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她们不但会相夫教子 还是创业达人和项目骨干

2019年02月22日570未知admin

    妇女创新计划项目使得潮汕地区的妇女变得更加自信,勇于对外展现自我风采。受访者供图

    通过电商培训,外砂镇龙头村的妇女们也开起网店做生意。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在汕头许多农村地区,你或许会看到这么一个场面:农村妇女们走出家门,身着色彩缤纷的服饰,用婀娜的舞姿展现着她们这个年龄段特有的风韵。看似简单的舞蹈表演,实则体现了潮汕地区农村妇女保守闭塞传统思想的解放。

    除此之外,这些以往一直被人认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妇女们,用她们的行动,打破了外界对她们的固守偏见。她们有的成为创业达人,有的成为妇女骨干,活跃在一线,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这一切变化,源于2016年初启动的“汕头妇女工作创新计划”。该项目通过创投的方式,资助12个基层“妇女之家”在社区实施“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文化挖掘与传承”等类型的项目,发动妇女挖掘社区资源,提升她们在参与和服务社区中的能力。

    项目惠及汕头市2万名村、社区居民,逾120名汕头市各级妇女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妇女们不仅提升了自信心,而且逐渐认识到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如今项目虽然结项,但“汕头妇女工作创新计划”的“引力波”仍在持续。

    1  改革尝试

    三级干部全程督导陪伴支持

    “汕头妇女工作创新计划”是李嘉诚基金会与汕头市妇联联合开展的妇女社区公益项目,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广东省妇联、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给予指导支持,由汕头市妇联具体执行。

    该项目以公益项目带动基层妇干申报、运作项目理念和能力的提升,首次由市、区(县)、镇(街)三级妇联干部深入基层进行项目全程督导陪伴支持,提升三级妇联干部对公益项目监管、督导、陪伴的能力,妇联干部不断成长,工作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

    在督导过程中,许多妇联机关干部直接接触项目的实施,倾听基层妇女之家介绍工作的开展过程、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效,了解基层妇女的所需所求,同时也使全国妇联提出的“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落到实处。

    项目首次将“社区营造”“资产为本”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汕头妇女社区公益项目,将获资助项目当地文化和既有优势作为切入点,由社区达人与当地妇女共同制作社区资源图,注重挖掘项目地所在妇女的能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以社区妇女之家为主要载体,由村(社区)妇女干部及妇女骨干组成团队执行妇女社区公益项目。同时,在项目关键节点,开展以理念和方法植入为重要内容的理论培训、以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为整体的实操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妇女干部的项目策划、运作、管理能力。

    通过项目活动激活社区妇女之家的功能,妇女之家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妇女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2 培养骨干

    挖掘社区妇女带头人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特别注重提升妇女的综合能力,妇女不仅仅是活动的参加者、劳动力,更逐步成为组织者、管理者、带领者。

    汕头市妇联项目督导专家肖映玲表示,打造一支“不走”的队伍,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项目的培养锻炼,可以培养当地社区妇女成为骨干,让她们能够在未来工作中以这样的工作方法发展社区。

    那这个项目是如何推动妇女骨干培养,挖掘社区妇女带头人的呢?

    山区“荔”志妈妈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张淑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东老村位于潮南区雷岭镇,是省重点扶贫村。全村人口约4880人,其中留守妇女约800多人,且大多生活贫困,主要以种植荔枝、龙眼为生。今年37岁的张淑贤就曾是其中一员,但山区“荔”志妈妈发展计划项目,给了她实现蜕变的机会。

    经过培训,张淑贤聚集了村里53名种养妇女,成立全市首个纯女性的种养合作社,使原本各家各户零散的买卖如今有了统一的渠道。她们从荔枝、龙眼经济文化入手,利用烘干设备,一改过往“看天吃饭”的局限性,制作荔枝、龙眼干,然后独立设计产品包装,利用电商渠道销售,推广东老村品牌。

    项目实施一年来,为东老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社区妇女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有外部团体慕名到东老村参观体验。张淑贤说,村中妇女共同投身创业热潮,村内正在规划打造旅游基地,“妇女之家”直接推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而张淑贤也从一名朴实腼腆的农村妇女,转变成为自信干练的妇女骨干。

    类似张淑贤的例子还有许多,项目实施一年来共培育妇女项目骨干66人,项目负责人在新一届的换届选举中,新担任村(社区)“两委”的有1人,继续在村(社区)担任“两委”的有11人,其中担任村书记(主任)2人、副书记(主任)1人。

    3 技术培训

    小村妇变身女能人

    妇女创新计划项目还培养了许多社区能手。南澳县后宅镇羊屿村“妇女之家”在妇女创新计划的支持下,以发展龙须菜产业为契机,充分调动当地妇女积极性,参与助力羊屿村的社区创变,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提升社区凝聚力。

    该项目负责人吴朝晖表示,项目实施初期,执行团队针对村妇女加强培训的需求,举办龙须菜养殖技术、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等培训讲座,增强村妇女养殖技能和法律意识。

    一年来,共举办提升村妇女龙须菜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150名妇女获得“龙须菜”海水养殖专项能力毕业证书。

    此外,羊屿村“妇女之家”还通过举办小型活动、比赛等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强化妇女养殖技术。“项目的实施,让我们接受到全新的理念,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找到劳动创造的乐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了。”吴朝晖说。

    濠江区广澳街道的东湖社区又是另外一个例子。这里家家户户皆有种植菊花的习惯,东湖社区妇女之家利用妇女创新计划的契机,组织零散种植菊花的妇女集中起来一起耕作。

    项目一开始,妇女之家就通过以会代训、现场示范等方式,向种植妇女传授菊花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防虫治病、采花加工等技术,帮助她们掌握科学的菊花种植技术。妇女们共同商讨改善菊花采摘制作方式、改良菊花包装、改进营销方式等,为妇女传授菊花种植技术及菊田管理方法,一方面带动社区妇女创业增收,另一方面提升社区对种植菊花妇女价值的认同。

    “希望的菊园”种植面积为15亩,覆盖农户11户,项目实施一年来,产干菊花600公斤左右,户均增加收入1.7万元。参与的妇女从最初的“一问三不知”到现在的“种菊小能手”,纷纷为菊花的种植、销售出谋划策。借助项目在社区的成功实施,东湖社区在这个基础上申报并荣获全省“十大家庭发展创新项目”,成为粤东地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4 社区营造

    广场舞成凝聚社区妇女“利器”

    广场舞虽然已经“跳”进了全运会,但在潮汕地区,还有好大一部分女性固守传统观念,不敢走出家门舞上一段。在这次妇女创新项目中,记者观察到,“广场舞”成为不少社区妇女之家凝聚妇女们的“利器”。

    通过组建广场舞队,吸纳一部分妇女,其他村里的妇女们从一开始围观到渐渐加入,大家的积极性日渐提高。广场舞丰富活跃了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舞蹈锻炼、强身健体,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学舞交流活动,促进团结互助,敦睦邻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和谐社会建设逐步形成。

    以宅美村为例,该村是以种植水稻、香蕉为主的纯农业经济村,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妇女达600多人。别说是广场舞了,就连舞蹈,对于很多妇女村民来说都是一件新鲜事儿。

    在妇女创新计划的支持下,宅美村妇女之家通过组织村中妇女学习广场舞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妇女培力培训和关爱妇女的活动,使原本分散疏离的妇女重新凝聚起来,共同为宅美村发展助力。

    “荔”志妈妈项目负责人张淑贤也表示,发动村里妇女参与项目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广场舞。原来,早在2015年,张淑贤就建起了广场舞的微信群,还请来了舞蹈老师,鼓励妇女们走出家门。“荔”志妈妈项目启动后,这群舞蹈爱好者也迅速转变身份,成为项目中的中坚力量。

    “通过广场舞,让村民看到村委会的存在及起到的正面作用。当村里人际关系改善,最终村委的威信同样提高。”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项目督导专家杨锡聪认为,妇女的互动平台可以是多功能的,关键是要懂得运用和支持平台的长期维系,项目成功通过广场舞等活动把村民聚起来,不单吸引到妇女,也慢慢使她们得到家人的认同和支持,村里得以形成一股凝聚力,而且改变了村民的生活面貌,例如对赌博兴趣减低、愿意支持村委的工作。这都是“社区营造”带来的好处。

    5 巧用互联网

    形成妇女网络助力项目开展

    此次妇女创新项目中,不少妇女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实现了项目“质的飞跃”。

    宅美村妇女之家组织活动之余,村中妇女自发在村微信群中发布活动资讯,从疏离的个体妇女构成了有机协作共同成长的村妇女网络。诸如金平区鮀莲街道“荷塘月色,佳藕天成”项目、潮南区峡山街道上东浦村“雅姿娘做雅粿”项目等,则利用微信等新媒体,顺利将她们的项目产品推广到市场。

    “借助项目的实施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现在有活动或要妇女们帮助参与村里面的活动,就在群里面说一声,很快就能得到妇女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关爱留守妇女健康项目负责人陆桂兰如是说。

    龙湖区外砂镇龙头村妇女之家,则以电商创业培训工作坊,帮助妇女探索建立了新的就业创业方式,也为村里的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1年时间,20场培训,800人参与,龙头村的妇女电商创业队伍慢慢成长起来。

    其中,新手妈妈蔡育洁参与了13场电商培训和交流,并做起网店和微信销售本村毛衫和玩具。她通过参与活动认识了更多喜欢做电商的朋友,见识到了一群努力向上的宝妈是如何奋斗的。“不仅从中收获了知识,还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蔡育洁说,还想继续学习,不断改进。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通讯员 肖映玲


东湖临时工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10:24:54
  龙华镇鹊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东湖人力资源  省国土资源 省工商局海 青海大学青 省科技厅省 玉树州称多 海东市今年 省农牧厅民 省农牧厅农 省交通厅G 省质监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