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加大科普推广力度

2019年02月20日270未知admin


“科普云阅读”——“读点科学”终端界面。

  “对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并不是个陌生的名词。然而,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这并非危言耸听,就发病率而言,糖尿病可谓‘疾病之王’。为什么糖尿病如此常见而凶险?人体内的血糖是如何调控的?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这样生动有趣的科普阅读产品在“读点科学”云平台上比比皆是,而且创作者们多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

  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全民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真正持久的科技创新无从谈起。然而,我国的科普力度还远远不够。根据中国科协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仅为6.20%。即便到2020年,我国成功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这一目标,也只是刚刚跨过创新型国家的最低门槛,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甚至30%的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正经历从编辑推荐、朋友圈推荐再到机器推荐的变革。科学知识的直接生产者无疑是科普的“主力军”。但目前“主力军”尤其是活跃在一线的科学家们的科普热情并不高。“搞科研的基本不做科普,做科普的不了解科研最新进展,搞科幻的热衷于开脑洞,并非真心喜欢科学。目前能让孩子们喜欢的、互动性足够强的科普产品太少了,各大科技馆、科普阵地缺之又缺。”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青年科学家郑永春曾这样点评。

  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拥有科普的先天优势:一方面,其学科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全部领域,其中,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这里拥有很多优秀科学家,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普素材。

  新形势下,如何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科普工作?2013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下,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科普多媒体数字内容可视化制作与出版云服务系统研制及应用示范》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变革科普多媒体内容创作与出版产业,研究和重构在线科普内容创作传播流程,努力提升科学家科普创作效率和水平。

  “依托中科院高端前沿的科学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重构科普创作流程,促进科研机构、出版机构和科学家在线创作、传播和出版多媒体科普相结合,把优质科普内容落地场馆、学校,把科普与教育连接起来,真正发挥科学传播的教育意义,这是‘读点科学’云平台创办的宗旨。”中科院科普联盟秘书长、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肖云介绍,由于科学家们时间、精力有限,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创作团队和作者提供了一套便捷的、可视化的自助编创、制作工具。在该可视化制作环境下,用户可以方便地对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排版、设计,同时可以设置动画效果、动画顺序等自定义功能,打造个性化的科普数字产品。此外,系统在用户界面和友好性方面,借鉴PPT软件进行实现,使得科普内容创作就像制作PPT一样简捷。

  不仅如此,创作团队创作发布的内容还可以面向多种智能终端发布,从而形成跨终端的科普数字内容管理与阅读应用的“科普云阅读”——“读点科学”,为终端用户提供便捷、权威、丰富的科普内容服务。依托所构建的“移动科学秀”科普多媒体数字内容可视化制作与出版系统,他们还建立起一套有偿阅读(支付)、版权保护的机制和流程,保障了创作者的权益,推动了科普移动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内外丰富的科学家资源,发动和组织具有科普潜力的一线科学家和团队,直接参与内容的创作,与科学家一起策划选题、加工作品。在此过程中,科学家全程参与创作,在提高作品的科普化同时,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常务副主任王闰强表示,截至目前,“读点科学”云平台已有500多位“常驻”科学家,下一步将面向全国科学家开放,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落地。(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 )

 


短工招聘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18:20:22
  深圳松岗罗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黄贝劳务派遣服务  上海应用技 城管执法部 上海导医与 上师大工技 五角场监狱 《平凡人生 民建上海市 外交部长李 上海电子信 全国高校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