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生四境界,你到哪一重了?

2019年02月20日406未知admin


11月26日,中国哲学家冯友兰逝世27周年纪念日。先生虽渐行渐远,但其治学精神、人生感悟以及对中国哲学的建树等等,皆为常说常新的话题。今日倘使你还困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妨重读经典,自“觉”人生。


朗读者/央视新闻播音员 商亮 配乐/雪落三千院 - 屠颖




《人生的境界》

(节选)作者/冯友兰

觉解不同,境界不同。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生四境界,你到哪了?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万变不离其“觉”。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印象 ●  冯友兰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生于河南唐河县,1990年11月26日在京辞世,终年95岁。他的墓碑是一块大石头,碑阴古篆刻写其不可磨灭的毕生事业,“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三史”指的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一至七册)。“六书”则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在西方学术界,他被认为是现代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是西方人了解中国哲学的必经之路。对于许多西方人来说,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因为钟爱,冯友兰一辈子浸泡在哲学中。探究,思索,如醉如痴,常不能自拔。他的女儿宗璞记述了一个“段子”:

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就总在思索,在考虑问题。因为过于专注,难免有些呆气。他晚年耳目失其聪明,自己形容自己是“呆若木鸡”。其实这些呆气早已有之。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往昆明,途经镇南关,父亲手臂触城墙而骨折。




金岳霖先生一次对我幽默地提起此事,他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父亲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


一个人活到80岁上,还能干什么?颐养天年。而对于冯友兰, 1982年《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第一册出版起,几乎年出一册,字斟句酌,条分缕析,一丝不乱,到95岁完成了第七册,共计150万字,空前绝后的哲学大典。


功成之日,也是告别之时。他圆满地了却生前身后事,挥挥手,蔼然一笑,去了永恒的一方。





“灵龟飞蛇感逝川,雄豪犹自意凄凉。但能一滴归沧海,烈士不知有暮年。 ”(《灵龟寿并序》)先生生前所作之诗,尤能表达他晚年的心境。


“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冯友兰八十七岁高龄时分享了四点读书经验,读来依旧受用。


(1)精其选。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2)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语言文字关。准备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3)知其意。在文字以外体会其精神实质。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知道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4)明其理。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



资料/央视新闻整编

图/丰子恺画作



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的人生感悟

责任编辑:桂强


蛇口临时工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4 10:57:38
  深圳坑梓人力资源市场深圳东门临时工劳务市场  2017年 南昌市技术 2016年 2017年 事业单位岗 关于开展全 关于取消基 关于南昌市 关于审核认 南昌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