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出行即服务 未来交通仍在路上

2019年02月22日249未知admin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记者徐红)或许未来路面上没有了私家车,只有公共太阳能汽车,而且不用自己开,按下车上的一个按钮,想着自己要去的地方,汽车就可以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汽车运行路线是经过城市大脑计算出来的,不会堵车,而汽车是公用的,也省去了停车的烦恼。

  如果你觉得太阳能汽车不够快的话,还可以乘坐时速接近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的超级地铁,一点也不会拥挤。如果你觉得地铁也不够快,还可以乘坐每秒达50亿千米的高速飞行器,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到达……

  人们对于未来交通的设想,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折射出对交通拥堵现状的无奈。交通拥堵不仅被称为城市“肠梗阻”,也让大家心情焦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交通强国。人类能不能发展更快、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人车路全息感知

  12月7日,由中国公路学会和高德地图共同发起成立“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首批建设项目同时落地,为城市交通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未来交通有了大方向。

  交通,与城市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马车到汽车,从轮船到飞机,交通的发展,让人们出行更舒适、安全、经济、快捷,让人类触及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就未来交通的解决方案而言,这又是一个复杂的、不连续、非线性的庞大系统性工程,若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交通系统,实现人车路和谐,则需要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面对“交而不通”的交通现状,到底应该怎样优化、控制和管理?几十年来学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可行性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让人们看到了曙光,首批入驻的在国内交通出行、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的5位科学家及其团队,将针对当下及未来交通出行和城市发展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共同推动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的科研进步。

  未来交通会是啥样?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认为,未来交通一定是多维度的。他表示,未来只有不断“升维”,才能为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而两家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有利于促进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能力解决交通出行难题。

  业界专家表示,未来的交通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快捷化,就需要有很好稳定性、有弹性的基础设施提供保障。有弹性的交通设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一起起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现场的研究,我们要反思,一直以来以车企、IT企业牵头的技术发展路线是不是有些问题。”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萌认为,单一的自动驾驶汽车,其高科技装备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能不能实现自动驾驶,应该看的不是单一汽车技术,而是将汽车这一交通工具融合在完整的交通系统里面,保证在混合交通流的情况下能够安全、高效运行的一种技术总和。所以说,智慧驾驶的攻关,制约因素不在车上,突破口在路上,在于基础设施一端。

  以清华大学门前路口为例,研究表明,自动驾驶的很多事故是由于盲区所致。如果基于基础设施、道路、路侧的“上帝视角”(鸟瞰图)等全方位环看路况,就会清楚哪里有盲区、有风险,同时知道车辆运行轨迹,从中发现冲突,是否有可能要跟其他车辆,或者行人,或者自行车碰撞,进而提前给予足够的警示,如此提供整体优化方案。

  “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检测、信号控制、设备采集信息等,帮助完成道路和路口层次的全息感知。”李萌说,从研究的角度讲包括三层意思,首先通过海量信息采集,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构建交通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再将结果传递给车辆,通过AR、VR提供警示,实现车路结合的智慧驾驶和自动驾驶整体。

  对城市拥堵攻坚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丽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学会制定了联合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五年规划,远期目标是为实现交通强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近期目标则先从解决城市拥堵着手,以基础数据为依托,为城市交通“体检”,逐步形成从“个体最优”到“系统最优”,从小系统最优到大系统最优的智能化交通解决方案,形成城市交通调度智能中心。

  眼下,联合实验室正在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攻坚。“目前交通拥堵、路权争夺等大城市病,依旧是资源争夺、信息孤岛的老问题所导致。”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作为交通出行领域的领军企业,高德拥有海量的交通数据和位置生活大数据,通过与产业界、科研界一起努力,来研究城市计算未来技术,共同探寻未来交通的可能性,改变交通行业现状。

  为加快产学研合作,加快人才培养,高德承诺对实验室坚持十年投入、与百所高校合作、培养千名面向未来交通出行的专家及人才的高德地图,用多年积累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赋能城市交通治理。

  以交通数据采集为例,以前做红绿灯优化的时候,大量用人工观看视频与车速的方式判断路况流量。而交管部门获取交通流量和信息的时候,也还在沿用传感线圈对固定路段进行信息采集,因为没有办法做到全网全路段精确采集。高德创新性地采用互联网众包模式获得交流流量,再通过交通大数据,很容易推导出整个路况出行数据。

  借助高德数据,联合实验室李萌教授的团队已经为北京交管部门提供了交通指挥指数,不同于拥堵指数,这是在交管局内部应用,为科学调度配置警力设计的一种算法,这项数据可以为交管局指挥中心提供警力调度依据。

  此外,北京、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市民近来发现,交管部门联合地图数据,在部分路段部署了智慧诱导屏,上面不仅显示路况信息,还会提示预计拥堵时长,以及最优通行方案。据悉,智慧诱导屏显示的路况预测数据2分钟即可更新一次。

  智慧诱导屏和传统的诱导屏相比有两方面的提升,一方面是从提供距离信息向提供“时空信息”的进化;第二方面是从滞后的实时路况向预判未来路况的进化。“比如,在二环路通往机场高速那个口的大屏,就能显示从此地达到机场的预计通行时间,为驾驶员绕行提供了判断依据。”

  在杭州实施的交通大脑项目中,利用交通大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城市异常拥堵位置,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主动将异常拥堵信息推送给交警,有效加快了交警出警速度。数据显示,及时出警可将事故造成的异常拥堵时长缩短20%、将平均车速提高35%。

  推服务模式升级

  实现智慧驾驶、自动驾驶并不是未来交通的终点。建设部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认为,未来交通已经不是传统交通方式、交通工具的变化,而是交通服务模式的彻底改变。

  实际上,交通运输系统直接关联着当今仍至未来整个人类社会的诸多发展,直通智慧城市。杨晓光认为,一座城市的交通系统完全可以在计算机里推演,未来究竟如何把握交通系统,智能计算非常关键。除此之外,还要有极高的对专业的理解力和对专业的把握。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提出来各种各样交通大脑,提法虽好,但之所以在实际推进的时候遇到问题,就是对专业的把握不够。

  专家坦言,以往的决策,特别是交通运输系统是在“瞎子摸象”状态下完成的,不尽科学,只知生病,不知病因,且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只得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现在有了丰富的数据,可以全息感知真实世界,全面把握给出很好的治疗良方。而未来预测、战略推演可以运筹帷幄,发现问题,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主动管理、主动控制、主动服务。

  未来交通系统就像是一个通信系统,从过去的不可知变成可知,从不可控变成可控,从不可描述变成可描述。

  中山大学教授余志认为,目前城市交通系统还面临5大难点:时变、非线路、不连续、不可测、不可控。他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DPS (I是基础设施,D是数据,P是平台,S是服务系统)体系框架,认为“这个框架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完备的数据采集,构造智慧的计算平台,才能提供弹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未来的路上,将出现车路联网及协同,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或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靠规则、靠车辆自身运动规则来调整交通流,但其背后需要强大的计算、人工智能和丰富的大数据资源来支撑。

  出行即服务,未来交通还在路上,充满无限的未知和挑战。


深圳桂园哪个劳务派遣公司不黑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04:24:59
  南山区西丽新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怎么赚钱  9月份在线 关于成立学 《河南省中 增强调解技 关于201 关于201 市人社局加 2015年 关于确定镇 《河南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