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他从打工小伙成长为上海工匠,他的人生转机出现在这里!

2019年02月21日215未知admin

摘要:胡振球对“好”字的理解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

 

在互联网时代,和胡振球联系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好意思,我一直在车间。”这位“85后”小伙为不能及时回复微信而抱歉。

 

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预备会议之前,作为新委员代表之一的胡振球,在“委员时间”活动中亮相。他的话语很朴实:“我是一线工人的代表,当选政协委员,既是荣誉,也有压力。”他呼吁企业为一线工人培训“松绑”,为培训让出时间,推出考证奖励政策等。

 


胡振球委员。  张海峰 摄

 

十年前,胡振球从安徽老家来上海打工。彼时,他的理想是“找份好工作、当个好工人、过上好生活”。十年如一日的奋斗,让他收获了不少“果实”。如今他已是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等。2016年,他还被选为首批上海工匠,获得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说,“劳动创造了幸福,让我的梦想成真了。”

 

他呼吁更多工人参与培训

 

“许多一线工人培训等不起。”今年两会,胡振球关注的话题是青年务工人员技能培训问题。他说,许多一线工人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技能,但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并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一些工人想考技能证书,可每周要耽误几天去培训,持续几个月影响了薪酬,想想就放弃了。”

 

他呼吁能有更多的一线工人参与到培训中来。”他说,近几年,政府对于技能人才培训在政策和资金补充力度等方面越来越大。除了政府的引导宣传,企业应该形成相关制度,可通过技能和岗位补贴等奖励等方式,激发工人培训积极性。还可通过技能人才工作室、高师带徒等形式,由一个带动一大片,形成内部培养技能人才的良性循环。“技能学到手了,学历提升了,工人能更好地投入一线中进行发明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他眼中的“好”:不偷懒不懈怠

 

胡振球是安徽人,由于家境贫寒,在高考前几天他决定放弃高考,进城打工。他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胡振球对“好”字的理解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企业里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从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常常能想出简化工艺流程的好点子,而他连图纸也看不懂。

 

“有朝一日我也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午休时间,胡振球就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给他讲图纸。一有空,他就往单位的职工书屋里钻。看书、学知识他也怕“前学后忘”,他常常将书上的重点知识抄下来,一条、两条……积累到现在,记了满满好几本。胡振球总爱琢磨机器的特点,有时也因为这些“铁疙瘩”而受伤。一次,在剪钣金操作中由于通电了,他的手被剪了一个差不多5厘米、两边切开的三角伤口。他的妻子看见了十分心疼,“想在大城市扎根,肯定要付出更多。”

 

渐渐地,日积月累记下来的笔记,加上日复一日的实践,转化成了他浑身的本领。从钣金工到钳工、车工、打磨工等,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掌握了车间几乎所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巧。

 


 

创新就要多动眼善动脑

 

那时的胡振球还没有技术创新的念头。2009年,公司工会开展了一项评优活动,鼓励大家进行技术改革。“给我们试错的机会,耗费的材料全部由公司埋单,还支付技术改革中所有的加班费。”这激发了胡振球的探索和创新欲望。

 

很快,胡振球有了自己的好点子。他所在的企业研发的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工人天天加班,生产效率却始终提不上去。他大胆提议能不能开个模具进行“整车预装工装”。可操作时遇到难题,模具中的关键环节,举升油缸部位无法做到上下部件的匹配。他反复琢磨尝试,最终找到办法,做出的产品不但标准统一,还能把所有工序在上面完成。“原来一台整车装配,3个人要三四天完成,现在一天可以装配1台。”算下来,这个创新1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去年,这位85后小伙当选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从2007年到2017年间,他从田间地头一路走到人民大会堂,从一个装配工成长为工人发明家和全国劳模。他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2500多万元。

 


2015年,胡振球获得上海市劳模和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仍投入一线传承工匠精神

 

在“委员时间”活动中,有记者问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他说,工匠精神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仅如此,个人的成功创新只是一个方面,团队整体持续的创新才能代表真正的工匠精神。企业专门为他建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创新能手。

 

在被评为全国劳模,成为车间主任后,胡振球坦言自己的工作跟以前基本一样,他依然活跃在一线,在车间做技改和创新,“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是很难搞创新的,只有扎到车间一线去,到设备运行的实际环境中,才能琢磨出破解问题的方法。”

 

在胡振球眼中,技能人才赶上了好时代。“政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社会尊重崇尚技术,为我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他说,他仍然是一名普通工人,要努力学习前辈的工匠精神。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彭薇


深圳坑梓劳务派遣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09:53:05
  深圳石岩区官田村新时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观澜富士康  市房地资源 市领导会见 特奥史上首 本市医院计 市司法局认 本市二期课 本市首次证 市领导赴浦 华侨学生收 市民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