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爱捧起“聚宝盆”——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工作综述

2019年02月24日437未知admin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美丽的柴达木“聚宝盆”。这里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祖国的一座宝库,但同时也和许多西部地区一样,受到环境、人才、资金等发展方面的制约。2010年起,在***、***的关怀和部署下,浙江省伸出饱含真情的援建之手,温暖地捧起了柴达木“聚宝盆”。

  7年来,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天峻县到昆仑山脚下的格尔木市,“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浙江援青队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以智力援建为突破点,对海西州八个地区展开了全方位支援。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个个工业园区,凝聚着千里之外的“浙江力量”,使海西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群众受益是重中之重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海西州天峻县,通过援建,牧民们住进了浙江援青园雪合勒小区,小区门口建起了浙江援青幼儿园。而在援建工作的助力下,海西州天峻、都兰和乌兰的游牧区,1400多户游牧民搬进敞亮的定居房,告别了“帐篷为家,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就像让牧民住进新居一样,援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海西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受惠,真真切切受益。针对海西州基本公共服务短缺、民生设施较为薄弱的现状,浙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各族群众安居、饮水、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

  在天峻县江河镇,饮用水问题通过援建得以解决。饮用水取水难,曾一直困扰着这里的牧民群众。援青干部联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寻找水源,最终确定了解决当地500多名牧区群众、2万多头牲畜饮水问题的两个水源地。

  在海西州人民医院,医生们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浙江专家共同进行病理诊断、学术探讨,每周进行一次远程医务人员知识培训,过去无法实现的多项高难度手术,如今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这一便民工程,正在向县一级推广。

  一个个民生项目,精准补齐了海西的公共服务短板,让群众处处感受到了援建的温暖。今年,浙江援青资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达到了20529万元,继续重点投向了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支援力度的再次加大,仅从教育和医疗方面就可以感受。

  今年,浙江省教育部门与海西州签订了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州教育工作协议书,从教师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信息化教育等方面开展对口帮扶;先后组织419名中职生赴浙江相关学校进行能力提升培训;选派149名高中学生赴浙江师大附中高中班就读;培训海西州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2930余人次。

  医疗方面,浙江选派专家服务团、巡回医疗队等来青指导帮扶,帮助海西州人民医院建设重点科室,开展远程视频会诊及医疗人员培训,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精准支援助产业腾飞

  海西的产业优势是什么?是资源。农牧资源、日照资源、盐湖资源……聚宝盆“柴达木”名不虚传。但产业要发展、要腾飞,光有资源远远不够。

  结合海西资源优势,浙江发挥自身在人才、资金和技术上的长处,帮助海西特色产业插上翅膀。七年来,海西的红黑枸杞、福牛、藜麦等高品质、无公害、有特色的农牧产品,种植加工越来越规模化、现代化,产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全州农牧业发展跨上了新台阶。

  期间,柴达木枸杞还走出青海,在浙江开设了枸杞一条街,入驻嘉兴市现代综合物流园“多德福”食品城,成为柴达木枸杞进一步丰富产销对接渠道,走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提供良好推介窗口。

  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也是海西的短板。七年来,浙江援建队伍充分利用浙江“互联网+”等新技术,帮助培育柴达木电子商务发展,目前,柴达木电商绿洲线上线下协同零售平台“柴达木电商绿洲体验店”已经推广开设到西安、成都、南昌、西宁、佛山等10多个城市,农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电商途径将海西特色农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工业,一直是海西经济的重头戏。浙江与海西积极推动大集团产业深度对接,杭州、宁波、温州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及工业园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今年,浙江企业与海西州又达成了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纯碱产业整合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合作意向,签约额达177亿元。浙江中控、正泰集团在青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并网发电。

  与此同时,浙江省还通过“青洽会”、“浙洽会”、“百名浙商海西行”、“浙商走进格尔木”等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组织动员浙江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深入海西、了解海西,积极参与海西建设。2011年以来,“青洽会”期间浙青两地签订经济合作项目近220个,签约金额达750多亿元。

  人才支援结智慧硕果

  浙江省始终坚持把智力援助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支持人才智力支援项目。依托在浙江大学、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各地市党校、医院等建立的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及支教、支医、支农等多种形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培养。

  根据海西州实际需求、行业特点及海西的就业形势,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突出重点、立足长远”的工作原则,两地开展了市县医院学校结对帮扶、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干部人才两地进修培训、骨干医院远程网络传教、高校学生定点定向培训等人才培育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海西人才。

  利用“互联网+医疗”,实现医疗系统的远程会诊,提高了海西卫生医疗水平。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成立浙江省名师德令哈工作室,两地师生可借助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教学水平进步明显。更进一步的是,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在大柴旦设立分校,实现对口援建工作中的一项创举。

  技能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撑。浙江省有针对性地加大技能人才就业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满足海西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安排专项培训资金100万元用于就业培训,设立海西州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提高海西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柴达木青年创业街,全力打造柴达木星空梦想小镇,为青年创业发展提供平台。

  今年,浙江省智力支援力度继续加大,层次继续提高,陆续举办教育、卫生、农牧、旅游、金融、化工、财政等急需人才培训班76期,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团开展支医支教支农企,外聘北京、天津等地教育领域专家来柴开展专题讲座;与部分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

  一个人才,就是一颗未来发展的种子。七年来,通过智力援建,海西有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未来发展有了坚实支撑。

  文化走亲促交流交融

  在高层互访的带动下,浙江省以及各对口市县与海西州各地区、部门、行业、单位间开展了全方位的互访对接工作。一次次互访如同走亲,大大促进了两地各方面的交流融合。

  柴达木盆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外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援青干部积极牵线搭桥,赴浙江杭州、嘉兴、义乌等地开展对口招商引资和产业推介活动,开展“美丽柴达木、相约西子湖”、“醉美昆仑·梦回钱塘”、“心手相牵援建情”、“昆仑·东海情相依”等为主题的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精彩展现了海西州蒙藏风情、昆仑美景,搭建了双方文化交流平台,推进了海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今年,以“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为主题的海西旅游宣传片也将在浙江省各地播放。

  乌兰县依托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援青干部的牵线搭桥和大力引荐,浙江温州、四川成都及青海本地的投资商在乌兰县旅游专场签约仪式上,与乌兰县人民政府集中签约了8个旅游项目,总投资达5.59亿元。

  大柴旦行委援青干部引进和家园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大柴旦投资“大柴旦草原风情度假庄园”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

  除文化旅游领域之外,双方的交流交融还在多个层次展开。今年“青洽会”期间,浙江多个代表团访问海西,就产业投资、城市建设和人才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有关事项达成了初步意向。海西8个地区与浙江8个地级市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并为海西各地区捐款捐物4868万元,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人民的感情。

  浙江与海西,原本相隔千里,但在***的关怀下,两地通过援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7年多以来,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共累计落实资金10.8亿元,启动实施项目220余项,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约2.25万人(次)。爱心与责任汇聚在一起,托起了面向未来的海西大地。(黄瑾辰)


深圳布吉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9:12:54
  横岗镇窝肚村窝肚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坪山临时工  衡水市委宣 承德体彩网 丛台区开展 阜城教师暑 冀州市突出 饶阳组织开 阜城扎实推 桃城区工业 市妇联举办 上半年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