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为贫困户撑起一片天

2019年02月21日582未知admin

2016年7月底,周至县楼观镇焦镇村来了一位第一书记——姚晓军,小伙子三十来岁,一双专注的眼睛透着精干,他是西安曲江新区派驻于此的帮扶干部。
   姚晓军出生在渭北农村,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大学毕业那年,在联合国教育基金的资助下,赴欧洲留学。但从留学那年,一个游子的心燃起了浓郁的故土情怀。毕业后,他回来了,在一个普通岗位上续写青春。当看到第一书记的下派文件,他非常兴奋,因为又可以回到熟悉的农村了。
   焦镇村拥有5600多人,是楼观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第一大村,但与之极其不匹配的是落后的办公环境和条件。姚晓军发现早已落成的新村委会大楼,由于楼前广场没有硬化、通行不便而没有启用,他争取到曲江帮扶资金(23.5万元广场硬化项目资金支持),竣工后的新广场既亮堂又方便。
   按政策,贫困户雷新民可以被安置在养老院,但他不愿离开生活了60多年的村子。偶然一次,老人提出能否帮自己拾掇下厨房。看到老人锅碗瓢盆就在屋檐下,一下雨就没法做饭,姚晓军立即着手想办法。然而危房改造政策搭不上,帮扶资金也没有。正在此时,单位要慰问姚晓军,他就提出能否帮老人修一修厨房的想法并做了专题汇报,单位同意拿出3000元,由他寻找工队为老人解决燃眉之急。
   张其国是焦镇村在册贫困户,儿子打工不幸身故,儿媳事后远走他乡,他独自照顾常年瘫痪的老伴,经济压力非常大。姚晓军了解到老人情况后一直记在心底,经过程序申请,张其国被纳入在册贫困户予以帮扶。姚晓军和村干部又根据张其国的技能,为他购买了15箱蜜蜂进行养殖,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焦镇村人口多,贫困户也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作为第一书记,姚晓军坚持扎根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因其倾注真情的付出,换取了村容村貌和贫困户生活等方面的变化。类似的帮扶故事还有很多,一幕幕看似平淡、却又感人的帮扶工作还在伴随着第一书记和他的工作队不断流传着…… 华商报记者 张艳莉
  主动帮扶让困难群众住上“暖心房”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姜勤发对口帮扶纪实
   宋占卫,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办计家村一组农民。家里三口人都患有疾病,主要靠低保和夫妻俩打零工维持生计,儿子已经17岁,平时三口人就挤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不仅生活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宋占卫的儿子已经上高二了,没有个像样的可供学习的地方。宋家的院子里有个施工一半就搁浅的房建工程,据说停工已经四年多了。因为没有钱,房屋内外粉刷、水电、门窗安装等就停了,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017年5月,在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姜勤发与宋占卫一家结成对子。结对子后,姜勤发多次走访,了解宋家的实际困难。在宋家并未提出修房的情形下,姜勤发主动联系工程队现场勘察、研究方案,三四天后,就开始动工修建。经过连续八天的施工,宋占卫家的房子旧貌换新颜。
   施工中,明确施工规范、严格选用施工材料、抓好质量关,确保改造后达到“拎包入住”要求。停工四年的撂荒工程,不到半个月就变成了“暖心房”。原来,为改善宋家居住状况,姜勤发多方协调,最终信息产业园公司工程部主动对接云谷二期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并第一时间赶赴高桥计家村进行实地查看、房屋情况、丈量尺寸、计算耗材用量。在摸清情况后,中建三局主动提出,义务修葺、改造宋占卫家的“半成品房”。
   当看到房屋内外全部粉刷,防盗门、铝合金门窗、水电设施等一应俱全,宋占卫难掩心中的喜悦。他连声道谢:“终于可以住上新房子了,感谢党、感谢沣西新城!”
   不仅逢年过节慰问,一有空姜勤发就与宋占卫联络,为其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姜勤发个人资助2000元,用于宋占卫孩子补课,还赠送台灯、学习资料,帮助申报贫困学生补助每年2500元。协调宋占卫一家免费到陕中二院进行全面健康检查,送宋占卫到三桥北车医院治疗。姜勤发还带着身为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的妻子,对宋占卫患病的妻子进行心理疏导。目前,宋家已享受医疗“四重保障”,又重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华商报记者 魏晓飞
  未央区全力帮扶鄠邑区、蓝田县140户贫困群众
  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000余个
   尽管已经过去了6天,但在鄠邑区石井镇曲峪河村,71岁的王主莲每天出门进门看到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心里仍然乐滋滋的。这对大红灯笼是未央区帮扶干部为了庆贺王主莲乔迁新居而帮忙其悬挂的。
   在西安市未央区驻村、联户干部的倾力帮扶下,像王主莲一样,鄠邑区、蓝田县的140户贫困群众,不仅解决了生产生活难题,而且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未央区把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作为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的着力点,以“十送”活动、“心连心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区级领导以上率下,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各帮扶单位主动作为,精准送健康、送技能、送产业、送政策;辖区学校、企业、村组、社区、协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惠民、技术培训、爱心资助等公益活动,使贫困群众感到温暖,学到技术,坚定信心。
   从送米、送面、送油、送过冬棉衣和棉被,到帮忙村民打扫庭院卫生、粉刷房屋;从修桥、铺路、安装路灯改善出行条件,到建水塔、建公共浴室解决饮水、洗澡难题;从医务人员上门义诊送健康,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大城市专家的医疗服务,到农技专家手把手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去年以来,未央区先后开展各类帮扶活动68场次,志愿者服务1023人次。全区累计捐赠家用电器、自行车、灶具、米面油、棉衣棉被、学习用品、助听器和药品等价值185万余元,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000余个,让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扶贫先扶志。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未央区坚持“智志双扶”,除大力开展文化进村、道德评议、读党报、惠农政策宣传等日常活动外,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作为首要活动。全区各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在鄠邑、蓝田17个贫困(重点)村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80余场次,有效地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和干劲。 华商报记者 张静 安涛 摄
  周至成立全省首个“联村党委”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通过联村党委的创新性科学设置,建立了脱贫攻坚、促进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平台,有效化解了村集体内部、村与村之间土地流转、社会管理等方面各行其是的问题,将有力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快速发展。”说起联村党委的成立,丹阳联村党委书记王乃祝深有感触。
   为有效破解因地域、隶属分割带来的资源分散、规模效应差、脱贫攻坚村际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探索以党建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更加有效、有力、快速发展,根据周至县竹峪镇丹阳村及周边各村的实际情况,按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取长补短的原则,2017年9月27日,陕西省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丹阳联村党委成立。联村党委下联的竹峪镇的张龙村、丹阳村、鸭沟岭村、民主村、中军岭村、北西沟村和翠峰镇农林村等7村,其中6个省定贫困村,一个市级重点帮扶村。
   据了解,联村党委以农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为重点,充分考虑7个村的地形地貌及发展现状,全面整合联村资源优势,大力谋划发展苗木花卉、文化休闲旅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由联村党委指导,率先在张龙、丹阳、鸭沟岭3个村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在各村分别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3000多亩,对原有的500亩杏树进行红梅嫁接,对流转土地上原来种植的白皮松、油松、红叶李等600亩苗木进行去劣提质。加入合作社后的农户可得到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务工劳务报酬等三项收入,“三变”改革初显成效。
   联村党委的成立,使“小组织”变成了“大党委”、“小机制”变成了“大联动”、“小产业”变成了“大基地”,开创了村级发展要素科学聚集、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推进脱贫攻坚、“三变”改革、“五美”建设的重要引擎。 华商报记者 张静  


深圳罗湖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13:24:36
  深圳公明镇上村元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蛇口临时工  国家林业局 我市召开电 我市启动纪 市食药监局 市司法局到 赞皇县地方 正定与延川 县领导和中 2017中 李石亲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