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见贤守思齐 如清风扑面 欧苏知守扬州均留三大功绩

2019年02月22日61未知admin


    贤守清风厅


    核心提示

    在大明寺西园日湖和月湖的隔堤上,有一座高大的明清风格的楠木厅,门前书有康熙皇帝给平山堂御题的匾额“贤守清风”。“贤守清风馆”为平山堂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主题馆,展示有欧阳修、苏轼在扬州为官期间造福一方、勤政廉政的文化思想,也成为千百年来扬州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在扬为官时间不长

    欧苏二人均创造了三大功绩

    欧阳修和苏轼先后来扬任职。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知扬州,为官11个月。苏轼先后十多次到过扬州,元祐七年(1092)主政扬州,任上半年。康熙皇帝曾御书“贤守清风”,令悬平山堂,赞誉欧阳修等先贤。

    “我们希望用先贤的勤廉思想和一心为民的事迹,对党员干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全程参与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纪检干部徐茂生介绍,欧阳修、苏轼为官一生,坚持以廉为首,戒奢崇俭,清廉自持,有着忠直敢谏、风节凛然与仁厚谦和、温婉宽恕的高贵品格。两位先贤知守扬州期间,均创造了三大功绩。

    欧阳修三大功绩是劝农、御水和治狱。欧公在扬州的职务全称为“起居舍人知制诰知扬州军事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简称扬州知州。劝农,是他的重要职责。他深入民间,调查生产状况,劝农颇有成效。在水利方面,欧公实地勘察,他认为:“夫动大众,顺天时,量人力,谋于其始而审于其终,然后必行,计其所利者多,乃可无悔。”在综合考虑顺应水性的规律、人力财力的情况、治水工程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后才能修建治水工程。治狱,在断狱方面,欧阳修尽量减少死刑。其子欧阳发在《事迹》中说:“公天性仁恕,断狱常务从宽。尝云汉法惟杀人者死,后世死刑多矣,故凡死罪非已杀人而法可出入者,皆全活之。”

    苏轼在扬州任上的三大政绩,一是上任伊始就上书朝廷,要求免去民间的“积欠”,使老百姓“稍知一饱之乐”;二是要求准许官船的船夫捎带货物,使他们有以为生;三是力戒劳民工程,废除“万花会”。原来在元祐四年八月,蔡京就任扬州知府。元祐四年八月,他模仿洛阳牡丹万花会,举办了扬州芍药万花会。六年四月,知府王存又办会。七年春,胥吏又开始张罗,苏轼到任后,毅然罢止。

    与百姓同忧乐

    曾先后上书减免百姓负担

    欧阳修简政高效的根本之道在于明白百姓的甘苦,体贴百姓的艰难,与百姓同忧乐。欧阳修曾语重心长地说:最重要之处是治政要有人情味,对百姓要情满于衷。让百姓获得实惠,解除忧烦才是根本。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参加“庆历新政”失败,被一贬再贬,迁至扬州。庆历年间,江淮连年大旱,欧公曾上书朝廷,在《论救赈江淮饥民子》中,要求皇上体恤“江淮之民,上被天灾,下苦贼盗,内应省司之重敛,外遭运使之诛求”,请朝廷能“有所存恤”。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纪工委书记郭坚说,欧公从政风格,与当时名臣包拯不同。包拯治政,以严厉整肃著称,他任开封知府,名震四方。包拯去职后朝廷要欧阳修兼任府尹,欧公一反其道,以宽简闻名。宋庆历八年初欧阳修出知扬州,他施政“不见治迹,不求声誉,以宽简不扰为意。”所谓宽简,不是“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因“弛废而民受其弊”,而是不苛急,不繁碎。不兴建不必要工程,不扩大可以化小的事端,不提倡可有可无的活动,不随便分派百姓的工役,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使百姓安居乐业。

    苏轼扬州任上曾多次上书朝廷,乞免扬州多项积欠,免收粮绸税钱,议减淮南盐价,关心民瘼,为民请命。

    从颍州来扬州任职的路上,苏东坡看到庄稼长势很好,便“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深入调查研究。谁知乡亲们并不高兴,竟说丰年还不如凶年。原来农民丰年必须交纳所谓“积欠”,即因连年灾荒积累下来的债务,胥吏上门,棍棒加身。父老伤心得泪如雨下,苏东坡也听得流泪。到扬州后,他连夜挑灯上书朝廷,要求暂停催欠。然而,朝廷却没有同意。初夏,扬州附近几个州瘟疫开始蔓延,苏州、湖州死人过半。苏东坡再次奋笔上书,终于打动了皇帝,诏令宽免一年。苏东坡在诗中表明了他的欣慰与兴奋:“民劳吏无德,岁美天有道。诏书免积欠,父老颜色好。”

    清芬传家训

    将清廉清静清淡

    清雅带到扬州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千百年来,无数家庭认同并信守这个朴素的道理。欧苏尤其重视家风的培养与传承,不仅自己一生所为对得起自己立下的家训,子孙后代更是加以发扬光大。欧阳修重视传承清廉自守的家风,在名篇《诲学说》中教诲后代及世人要勤学上进,做有用之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可不念哉!”

    欧阳修认为,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这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做人立身之本。

    欧阳修、苏轼以平山堂为载体,以“文章太守”为纽带,将清廉、清静、清淡、清雅的精神形态与生活趣味带到扬州。他们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影响着扬州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使这座城市的发展始终葆有盎然生机。

    市纪委常委、市委第三巡察组组长赵志宏表示,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扬州历代贤官,不仅是扬州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弥足珍贵的廉政教育资源。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不仅是一面面镜子,更是一面面旗帜,定能鼓舞和引导人知责思为、知德守正,凝聚起面向未来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通讯员 扬纪轩 记者 姜涛


南园劳务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04:15:38
  深圳民治人力中介公司深圳桃源劳务公司  我市流动人 及时高效解 化龙镇:坚 驻沙沟村工 市十七届人 圣城街道走 昌黎县人社 存量变革+ 羊口镇紧抓 青龙县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