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为什么人们对

2019年02月19日144未知admin

    

   近日,一则《宁波小男生举报同学带零食反被处罚,网友为啥齐赞老师做得对》的新闻,让这位“惩罚了举报人”的王老师“红”了。任教十五年的宁波小学老师王悦微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谈《老师如何处理学生告状问题》,她认为“一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

  按理说,遇到坏人坏事,难道就不应该检举揭发吗?但我们发现,在人们朴素的价值观里,告密始终是一种被鄙视的行为。网友对老师的齐声称赞,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在人类的传统文化里,无论是东西方,都有反对告密的内容。比如说在基督教文化里,耶稣就是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了,才被钉上十字架的。所以基督教国家对于告密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就不言而喻了。而在我们东方文化里,也有亲亲相隐的典故。《论语》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地方有非常正直的人,爸爸偷羊,儿子就出来检举揭发。”孔子说:“我们那里正直的人与这种正直有区别,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在孔子看来,亲人之间的伦常亲情,要比所谓的正直更重要。

  如果告密在某个群体变成一种流行文化的话,那这个群体里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就荡然无存了。人们会陷入人人自危然后互相揭发、保全自己的恶性循环。告密就不再是什么正直的行为,反而变成了排除异己、制造恐惧的工具。整个社会就没有什么正义和善良可言了。

  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社会状态。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德国电影《窃听风暴》,影片就描述了东德时期,社会上秘密警察横行、告密风气盛行的情景。据说后来两德统一的时候,东德档案公布也一度使告密者的身份被公开,涉及面之广到了摧毁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地步。于是德国不得不暂停公众对一些档案的查阅,或是隐去告密者的姓名。

  告密的危害如此之大,所以人们对这种行为充满警惕。但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面对那些犯罪行为,难道我们不该检举揭发吗?难道我们应该放任不管吗?告密与正义揭发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回到这个小学生的新闻,里面的一个细节或许能给我们启发。那个举报同学带零食的男生,并不是为了维护班级纪律才这样做的,他是向对方索要零食被拒绝之后,向对方报复。所以在他的行为里面,我们能够看见恶意的存在。

  告密行为的恶意来自两个方面,就举报者而言,告密行为的背后或者有换取利益的强烈动机,或者迫于某种恐惧的压力。 这样的告密行为,在道德上具有清晰可见的缺陷,而不是纯粹的道义行为。恶意的另一个来源就是举报机制本身,我们要考察维持这一机制的力量是公正还是恐惧。作家林达就认为,告密问题的核心在于法制的缺失:“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有一个概念时常是含混的。这里所说的‘告密’, 并不是说某人犯下刑事重罪,被亲近的人正当举报;而是指某人并没有触犯任何刑法,却被告发而带来惩罚。 这就是说,关键不在于告发,而是‘无罪惩罚’。换句话说,换在一个法治社会,哪怕被告发,也根本不会带来惩罚,因为这些言论行为本来就是‘合法的’。”

   而且在现代司法实践中,维护正义和接纳传统价值观也可以并行不悖。我国最高法院司法解释里就明确指出:对近亲属间因初犯、偶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可免予刑事处罚,实行宽大、人道原则,体现了司法解释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对人伦常情的有条件认同。我想这也体现了香港法律里的那句名言:法律不外乎人情。

  关于对告密行为的反驳,最振聋发聩的声音当然来自电影《闻香识女人》。作家王小妮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件事,她在大学教书的七年里,每年都给同学们推荐电影,每一年都有《闻香识女人》。对于影片最后主人公查理拒绝举报砸车学生的情节,很多学生感觉不合理:那几个捣蛋的人又不是他朋友,为什么保护他们;能上名牌大学,那么大的诱惑都不要,太不真实了。王小妮评价说:“我的学生确实说出了这件事的‘中国式关键点’,是否讲出他们的名字,要看那几个同学值不值得去冒被开除的风险,而片子中的查理有他的操守:人不可告密。不同的底线设定,决定了不同的选择。”

本报评论员 牛角


翠竹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4 09:21:05
  海山分拣员包装工深圳西乡劳务外包公司  怒江州地税 怒江州地税 怒江州移民 怒江州移民 福贡县全面 贡山县召开 贡山县深入 泸水:加快 六库三轮摩 泸水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