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刘明清: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真相

2019年02月22日429未知admin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知名出版人、大道行思(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既是蛋糕,也是陷阱。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刘明清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最稀缺的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流量。

  “时间”尽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存在的概念。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前工业社会,时间对于人类而言,并没有显得那么稀缺。粮食早种一天,晚种一天,对农民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手工业者,产品早一天交工,晚一天完成,也没有什么大碍。

  进入工业社会,时间概念就明显不一样了。特别是大机器生产,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需要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早了晚了都不成。

  因此,过去官方理论上都是认为工人阶级有觉悟,可以作为领导阶级的,是因为他们有组织纪律性,根本原因是他们有工业化的时间训练;而农民则是一团散沙,无组织、无纪录,根本原因也是农民缺乏时间观念。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时间概念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有了质的变化的。现在网络信息的更新频率,不是按天,也不是按小时,还不是按分钟,而是每秒都在更新着。每个人都感受到时间的紧张。而时间对于每个人又都是公平的。

  “流量”的概念则纯粹是一个互联网概念。人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文化的价值,都与流量有关。

  一个人一旦有了流量,在网络上被关注,就有了商业价值。他的课程、他的产品,乃至他的形象,他的所有有形与无形的付出,都可以“流量变现”,即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最突出的就是网络直播,只要你有流量(也就意味着你有粉丝),你吃饭、唱歌、甚至睡觉都可能有人愿意花钱买单。听我的朋友、中文在线的常务副总裁谢广才兄给我讲,他们的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的大神级作者,过个生日居然可以收到十几万的红包。

  一种商品一旦有了流量,商业价值也会大发现,成为热销商品。我们最熟知的就是苹果手机的案例。全世界有无数的“果粉”,每一款苹果产品的发布,都会掀起新一轮抢购风潮。苹果公司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今天的中国经济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已经进入了到一个全面过剩的发展阶段。各种商品、诸多服务都面临着供过于求的严峻挑战。

  我们可以观察到,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的滞销商品,都有质量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流量”,也就是说没有被消费者所认知、认可;服务同样如此。我们几乎随便到一个娱乐场所的KTV包厢,都可能看到具有演唱天赋的人,其音色、颜值甚至可能不输于专业歌手,为什么她们火不起来呢?而是因为她们没有“流量”。

  我相信,在我们高校中,如易中天、于丹老师一样有才华、有口才的老师应数不胜数,但他们为什么没有红起来?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上“百家讲坛”,缺少了制造“流量”的机会。

  “流量”作用在演艺界、娱乐界发挥得就更明显了。一些大明星、小鲜肉,之所以收入远超过导演、编剧和一般演员,都是因为他(她)们有“流量”、有粉丝,于是就有了“票房”号召力。我曾经听影视圈的朋友讲,某某女星,尽管出场费高得吓人,档期甚至排到二年以后,但仍然片约不断,因为据说只要她同意出演,就有了票房保障。

  但是,“流量”却实在是互联网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谁掌握了流量资源,谁就拥有了商业制胜的武器,而且是核武器。

  为了抢夺流量入口,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几大网络巨头,都加入到了激烈的征战,或者说熬战中了。我们先后看过“3Q大战”;看过“博客争战”、“微博混战”;今天依然在观看着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不休缠斗。通讯业、银行业等也同样每天上演着“流量”战争。

  另外,为了制造流量,吸引流量(即所谓的“引流”),我们看到不仅企业间怪招儿、邪招儿与损招儿频出,如虚假广告、虚假刷单、虚假交易屡禁不止;而且,个人间、团体间更是不择手段,甚至下流手段,流氓手段都不鲜见了。君不看,那些做网络直播的姑娘们,衣服越穿越少,搔首弄姿;那些小鲜肉们也同样媚态百出。有些明星为了吸引流量,常常故意制造自己的绯闻;有些人为做网红,不惜自残自伤,作贱自己。

  诸如此类,好不热闹!

  固然,互联网时代,流量是个宝儿,谁也离不了;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将其神秘化,而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要搞清流量源在哪里。今天我们都对流量入口有了认识,都知道微博、微信、支付宝、天猫、淘宝有流量。但它们的流量又从哪里来的?在淘宝上卖商品,如果不引流,你的商品照样卖不动。

  记得,我去年曾经应邀参加某知名出版机构的项目评审会,他们想做一个在线音乐教育网站。大家都认为,在线音乐教育也是个大蛋糕,于是设想将最好的音乐教育形式与最先进的VR技术都搬到网上去。我当时提出的问题是,谁来上这个网,流量从哪来?事实上,今天各种类型的网站不计其数,很多的网站不仅内容精良,设计也非常好,就是没有人上,访问量极少,更不用提在上面消费了。

  我提出的办法是,让那些有名的音乐家、歌手、音乐教师入驻网站上,当然不必由他们本人上去,而是由网络编辑帮助他们入驻。他们上去,粉丝就上去,就有流量了。也就是说,流量的源头还是人。只有人才可以产生流量。新浪微博是因为有流量的人在上面,所以新浪微博有流量。没有人,网站内容再好,也不会有流量。

  其次是必须对流量陷阱有清醒认识。时下,许多网站的流量是不真实的,是虚假的流量。比如一些动辄百万级粉丝的微博名人,粉丝可能是买来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是僵尸粉。这样的名人是没有真实流量的。也不少10万+的公号文章,阅读量是刷出来的,当然也就没有实际的流量存在。即使是那些真实粉丝量巨大的博主、真实阅读量很高的文章,许多也未必有什么实际的商业价值,这是因为他们的粉丝、他们的读者不具有消费能力或者说属于所谓的低端人群,那么其商业价值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相反,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博主、一些微信公号,粉丝数量也许没有足够多,甚至较低,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流量。如果他们的粉丝属于高端人群,具有强大消费能力,那么他们的真实流量就未必小了,商业价值很可能超过许许多多所谓的大V、大号。

  这便是我想提出的“流量陷阱”的意思。

  也是去年,我与部分政协委员到凤凰网调研。李亚总裁便讲到他们新创办了一个名为“政能亮”的新闻栏目,表面看流量远不如某些娱乐栏目;但却有广告商愿意到该栏目投放大额广告。原来,“政能亮”栏目的阅读人群,尽管数量不多,却都是社会的精英人士 。根本的原因是有流量的人愿意将时间花在这个栏目上,焉不具有超凡商业价值乎?

  总结一句话:互联网时代,流量不全都是蛋糕,很可能也有陷阱存在哟。

  查看作者更多观点>>>>>>

  


临时工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8:15:27
  深圳福永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石岩人力资源  我州12人 陈鸣明:大 省社科理论 省委课题调 龙长春:突 周登涛:创 第六届黔西 全州乡级计 江西侨商企 我州紧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