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村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他是怎么做到的

2019年02月21日99未知admin

2月26日傍晚,柯小海走出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委会办公室时,并未给门落锁,华商报记者提醒他大门没上锁时,他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大门从来不锁,东西也没少过一样。”
   从索洛湾村的小组长到村支部书记,从一个22岁的毛头小伙子到如今的“三秦楷模”,近二十年的芳华岁月,柯小海扎根农村、心系群众,脱贫致富路上敢于担当、勇于摸索,让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偏远落后小山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众人评价柯小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海这人没私心,公心为上,心里装着群众”。
  返乡青年立志要让村民“面袋子”满起来
   2月26日,在索洛湾村,由于修建了4年多的景区马上要开门迎客,该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早早就带领村民们开始忙碌。“安全工作一定要做细”、“这些角角落落也要处理好”……柯小海一边和众人商量,一边安排落实工作。
   如今的索洛湾村,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可以喝上直饮水,村民每个月能领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2018年春节,村上还为每户包了500元的红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上红白喜事不铺张,没有赌博等不良风气,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我们这里是典型的川道村,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地,但收入微薄,能维持住基本生活就算好的了。”提起十几年前村上的光景,该村监委会主任张军朝感触颇深。1999年,在村上换届之时,年仅22岁的返乡青年柯小海被推选为小组长。
   柯小海当选后立志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群众的“面袋子”,即温饱问题。他在村里发展农业产业,利用土地做文章发展大棚种植,稳扎稳打,基本解决了全村的温饱问题。
   “面袋子满了,就要解决钱袋子问题。”柯小海带人出去考察、学习,就在此时,临近索洛湾村的黄陵矿业集团二号煤矿建成投产,每天来来往往的拉煤车很多,柯小海利用村里荒废的土地建起停车场,赚取了索洛湾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随后又办起运输公司,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2012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投入运营,景区北大门就在村边。柯小海利用乡村的青山绿水做文章,谋划发展乡村旅游。靠沮河边的连片仿古一条街建成,村民可借此发展家庭式公寓,还可利用一楼门面做生意。另外,村上筹建了4年的景区也马上要开门迎客,优先让村民入住做生意……
  “只有村民们都富裕了
  这才是真正的富”
   在自身脱贫致富的同时,索洛湾村还坚持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纳周边村组81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10箱中蜂,对于有养殖能力的,对其生产的蜂蜜统一收购、销售,对无技术无条件的,由合作社中蜂养殖基地代管托养,年终进行分红。
   “多亏了小海这后生,我们也跟着沾了光。”邻村南峪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白西高兴地说。陈白西和丈夫石金权都年过六旬,3个女儿出嫁,两位老人身体多病,干不了重活。2016年,柯小海将双龙镇陈白西等81户贫困户吸纳进村上的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贫困户加入后,每年可享受合作社2000元分红补助,每箱还可享受到500元的政府补贴,陈白西老两口养了十箱蜂,可获得5000元的补贴。一箱蜂一年至少产10公斤蜂蜜,1公斤按合作社的回收价是80元,收入也在8000元左右。
   索洛湾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一项决策都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与柯小海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富裕,始终一心为民的情怀是分不开的。“凡事看你怎么想,如果我私心太重,那我自己可以发家致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是我把公心放在前头,放在群众当中,只有村民们都富裕了,这才是真正的富。”柯小海说。 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深圳劳务派遣信息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2:49:17
  龙华油松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布吉人力资源外包  本市重大工 市人大代表 市政府关于 辰山温室大 市政府关于 长达17米 申城水果销 本市内环线 本市开展农 千平米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