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价格追问的背后 是文化追问

2019年02月20日308未知admin

    詹 皓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从两年前媒体猜测的价值15亿元,后来又传10亿元,到如今的估价5亿元,全社会对于这套作品的关注点始终集中在价格上。关心艺术品首先关心价格,这到底有没有错?有人嗤之以鼻——不知道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只知道它的市场价格,这其实就是美盲啊。
  但是,谁都有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关注艺术品首先关注价格,这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不能仅止于这个阶段。
  齐白石这件天价拍品两年前亮相时,有人就追问了一个话题:齐白石和毕加索是同时代的伟大艺术家,为何市场价格差五到十倍?
  这样的追问如果成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既然是同时代的伟大艺术家,为何全世界的博物馆都追着收藏毕加索,却很少收藏齐白石呢?为何我们中国的富豪到海外美滋滋地天价拍回毕加索作品,却罕见海外富豪天价抢购齐白石?
  艺术品价格的组成因素非常复杂,它牵涉到国力、文化影响力、美学话语权、社会背景等等,所以光看价格容易看迷糊。但通过分析价格的构成,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文化自信和软实力的表现。
  前些天,被传作者为达芬奇的一幅油画《救世主》拍出了29.57亿元,创了世界纪录。而与达芬奇同一时期的我国元代顶级画家如果也有类似级别的画作上拍,最多也就拍几个亿。价格的背后,是文化强势的差异。
  齐白石和毕加索都是同时代最好的艺术家,市场价格就应该一致,这样的比较太过简单,而且意义不大。但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深思。前几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齐白石作品的年度成交总额超过了毕加索,我们当做利好来大肆宣扬。其实,在对于其文化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艺术品背后的文化软实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时,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果然,在市场疲软后,齐白石的份额大跌,价格指数与“打败”毕加索的那年相比,跌了一半不止。对此,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呢?
  很多文章说到齐白石的伟大,往往会举例,毕加索当年会见张大千时感叹说,中国我不敢去,因为你们那里有一个齐白石——就连对于齐白石的伟大之处,对于他的艺术贡献有多大,我们还需要通过毕加索的嘴来确认,可见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待提高的。
  文化的弘扬和强势,是国力的象征。二战后,美国拼命推广他们以反艺术为主旨的当代艺术,目的就是抄小路抄到欧洲绘画前面去;日本在1980至1990年代疯狂追捧印象派艺术,原因也跟欧洲印象派借鉴了日本浮世绘艺术、体现出一种接近于东方的审美有莫大关系。
  当然,文化自信、美学推崇也是需要时间磨合、慢慢增长的。齐白石画《山水十二条屏》的那几年里,他别出机杼的山水画画法,完全得不到当时主流画坛的认可,认为他是“野狐禅”。但是也别小看,从被主流画坛完全不认可,到只存在些许质疑,齐白石的画价,也就从当时的二三流画家价格,上升到了金字塔尖。现在估价5亿元的《山水十二条屏》,也是从30年前的几百万元起步的。甚至有人还认为,当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之后,齐白石应该并肩或超过毕加索的。
  知道了这些,再回过头来看价格,是否更有意思呢?


梅林人力资源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7:25:21
  深圳公明镇田寮塘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华富临时工外包  黔桂两省两 顶效开发区 州政府社会 12&82 安龙县家电 2009年 兴义万峰林 兴义市举行 州计生局到 普安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