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国工尺谱集成》近日出版 多个传世孤本得以收录

2019年02月22日518未知admin

 

图为近日出版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王莹)记者从文化部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作为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书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

  “工尺谱”(“尺”音“chě”)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之一。唐代已出现大量手抄卷子,以后绵延不绝,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印刷乐谱。目前,各地民间乐社仍然使用,但大量抄本辗转相传,未有印刷,消失与损毁情况堪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出版工作。经过7年努力,目前《中国工尺谱集成》已完成10卷的编撰工作,包括《总论》(1卷)、《北京卷》(2卷)、《河北卷》(3卷)、《陕西卷》(2卷)、《江苏卷》(1卷)、《辽宁卷》(1卷)。

  发布会上,该书总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乐团原副团长张振涛介绍指出,《中国工尺谱集成》拥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据了解,古琴音乐、戏曲音乐和各地乐种等传统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谱”可依。民间抄本由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因此,是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艺人演唱、演奏的乐谱,可以用以译解谱字写法完全相同的千年前的乐谱,从而恢复古曲原貌。”记者了解到,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根据山西五台山寺院乐谱、西安鼓乐乐谱,翻译宋代诗人姜夔的自度曲;叶栋、席臻贯、何昌林、陈应时等学者根据写法相同的谱字,译解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乐谱等,都是音乐史研究的经典事例。

  除了历史价值外,记者了解到,《中国工尺谱集成》还拥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发布会上,据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学家便开始收集各地的民间手抄谱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保存了大量这类乐谱。最有价值的有智化寺《音乐腔谱》(清康熙年间,1694年)、西安鼓乐手抄本(最早为1731年)、冀中笙管乐抄本(遍布20世纪)、开封大相国寺抄本、山西五台山寺院抄本、晋北笙管乐抄本、东北鼓吹乐抄本等。各地音乐研究机构也保存了大量谱本。谱本不但抄记了大量的曲目,还在封面、扉页、封底,记下了传抄时间,有些还写有序言、曲目题解等,内容涉及宫调技术、民间信仰、乐社历史、乐师名录等,是研究一个地区民间乐社发展及相关问题的主要材料。“乐师们抄谱时,严格遵循上代师傅的体例,注明传自何人,这种方式在各地手抄谱中都相同。这些谱本,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为中国音乐学提供了有实践依据的活态文本。”

  作为一本文化类典籍,《中国工尺谱集成》的人文价值同样值得关注。记者了解到,中国民间工尺谱因常年使用,大多没有封面,年代不详,但从纸张规格方面鉴定,都有百年以上历史,多为传世孤本。留存至今的谱本,无疑讲述了一部传承者与保护者的故事。通过这些谱本,公众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与民众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在民间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价值。

  记者还从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出版的十卷只是该书的第一阶段工作,下一阶段将陆续推出更多卷本,争取早日呈现我国工尺谱的全貌。


图为《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中收录的乐谱



深圳福田劳务派遣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6:24:58
  深圳市沙井芙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坪山劳务派遣  长春市人社 市人社局联 我局被评为 郑州市与卢 一降三补惠 省人社厅专 郑州市技师 郑州市人力 郑州市公共 河南省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