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港大最出人意料院士离世:做40多年保洁员识字不多

2019年02月20日361未知admin

  原标题:做了40多年保洁员、识字不多,香港大学最出人意料的院士离世

  几天前,

  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Mathieson)

  在自己的社交主页上

  发表了一段哀悼致辞,

  怀念一位刚刚去世的90岁老太太。

  同时,香港大学官方主页

  也在头版最醒目位置

  悼念这位人称“三嫂”的

  港大名誉大学院士袁苏妹。

  袁苏妹是什么人?

  港大校长、官网为何齐齐为她悼念?

  她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

  几乎目不识丁,

  何以获得港大院士的殊荣?

  清洁、做饭,

  她40多年始终做着最平凡的工作,

  为什么深受港大校友的爱戴与尊敬?

  袁苏妹,人称“三嫂”

  为香港大学“大学堂”(U-Hall)

  男生宿舍服务超过40年。

  11月25日,

  90岁的“三嫂”安详离世,

  不少校友和学生得悉消息后,

  纷纷向这位港大之宝、名闻港大的

  “三嫂”致以悼念和谢意。

  “拎出个心来对人。”

  曾有记者问她,

  与学生们保持友情的秘诀,

  “三嫂”操着一口广东话这样回答。

  或许,这不仅是“三嫂”与学生

  保持友谊的“秘诀”,

  更是她一生为人做事的“秘诀”。

  三嫂1927年出生于广州,

  母亲早年去世,

  父亲是酸枝家具店老板。

  家里没有聘佣人,

  加上没有母亲在身边,

  “三嫂”自小就要帮忙料理家务,

  造就了自立坚强的个性,

  磨炼出吃苦耐劳的意志。

  “三嫂”十多岁的时候,

  因战乱而举家逃难到香港,

  父亲转为靠卖鱼维持生计。

  后来,“三嫂”认识了当厨师的丈夫,

  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由于丈夫在家中排行第三,

  她因而有了“三嫂”这个称呼。

  1957年,“三嫂”的丈夫取得

  港大大学堂食堂的经营权,

  夫妻俩开始负责料理

  住宿生的一日三餐。

  “三嫂”先后担任助理厨师

  和宿舍服务员等职,

  为学生们做饭扫地,关怀备至。

  在港大,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大学堂有“三宝”——

  充满神秘感的“四不像雕塑”、

  典雅古朴的“旋转铜楼梯”,

  还有“三嫂”这个无价之宝。

  每天辛勤工作,

  最初固然是为了养家糊口,

  但逐渐地,“三嫂”把慈母的角色

  带进了大学堂,

  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之余

  更为住宿生分忧解困。

  不少入住宿舍的大学生都是

  第一次离开家在外面生活。

  他们在宿舍期间,

  见“三嫂”的时间比见父母的还要多,

  面对读书压力、家庭问题、感情烦恼,

  大家都喜欢找“三嫂”倾诉。

  多数时候,

  “三嫂”只是耐心地听完故事,

  说一些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珍惜眼前人”,

  或是请他们喝瓶可乐,

  “将不开心的事忘掉”。

  “三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遇上有学生病倒,

  她会特意坐车到外面去抓药,

  回来后还要花上半天工夫煎药。

  当时住宿生早、午、晚三顿饭

  加起来一共才4块钱,

  而“三嫂”给学生买一瓶药油

  便用上1块6,

  一剂中药则需要5块钱,

  还得自己负担车费,

  但“三嫂”从来没有向学生收钱。

  她说,

  “我觉得无所谓,

  总之帮得到就帮。”

  她说,

  “我当他们个个都是我的孩子,

  有什么头晕生病当然要好好照顾。”

  “三嫂”的记性更是一流,

  直到退休10年后,

  她仍能记得绝大部分住宿生的名字,

  甚至他们的个性。

  对于“三嫂”的这门绝技,

  1974年入读港大建筑系的

  李大华深表佩服。

  “她记性很好,哪个人在哪年毕业,

  读的是哪个学系,她都能说出来。”

  李大华说,由于工作忙,

  他在毕业后最初几年很少回学校,

  没想到多年后“三嫂”再见他,

  仍能叫出他的名字。

  “三嫂”说,

  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

  有一天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

  1998年,“三嫂”正式退休,

  但她仍然经常返回大学堂,

  为学生们制作甜品,

  也关心着他们的学业。

  “三嫂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这是港大几十届学生共同的心声。

  2009年9月22日,

  在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衔颁授仪式上,

  表情略带紧张的“三嫂”

  自行戴上代表院士身份的礼帽,

  从港大副校监李国宝手中接过证书,

  正式成为港大名誉院士。

  港大自1955年起设立名誉大学院士衔,

  历来获得这项重要殊荣的,

  不是拥有崇高学术地位的学者,

  就是曾为社会作出

  巨大贡献的显赫人物。

  而那一次,香港大学

  破天荒将终身名誉院士的殊荣

  颁给这位基层员工,

  使她成为港大第一位平民院士。

  “三嫂”领奖时,

  台下响起如雷掌声,

  多名来自大学堂的往届毕业生

  激动得站立鼓掌,

  更有人情不自禁地呼喊“三嫂”。

  典礼负责人甚至不得不

  让工作人员走过去,

  请这些政商两界的知名校友

  “不要太激动,保持安静”。

  那场历来为纯英语的颁奖仪式

  也为她破例,

  用广东话宣读了《赞词》:

  袁苏妹女士在大学堂宿舍

  服务超过四十年。

  期间看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学堂学生,

  亦即U-Hall仔的成长。

  就像他们在宿舍的母亲,

  不单细心照顾他们,

  亦栽培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材。

  三嫂无受过正式教育,

  但系她对高等教育界

  作出很独特的贡献,

  就是以自己的生命

  影响U-Hall仔的生命。

  教识他们敬业乐业,事事尽力,

  无私,承担责任,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时任香港大学学生事务主任的周伟立

  把对“三嫂”的敬意带进颁奖词:

  “三嫂”经常提醒我,

  学生要是有过失,要顺着他们所想,

  让他们自己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

  “三嫂”永远是大学堂之宝。

  亦是香港大学之宝。

  “三嫂”本人也很惊讶:

  “一辈子没什么学历也没做什么贡献,

  难为那么多旧生还记得我,

  记得三嫂。

  我知道这个奖

  是发给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

  现在发给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

  一个普通人,辛勤工作,

  不计回报,以大学堂为家,

  把学生们当作

  自己的孩子般看待,

  为他们送上最真挚贴心

  的关怀照顾,

  结果得到了最闪耀的冠冕,

  ”三嫂“的故事实在牵动人心。

  在我们身边,

  也有很多这样的”三嫂“。

  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

  做出应有成就的普通人,

  都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

  来源: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综合: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玉


深圳南园人力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4 05:57:21
  平湖镇万福路王其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坑梓临时工派遣公司  把科学发展 人均GDP 人事部部署 贺国强在严 人事部制定 制定十一五 中国继教协 我市下岗失 长三角公务 我国首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