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65年前,他破解日本“弧圈球” 扬州老乡熊斗寅助国乒大获全胜

2019年02月22日231未知admin


    熊斗寅近照 对方提供


    全运会正在天津如火如荼进行,而新中国体育发展至今60余年,一位92岁白发老人见证并亲历了这个过程:他翻译《体育颂》,定名“顾拜旦”;他揭秘日本“弧圈球”,为中国队大胜立下大功……他就是扬州籍老人熊斗寅。“80岁之后,我再也没有回扬过,我无比渴望能在家乡住上几天,重温旧梦。”近日,这位老人满含着感情,给家乡扬州发来一封“思念信”。

    揭秘日本“弧圈球”

    助力中国兵乓队获胜

    半个多世纪前的1952年冬天,中国队员参加国际乒联,这意味着,新中国体育打开大门走向世界。

    1960年,熊斗寅调到新成立的体育科研所情报资料研究室,从事国际篮球和乒乓球的研究工作。1961年,我国举行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在开幕前不到三个月传来消息:日本乒乓球队以木村、星野和三木为主力横扫欧洲,打败了当时的世界冠军匈牙利队。

    日本乒乓球界大造舆论,一份杂志甚至称:“这种球在空中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世界冠军西多和别尔切克连球都接不住”、“日本打出了世界魔球”等。给当时中国乒乓球队造成很大压力。“赛期临近,体委领导十分着急,希望我们能提供可靠的情报。”

    熊斗寅和同事接到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情报研究小组。“由我和另一位日文翻译和英文翻译组成。”任务是在短期内搞清情况,提出对策。

    收集国际上的乒乓球书籍和杂志,每天大量阅读和翻译,10天后翻译材料集中到熊斗寅的手中:“我发现并非像日本人吹嘘的那样,只不过改变了击球方式,欧洲选手一时不能适应而已。”

    熊斗寅研究后认为,日本乒乓球教材中早就有上旋球的论述,现在发展的只是一种加力上旋球,被称为“弧圈型上旋球”,后来被人们简称为“弧圈球”。很快,熊斗寅将这些资料提供给国家队,他们立即做模拟训练。同时,由熊斗寅执笔,在1961年第65期《体育科技资料》上发表情报综述,引起了各方面重视。

    最终,中国队大胜日本队,我国还夺得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3项世界冠军和4项亚军、8个第三名,“我国乒乓球运动在短短8年间全面崛起,结束了欧洲和日本称霸世界乒坛的历史。”

    推广奥林匹克事业

    翻译《体育颂》定名“顾拜旦”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猝然降临在芸芸众生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体育颂》,是世界体育史上的经典名篇。而这篇名作的中文版正是由熊斗寅与同事最早翻译出来。

    1978年,十年浩劫后拨乱反正,一次偶然机会,懂法语的熊斗寅去国家体委办事,看见楼下堆放了一大堆书报杂志,“我发现有一本法文的《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我喜出望外,就带回来。”

    文笔优美、用词深奥,尽管是19世纪的文学,熊斗寅看后却爱不释手。在书本第38页,读到顾拜旦的散文诗《体育颂》时,熊斗寅惊喜万分。“当时就想把它翻译出来。”熊斗寅激动地说。正好,这时从北大调来法语系陈国平,两人商量把它翻译出来。“我们边读边议,由他写成初稿,我们俩再逐字逐句加以修改。”在翻译中,熊陈二人遵循了一个原则:不能完全用现代语言,要用一些文言辞,否则大白话就不是顾拜旦的语言。

    1982年,《新体育》第8期正式刊登《体育颂》,很快便广为流传,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启蒙。“说到《体育颂》,其实在发表之前,大陆沿用的都是旧中国和港台的译名,叫‘古柏丁’。”熊斗寅不以为然,“顾拜旦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译名要有点文化气息。”熊斗寅将其名字改译成“顾拜旦”,相比之前,在汉字中更有文人的味道。

    十多年没能再回老家

    点赞扬州“十分钟健身圈”

    1926年12月28日,熊斗寅出生在扬州老城区莲花街坊。“生逢乱世,兵荒马乱。”追忆起那个年代,熊老依然印象深刻。

    小学在东关小学读书,中学在扬州中学,熊斗寅从小念书认真,成绩优异。1945年,19岁的熊斗寅从扬州中学正式毕业,到上海震旦大学念大学。

    1945年,熊斗寅正式入学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当时以医学院最有名气。不过由于学费昂贵,仅读一年后,熊斗寅无奈转学到可以获得奖学金的法学院经济系。之后,熊斗寅便一直在学校进行护校工作。

    1952年春天一个早晨,领导找熊斗寅谈话,“今后国际体育活动将有很大的发展,组织上决定调你到体育总会建立外事部门,这是一项开拓性工作,你是第一个开拓者,我们认为你有能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带着单位送的一台英文打字机和一本英文字典,熊斗寅赴任了。

    “1945年,我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到上海上大学,迄今已过72个春秋。韶光易逝,沧桑变幻,实在一言难尽。”在这封从北京寄来的“思念信”上,老人熊斗寅认真写下。

    “在这漫漫悠长的岁月里,无论是探亲还是讲学,都是来去匆匆。”熊斗寅讲到,“本来这次打算和孩子们一起回扬州,看看家乡的巨大变化,但因天气炎热,已力不从心,只得望‘扬’兴叹。”

    “80岁之前,我一直担任扬州大学体育系客座教授,每年春秋两季讲学一个星期。”熊斗寅回忆,“不论出走多远,扬州都是我的根!”

    熊斗寅的孩子在北京出生。“今年暑期,孩子们冒着40摄氏度高温回扬州,不仅是为了旅游,两个孙女长大了,还没有去过家乡。”熊斗寅介绍,“他们一项重要任务是给祖先扫墓。”

    望着子孙们用手机传来的照片,熊斗寅泪流满面:“这些照片,我看了犹如身临其境,他们所到之处,都留下我青少年时代的足迹。”

    “80岁之后我回到北京,由于身体原因,至今没能再回扬州。”熊斗寅讲起自己此番深情写下“思念信”的原因,难掩激动,“我看着孩子们回到故乡,我已经12年没有再回去,我想念家,想念扬州!”尽管十多年没有再回老家,但是听说扬州这几年新增许多体育休闲公园,出门10分钟就有健身圈,熊斗寅格外开心:“要让市民都动起来!”

    记者 薛舒文

    读报词典

    熊斗寅

    1926年12月28日出生于扬州,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同年由青年团上海市委调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参加工作,1952年调中华体育总会建立外事部门,1960年调国家体育科研所任职。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奥林匹克专家委员会主任兼首席专家。

    他曾担任国家体委战略委员会委员,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全国优秀科技情报奖等。


深圳正规大中介普工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4:54:57
  龙华镇民康路口民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人才市场在哪里  全州烟叶生 黔西南州兴 黔西南州兴 黔西南州兴 顶效开发区 册亨妇联多 兴仁职业技 册亨县开展 安龙201 册亨县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