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冬去春来投资咋过山海关

2019年02月18日579未知admin

    

A03版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

   “振兴吉林,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条件!”

今年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美誉度越来越高。

   “重商、亲商、近商、安商、富商”成为2018年乃至今后5年,吉林省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系列关键词。

   一个新型的政商关系定位,让“吉商回巢”成为2018开年热词。

   时值立春,南燕即将北回。借此契机,新文化记者与多位吉林企业家和专家面对面,将报纸作为建议平台,听企业家们以自己的营商经历看吉林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优势,谈营商环境的不足和期待;

记录专家对于吉商回巢的建言献策;客观展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在完善市场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激励政务水平提升等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以展望“吉林有机可寻,吉林吉祥如林,吉林好企林立”的未来蓝景。

   受访的企业家里,有剑指上市的本土才俊,也有立足京沪开疆扩土的吉林商人有在吉创业行商的外域企业家,也有荣归故里投资创业的“回巢”先行者。汇集了吉商概念中涵盖的所有企业家类型。


吉商看吉林之变化和优势

人才从留不住到引进来

   张可,吉林省远景照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土生土长的吉林企业家,深圳归来的照明行业工程师白手起家,2010年创办公司,2017年实现业绩2.1亿元。作为东北行业内唯一设计和施工资质双甲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坚持、整体布局和未来的规划受到了行业关注。“在全国27家同资质企业中,我们目前处于末端,身前的企业去年做到6亿。所以团队要不断学习,不断培养和挖掘优秀人才资源,缩小与领先者的差距。”

   对于一个成立7年,目标上市的照明工程企业,留住人才曾是张可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2015年之前,企业每年的人才流失率超过40%,但是最近两年,每年不超过8%”,从立足本省到拓展国内市场,张可将人才问题发生的变化归结于企业文化和公司前景带来的正向效应,“去年公司引进了中国美院杭州照明所的一位高级人才做设计部的负责人,实现了设计、研发、施工、销售各个环节都拥有了引进型高级人才,我们还聘请了一位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开始为上市做准备。”

   在与全国同行业企业的人才竞争中,张可认为,吉林省的人才流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东北不再是优秀专业人才的屏蔽选择,只要有好的发展前景和待遇保障,东北企业对于人才的引力是有竞争力的。更重要的是东北,特别是吉林省对于上市企业的迫切需求,成为凝聚大量专业型优秀人才的磁石。”

   今年2月5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围绕人才重点、公共服务政策、引才激励政策和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四个方面,制定了18条激励措施——

   将各行业领域人才划分为五类,最高给予200万元安家费。

   放开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薪酬限制政策,提高人才薪级工资待遇。

   ……

   201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人才问题有明确指向:“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简化人才落户手续,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吸引外埠人才专家要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要大幅增加,吉人回乡创新创业人数要大幅增加,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科研资源

吉林省有先天优势

   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跻身全国同行业第一梯队,张可和远景照明逐步建立了信心,“东北企业强大的施工力量是竞争力的保障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因子就是吉林省独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张可以企业自身经历为例,“南方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吗?照明工程涉及到的高端光电材料都是我们长春光机所的科研成果;我们的金属型材也不差,辽源市的型材技术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我们企业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跟省内的高校联合,研发出了十几项专利技术。”张可认为,之所以东北企业被戴上技术能力低端的有色眼镜,一是因为东北企业本身确实因为资金和理念的制约,对于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缺乏力度,还有一个原因是强大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和放大。

   与张可有相同认知的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飞是从吉林走出去的企业家。2004年,彭飞在北京从高端酒店行业开始,先后涉足科技、文化、金融、信息、新农业等领域,创办多领域十几个业态的综合性企业集团。2015年,彭飞致力于秸秆环保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可利用能源。“我们跟全国63所高等院校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彭飞认为,吉林省不仅作为农业大省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同时科研资源优越,为实现本地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的企业,吉林省的先天科研资源优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据权威数据,截至2016年,吉林省共有——

   28个院士工作站

   19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中心

   6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30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

   53个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5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5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72个重点实验室

   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33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16个科技创新中心

   5个国家级高新区

   强大的科研力量成为推动吉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促进了汽车、石化、光电、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围绕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境

投资咋过山海关?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每年秸秆产量4000万吨,如果转化成产业化发展,每吨产值是1000元,4000万吨就是400亿元,省内的环境问题,三农、民生问题都迎刃而解。”彭飞说,2017年,吉林省落地项目几十个,“从前有句话叫‘投资不过山海关’,确实,多年前东北的软环境服务欠佳。但是,这两年我觉得东北特别是吉林省对于投资软环境服务提升很多,比如立项,从拿地批复到环评安评,以前要半年以上,现在政府主动讲拿出一个计划出来,促进项目抓紧落地,促进生产,比以前提升很多。”

   正因如此,彭飞对于秸秆产业在吉林省的发展颇有信心,“秸秆这么多年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主要是因为收储运、技术、资金、政策、销售渠道等5个制约行业发展的要素难以解决,我们在家乡吉林的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未来两年,除继续在全省各地落实项目外,还将建设两个秸秆产业示范园区,将吉林省作为秸秆环保产业的根据地之一”。

   陕西商会会长、吉林省兴宝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权同样对吉林省投资环境抱有信心。以煤炭开发生产销售起家,从西安开始,一路从石家庄到长春、哈尔滨,李耀权的营商之路历经风雨,在吉林省的15年中,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东北曾经的营商环境相比西安确实有差距,政府服务意识差,程序繁冗,有很多拿不到台面上的吃拿卡要现象阻碍企业发展。最近的这些年,环境变化比较大,简政放权缩减了很多程序性的手续申报和审批,程序以外的附加条件也随之消失。”

   李耀权如今在长春投资的项目除了能源之外,还有酒店、农业、餐饮和建筑工程。“煤炭作为传统产业,发展前景有限,需要有新的产业替代发展,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多民族省份,畜牧业和旅游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在乐山镇,李耀权投资了几千公顷的农业开发项目,集旅游、养殖、种植于一体,“要做成特色小镇,把吉林当地的文化融入进去。”除此之外,李耀权正在运作的项目是投资建设一所综合性民营医院。


软环境建设让商会作用凸显

   吉林省工商联小微企业商会会长吴大力是吉商回巢的先行者之一。2011年,在东莞经营毛织贸易13年的吴大力回到吉林,投资酒店等多个行业,成为吉林商界的一员。2015年,吉林省工商联小微企业商会成立,吴大力出任会长。

   “从一个南方小企业主,到商会会长,我的人生价值最终在家乡得到体现。”吴大力定义自己的角色转换,是从一个专注商海淘金的外域商人,变成了地方商界社会组织的服务者和召集人,而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吴大力更清楚地看到了吉林省营商环境的变化。

   “初回家乡的时候,确实能够感受到南北市场环境的不同。南方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的诉求不高,企业发展空间很大;东北的这些部门还是以收费为主,税务部门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就连街道都向企业收卫生费,企业成本负担很重。但是最近的几年,企业税费降低,软环境建设被重视起来,这些问题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吴大力举例说,商会的一家企业通过法院拍得某单位的4000平方米厂房,但更名问题拖了半年之久都没能解决,“商会向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反馈了这个情况以后,很快得到了理想的回应。这是商会的作用,也真实体现出吉林省对于企业生存环境和现实问题的重视程度,显示出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作为商会会长,吴大力对环境支持感受颇深,“商会成立以后,企业纷纷加入,民政厅、工商联,商务厅,工信厅各个部门大力支持,民政厅精准扶贫,商务厅工信厅政策申请,省人大省政协参政议政,都邀请商会企业家参与,关于中小企业权益保障法规政策征集,吉林省软环境办公室聘请百位企业家作软环境监督员,商会与招商银行签订20亿元的通讯产业扶持基金,推动行业发展。”


   根据长春市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最近的3年,长春亿元投资项目逐年增加——

   2015年落实建设957个

   2016年1150个

   2017年达到1311个

   京东、阿里、科大讯飞、华为、浪潮等多个行业顶尖企业进驻长春。

   长春市发改委副主任宋长者今年2月2日公开表示,“看看这些投资,在不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对一个地方经济环境的捕捉应该是最到位的。”

   “在营商环境上,我们的环境确实在逐渐改善,而且越来越到位。”宋长者表示,长春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基础、有潜力、有空间的。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长春市实现了总量、增速和占比“三个突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全市GDP增长8%,是近四年来最好水平,在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位居首位。


吉商看吉林之不足和期待

张可:

   对于本土民营企业的支持,吉林省已经做了很多。但还是要有一个横向的比较,相比于南方,我们在资金的支持、项目来源的支持问题上,要有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其次是效率问题,我们去深圳投标,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核4天内搞定,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甚至上门服务,吉林省相同事务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在政务水平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彭飞:

   要把吉商品牌树立起来,有抱团取暖的精神。政府工作报告让吉商看到回乡投资的“安全感”,但投资要精准,应该对所有项目梳理精准,科技、农业、工业新能源各领域,精准对接,精准招商;另外,还可以通过扶贫产业建设,推动吉商利用手中的资源和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


李耀权:

   抓住“特色小镇”的机遇,发挥吉林省农业优势和旅游业的洼地效应,把吉商融入产业发展中去;吉林省的政商理念和行动力还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坚定,要敢想敢做,比如我们一直想在长春市以商会名义出资建一个陕西大厦,集合在吉秦商的资源优势,联结吉陕两省的商业往来,但是找了好多合作部门,始终未能提上日程。


吴大力: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创造条件。营商环境应该建立厅局一把手负责制,一旦你这个厅局出现吃拿卡要的问题,厅局长首先要承担责任;吉林省小微企业相对落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政策,但是企业主不知道,对小微企业有扶持政策的部门要通过商会联系,把政策宣讲给企业。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专家看吉林

降低企业成本,扩宽融资渠道

   企业家的营商经历和建议由小见大,印证了好的市场环境是推动吉商回巢的重要切入点。

   从理论角度出发,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吉舫教授为吉林省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她认为,面对以往经济下行的态势,2017年吉林省稳中向好,实现了换挡增速,为吉商回巢创造了先决条件。但,“营商环境的改善,需要解决人的问题。”重商、亲商、近商、安商、富商要落到实处,不能急功近利,把倡导的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位,“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一件事地做”。

   刘吉舫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改善营商环境首先还是要降低企业成本,在税费层面,吉林省近两年减税免税的力度尽管很大,但还有进一步的空间,“可收可不收的就不要收,有上下限的就按下限,舍小利求大利,往远看,降低企业成本。”其次,从金融角度讲,强化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和润滑剂,改善金融服务作为切入点,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信用体系的建设、法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育金融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吉林省在这方面还是下了一定力气的。2017年IPO上市的企业全国是437家,吉林省只有1家,这既是劣势也是潜力,来投资的企业,只要自身发展得好,就能得到更好更快的上市机会。所以要配套更多融资渠道,鼓励扶持金融机构,增强对本地区企业的融资供给,本地金融机构不少,但资本多半投到了外地,因此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行普惠金融,倡导信用贷款,跟进大数据建设,对信用程度要有评估。“吉林省的信用体系的建设一直在路上,目前看,需要加快步伐。”


以政务考评体系改革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突破口

   在经济学视角之外,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同样是衡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指标。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赵树宽教授认为,改善营商环境就是两点,权益的保障和行事的便捷。“权益的保障主要依靠法制体系建设,放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统筹考虑营商环境建设。行事,主要是公共服务体系,与我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密切相关。要看到,营商环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方面,要有这样的站位高度。”

   改善营商环境首先要坚持依法原则。“没有法律保障的营商环境是不可持续的,会让企业家无所适从”;其次,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对企业的发展,重点要放在服务上。“我们政府每年拿出很多钱,搞各种基金扶持企业。研究表明,这种做法是对市场的破坏,无论哪级政府都是如此。”赵树宽强调这一观点认为,市场有自动肃清功能,政府在运用公权方面要尊重市场规则,不能扰乱市场,要减少各类对企业的补贴,“政府能否在坚持市场竞争规则的前提下,把原来的补贴转化为普惠性质的减税,降低行政成本和企业成本,压缩寻租空间。”

   还有一个方面是优化政策体系,“一个企业从注册这一天,生产、经营到最后破产或上市,政府序列中都有部门监管和服务,吉林能否围绕企业寿命周期,看涉及到哪些部门,把这些部门的责任主体明确打造一系列工程。”赵树宽举例说,比如企业登记注册在工商部门,能否在吉林省实施企业便捷注册工程,实现三天办结只跑一次。“我们能够想到说到的,都要落到实处,现在更多情况是说得多,做得少。再比如,各种证照发放过程中,相关部门附加的活动要取消,坚持贯彻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作为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赵树宽建议,围绕营商环境改善,政府部门当中应当明确责任主体,拿出具体行动计划,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做,“例如对吃拿卡要等等现象,软环境办公室能否统领抓起来,连续抓3到5年,一定要像中央执行八项规定,抓典型严处理,实现整个服务风气好转,纪委也应参与进来”。

   “对于政府来说,放、管、服,服务是重点。建立一套科学的政务考评体系,管好官员,管好人。以此为改善营商环境的突破口,治理庸政、懒政、乱作为和不作为的问题。”


改善营商环境 吉林一直在前进

    有公开报道显示,仅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吉林省就在多个维度出台多项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以优化市场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017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出台47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出台23项政策措施,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积极性,引导创业投资助力实体经济;

   2017年4月,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25项政策措施,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企业降本减负、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7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已达210万户,同比增长12.37%,私营企业达到34.28万户,同比增长20.59%。截至目前,吉林省共发布9批次清废减负通告,为企业降低成本近270亿元。

   在保证市场公平公正方面,吉林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实施242项后续市场监管办法。推行“多证合一”、企业名称登记和企业注销登记改革。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四大”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拖欠企业资金,清理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清理涉软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涉软积案,共规范整改“四乱”问题45件,废止涉软规章、文件50件,推动一大批久拖不决的执行积案得到了化解清结。同时,还重点查办了一大批涉软案件。

   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吉林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务一张网”和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完善政务信用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政务清单”,建立“信用清单”、政务信用档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信用承诺等制度,逐步推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

   目前,已有185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倒逼各地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使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据悉,到2020年,吉林省将建成与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务诚信体系。

   新文化记者 李季



深圳清水河人力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2 04:07:26
  南湖劳务外包公司兼职小时工  劳务派遣行 劳动保障监 劳动监察通 关于调整市 劳动监察通 劳动监察通 劳动监察通 东莞市体育 劳动监察通 劳动监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