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办公室里的这两张照片 这本“相册”里也有

2019年02月21日204未知admin

  原标题:***办公室里的这两张照片,这本“相册”里也有,现在送给你!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在办公室面向全球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上,9张新出现的照片吸引了媒体的关注。

  这其中,照片2和照片3小编曾在另一本“相册”中“翻”到过,它就是《国家相册》。

  2017年,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新华社微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推出特别篇《心中的牵挂》,记录了***这位“人民的勤务员”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各个角落,不辞辛苦、为人民“跑事”的足迹。

  十八洞村的苗族老人、神山村的困难群众、阿尔山的戍边战士……人民是永恒的主题,13亿中国人永远是这位“黄土地的儿子”心中的牵挂。

  《国家相册》诞生于2016年9月3日,自那天起,每周五都会更新“一页”,到现在已经有厚厚的“一大本”。

  说是“相册”,其实是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微纪录片——以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的1000多万张珍贵照片为依托,辅之以采访视频、影像讲述和三维特效技术,每集时长6分钟左右,国人无法遗忘的历史瞬间、百姓珍视回味的集体记忆都被浓缩其间。

  从1月3日起,春运车票预售开始,这意味着归心似箭的游子们可以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回家的路了。启程前,一起来看看“相册”的这一页吧……

  2011年春节前夕,新华社记者在杭州火车站的月台上,拍摄下这样一幕。

  那一天,因为家中有事,当时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到车站送父母回甘肃老家过年。临别之际,父母在雾气重重的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月台上,儿子望着父母的留言,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那个年,这家人是怎么过的?”《国家相册》第21集《踏上回家路》,讲述人陈小波以白先生的故事开头,引出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回家的执着,她说,想回家的人,“累不倒,打不垮”。

  《国家相册》的讲述人陈小波是新华社领衔编辑,从事报道摄影编辑工作长达30余年,经由她手完成编辑的图片有数十万张之多。可能是因为早已在方寸间阅尽人生百态,陈小波的声音总是平静而温和,鲜有夸张的语调,但你却能从她的娓娓讲述中,听出温度和力量。

  “幸福,就是在你无依无靠时,有人告诉你,不用怕,我接你回家。”也是在第21集中,陈小波讲起了2011年,北京民警林先昱赶赴利比亚撤侨时的一段回忆。在利边境检查站,几十位中国工人丢失了护照,无法出境,检查站工作人员说,“证明他们是中国人,我们就放人。”急中生智,林先昱和同事组织工人们立正站好,在异国他乡唱起了国歌,一曲未毕,边检站已经开关放行。但国歌声没有停,这几十位中国公民,一路唱着国歌,走了几公里。

  上面这张中国水电工人从利比亚回国后,亲吻祖国土地的照片,曾让无数国人动容;翻过这页《国家相册》,了解了照片背后的故事,你会更明白“回家”二字的分量。

  岁末年初,最流行的是各种盘点;“国家相册”最擅长的也是盘点。只不过,我们做盘点,大多是以年为单位的,而这本相册则常常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单位——今天我们看着电视里的跨年晚会迎接新年,近百年前的中国人怎么过元旦?今天我们把中国的共享单车骑到了伦敦街头,80多年前第一个骑自行车环球旅行的中国人是谁?今天的孩子能花一整晚把微信上的“跳一跳”游戏玩儿到500多分,那你猜猜,56年前一个参加跳绳比赛的小姑娘,一共能跳出多少种花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国家相册》里都有。

  镜头记录下的历史,因为有人讲述、有人翻阅而照进现实;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幕,记录下来,编辑成册,则又成了历史。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或许,这就是我们需要一本《国家相册》的原因。

  2017年的最后几天,这本特殊的“相册”得奖了,它从近千部纪录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七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奖。过去的一年,这本相册记录的光影、讲述的故事给小编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回味,现在,我很想把它作为一份新年礼物,送给你。

  部分图片截取自新华社微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部分图片来源见水印

责任编辑:张岩


黄贝人力资源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9 06:40:11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大型人力资源市场  全市201 当阳市20 五峰县认真 当阳人社局 西陵区社保 秭归县城乡 宜都市政协 枝江市人社 枝江市转移 五峰县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