人无语

  儿子离家去念小学后,很多事刘家昌夫妻只能从他的口中或者亲戚处得知。亲戚家的经济条件也一般,育有一儿一女。一天晚上,刘世陶清楚地听见亲戚谈论到他。“他在这住,我坚决不同意。”“哪能管他一辈子啊。”……那时候他根本没睡,又不敢说话,只能一点点把被子拽过头顶,蜷缩在被窝里,尽管他最终还是留下了。后来刘家昌把粮票邮了过去。

  “我儿子曾经跟我说过,那时候他的亲戚早上会带着自己儿女出去吃早餐,比如包子、面条什么的,我儿子就只能在家吃玉米面、菜包子。儿子说,亲戚家的小姐姐回家后还会特意炫耀一下,今天早上吃的什么。”林元珍从儿子口中听说的时候,已经是过去好久的事了,儿子说的时候轻描淡写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刘世陶也渐渐适应了。

  那时候一到寒暑假,刘世陶就会回家帮父母干活,有一次因故需要多住一宿,而那天他的姐姐刚刚打扫完家中卫生。“我儿子说,他知道姐姐打扫过,所以特意去洗了个澡,结果姐姐还是说他了,让他别掉一地皮。”林元珍记得,儿子回忆这事的时候很平静地说了一句,“妈妈,我那天洗完澡了,不会掉皮的。”

  对于有些事,母子二人在观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次,亲戚兜里剩下两块糖,身边站着自己的儿子和刘世陶,便顺手把糖给了他们。两个男孩狼吞虎咽地吃完后,姐姐却推门而入,亲戚一拍大腿,“哎呀,早知道把糖给我大闺女了。”这句话刘世陶始终铭记,并对母亲哭诉了好久。“我儿子总跟我说,他特别后悔,他不应该吃那块糖,如果不吃姐姐就能吃到。”林元珍倒是觉得,就孩子来说,这种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可儿子的解释让她哑口无言,“可是,如果我不吃,就不会被说了啊。”


读中学他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林元珍清楚地记得,一天,在自家的稻田里,母子俩正在干活,儿子讲述了一些自己的遭遇,身为母亲的她只能暗自心疼,随口问到,“儿子你不恨吗?”儿子的回答也很简单,“他们每说我一次,都是在激励我前进。”那个时候,刘世陶就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他的命运,一定可以。

  初中的时候他学习很认真,但第一次中考的成绩却不理想。刘家昌说,发成绩那天儿子知道自己差了2分,坐在木头上使劲地敲头。“我就应该考中专,我就应该听他们的……”这些话如针一般扎进老两口的心里,他们知道儿子为什么这么痛苦。“其实我儿子开始的时候学习不错,能考最好的高中,但我家里实在太穷,亲戚就让他考中专,这样就能尽快地离开学校、离开亲戚家。”亲戚这些话也曾当着刘世陶的面说过,他不敢反驳,只是在床头挂了一张纸,写着“我要考高中”。

  后来,刘家昌老两口决定,一定要让儿子复读,只是在白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刘世陶被分配到一个成绩不好的初中。上学后的第三天,他就放弃了,独自一人找到全市成绩第二的中学校校长室,就这样一个孩子和校长聊了许久,“我儿子当时就跟校长说,自己是谁谁谁,曾经中考多少分,他要考最好的大学,所以他要上最好的高中、初中,那位校长人真的很好,还真就同意了。”

  在高中,尽管他十分努力但成绩也不理想,大学是在一所专科学校读的,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2004年他完成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2012年他通过吉林大学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他,成了父母的骄傲,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记忆的洪流中,父亲刘家昌用一句话给这段对话画上了句号。“这就是命啊,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没管过,现在,我和老伴儿是在偿还这一切,亲情需要从头开始……”


剩下的故事交给他们述说……好人“刘哥”

  他永远是一些人口中的“刘哥”、他永远是一些人口中的人生导师、他永远都是大家印象中那个无所不能的大哥……


硕士研究生同学:大家都叫他刘哥 也只叫刘哥

  祝先生的电话号是上海的,曾经是刘世陶的室友。那时候刘世陶是寝室里年纪最大的,是老大,而祝先生年纪最小,“认识不久之后,我就叫他刘哥,一直叫到现在,不只是我,我们寝室所有人和对面寝室的所有人,都叫他刘哥,也是唯一的哥。”一个寝室当时四个人,虽然关系不错但大家都互相叫全名,只有刘世陶特殊,只有他可以叫大家名字中的后两个字,大家也只叫他哥。

  “这都是他做到了,大家才尊敬他。那时候有的室友是边工作便读研,只有我一个是出了本科门就念的研究生,所以他对我格外照顾,一直把我当弟弟。对于其他室友也是能帮忙的就帮忙,能照顾的就照顾。”在祝先生的记忆中,他和室友蹭了刘哥不少东西,打印复习题的纸、学习用的文具、好吃的……“那时候他就是一个大区的销售负责人了,我在他眼里就是小孩,因为一直没出过校门,所以他总会教我怎么面对社会、怎么与人交往,还带我去谈生意,让我学习。”

  那时,刘世陶很少说自己的事,所以许多事祝先生也仅是有所耳闻,但并不详细。比如,刘世陶非常有经商头脑,在大学期间就自己干小买卖,据说挣了不少钱,但一毕业就全都匿名捐出去了。还比如,在研究生期间,刘世陶就已经在资助一些孩子……


曾经的同事:说过要送仨孩子出国念书

  马女士与刘世陶曾在一起工作过几年,虽然来往不多,但后来不在一家公司后他们仍然有联系,她始终是刘世陶口中的“妹子”。“我刚进那个公司的时候他是我们公司的客户,见过几次面,后来他跳槽来我们公司,他负责销售,我负责财务。我当时基本上是公司最小的,他一直把我当小孩看。”虽然两人交集不多,但马女士也陆陆续续从他人口中了解了一些关于刘世陶的事。在她印象中,刘世陶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人,永远是风风火火的样子,永远是一脸的自信。

  马女士说,曾经有人很明确地告诉她,刘世陶被人瞧不起的地方,正是他最大的亮点———穷苦人家出身却靠自己闯荡至今。有时候这个“哥哥”还会带着马女士一起去福利院之类的地方,那个时候马女士就知道,刘世陶正在照顾着三个孩子。“就我的理解,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所以刘哥才会特别想照顾那些孤儿,他看不得那些孩子孤独。他曾经跟我说过,总有一天一定要让他照顾的几个孩子去最好的大学念书,去美国……”马女士说,很多时候她不敢去看刘世陶,她记忆中的刘哥不该是这样的。


一位匿名的朋友:一个好人曾帮助过我

  这位朋友我们姑且称呼为张萍吧。刘家昌父亲对张萍有着深刻的印象,他们知道张萍算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之一,在儿子重病之后,张萍曾多次帮助他们家,电话中总是带着哭腔。“有一次张萍突然劝我们放弃治疗,她是哭着说的,她说她很了解我儿子的为人,我儿子根本接受不了自己现在的样子和生活。”林元珍说。

  在张萍眼中,刘世陶是一个相当要强的人,自尊心极强,早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阅历丰富,对于工作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最重要的是,刘世陶曾指引了她的人生方向。“那时候我36岁,他已经是研究生了,有着不错的工作,而我家庭出现变故失去了方向。2002年的冬天,我们一起吃饭,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我必须学习才能有出路,建议我考研深造。”也正是刘世陶的劝说,张萍才有了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如今,张萍是一名医学方面的博士,生活条件优越。可是她没想到,刘世陶却变成了这样……“2004年左右我听说他收养了七八个孩子,但我没有见过,他严重失眠,在我看来他心里的牵挂太多了。”张萍说,刘世陶是个好人。


回到现实

一部父母舍不得丢掉的手机

  刘世陶的手机至今还被保存着,父母没有舍得丢掉。他的手机看起来很破旧,刘家昌说儿子对这些从来就不在乎,能用就行。点开手机通讯录,里面有1296位联系人,有工作方面的也有亲朋好友,号码归属地可真是天南地北。在他的手机中还留存着数十条短信,除了通讯公司的消息,还有许多人发来的问候,大家都在关心他的病情,时间从2016年到2017年的都有,许多回复都是由刘家昌代为完成的,以儿子的身份回复信息时的感觉,对刘家昌来说十分复杂。

  手机中没有照片,但备忘录软件中有不少笔记。在他没有生病时,备忘录里的信息都是跟工作有关的。生病之后,则是关于病情的。病重之后,备忘录里的信息变成了与宗教相关的文字。在最后一条备忘录中(逻辑清楚)写着:“人间正道是沧桑。”

  按照时间点推算,这是他彻底丧失语言和行为前不到一个月内……

新文化记者 马玉轩

那个男人,太了不起了 续



沙头角劳务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09:19:42
  深圳民治人力中介公司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区别  两险合并试 ***印发 宁夏十三五 宁夏出台基 看宁夏人社 自治区人社 三个加强确 我区启动农 我区出台区 大武口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