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2000多年前酿造酒仍富含氨基酸 通长60厘米的铜剑依然寒气逼人

2019年02月20日170未知admin


  
   拂去泥土后剑身依然寒气逼人,铜壶内保留的酒仍存丰富氨基酸。近日西咸新区岩村墓地秦人平民墓葬的考古新发现,让考古人员都感到吃惊。
  铜剑长60厘米
  依然寒光逼人千年不锈
   岩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该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汉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
   这里发掘的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形制分为直线式洞室墓、竖穴土圹墓和瓮棺墓三类。其中,以直线式洞室墓数量最多,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的平民墓葬。尽管墓葬多被盗,但仍出土了陶、铜、铁等不同材质的遗物260余件。
   在秦人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铜剑一柄。剑通长60厘米,剑首圆形,茎部圆箍状,剑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体,近锋端有明显的束腰。这种造型最早出现于吴越地区,属于传统的“周式”长剑,一体连铸,茎部缠绕丝绳可以舒适地持握,束腰及八面体的剑身有很强的杀伤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秦俑坑出土的剑,剑柄多是扁的,这把剑的剑柄是圆的,和越王勾践剑相似,长度也相当,所以具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春秋剑的遗风。”许卫红说。
   本次发掘出土的这柄铜剑,刃部可见使用后留下的豁口,推测是一柄经历腥风血雨的实用武器。许卫红表示,根据青铜长剑的造型特点判断,其铸造年代要早于战国晚期。从首到锋通体无断裂痕迹,拂去黄土,剑身依然寒光逼人、千年不锈,当时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可见一斑。
  铜壶内意外发现液体酒
  近乳白色透明纯净
   许卫红介绍,在一座竖穴墓道双墓室的秦人墓葬的铜壶中竟然还有意外发现:液体酒。这些酒比铜剑所处的时期要晚一些。
   铜壶属于青铜礼器,又称为锺,是酒类液体的盛储器。按照周礼制度,丧葬墓葬中出土的铜壶,多与下葬过程中举行的“献祭”仪式有关,填埋时应该都盛有酒类,但受时间、铜壶质地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能留存下来实属意外。
   本次出土铜壶的口部以条状物覆扎有粗布,密封性极好,因此得以保留总量约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纯净的液体。第一时间送至相关单位开展科技检测后发现,液体中含有较高的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物质。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83ug/g和2.40ug/g,属于酒类物质。“属于酿造酒,不是烧酒”。
   据专家介绍,在咸阳地区的秦人墓葬中,近年的考古发掘已有二例铜壶内残存液体的情况,其中一例是坡刘村的秦贵族墓葬,与本次发掘属于同一处秦人墓地范围。本次发掘并经科学检测的酒类液体,经过两千多年仍存丰富的氨基酸物质,体现了咸阳为都期间的酒业酿造水平。这些考古发现记录的不仅仅是秦人生前好酒的习俗,更透射出秦帝国对周礼制度的延承,对研究秦咸阳城的文化面貌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珍贵,但这并不是陕西考古发现最早的酒。最早的酒应该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米家崖遗址出土的史前酒残留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龙山时期的酒也发现过不少。”专家说。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深圳南湖人力资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4:54:22
  观兰街道福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宝安临时工  长江医院为 本市工业系 申城节日书 为你们喝彩 上海组团首 上海企业( 上海科普旅 庆祝中华人 普天同庆唱 关系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