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我们年复一年纠结这问题 日本右翼却已开始狂欢

2019年02月22日40未知admin

  原标题:锐参考 | 当我们年复一年在网上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右翼却已经开始了狂欢——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文/丁扬 杜薇)

  “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13日上午,在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家属代表时,中国国家主席***如是说。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

  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开始。

  同一时刻,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荷兰、阿根廷、博茨瓦纳……全球各地447个华侨华人社团、超过万人同步举行公祭仪式。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新华社)

  南京梦魇,中国之殇。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一切历史血证都已刻进国家记忆,继而进入个人记忆。

  两年前,曾有网友十分严肃地在网上发帖: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讨论这段历史之于现代个体的意义,一时间掀起严肃的讨论热潮。

▲网友发帖截图

  可是,当两年后的12月,同样的问题又一次在网络上蜂拥而至的时候,当我们反复问自己“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无形中失去了什么?

  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年复一年讨论“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一现象?

  今天,小锐展开了一次全球“街采”,希望通过海外华人和驻外记者的观察,试图展现、探究这段沉痛历史的个体触感和世界回应。

  徐剑梅(新华社前驻伦敦记者):这个为南京大屠杀作画的英国人从来没有问过,南京大屠杀和她有什么关系

  12年前在伦敦,我曾采访过一位英籍华裔画家,名叫梁贵兰。她用了整整4年时间独自创作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绘画和艺术装置,期望用视觉艺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其实,她祖籍广东梅县,在毛里求斯出生长大,然后移民英国,对南京大屠杀甚至抗战,没有任何个体经验和记忆。但她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她是怎么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呢?1998年日本明仁天皇访英,她在伦敦街头偶遇二战中曾被日军俘虏的英国老兵举行抗议示威。

  第一次听说南京大屠杀后,她的内心受到巨大震撼,因此萌发强烈的创作冲动。为此,她专程去南京进行实地调查和搜集创作材料,还拜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2005年3月,她以“南京劫难——被遗忘的大屠杀”为题,在伦敦北部布鲁斯城堡博物馆举办展览。我曾就此写了一篇文字,题目是:《让被遗忘的被重新记起》。

▲图片作者@铲史官

  近些年,特别是中国政府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后,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起码在程度和范围上,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再是过去被遗忘的状态。但一个新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我们为着什么而记住?我们年复一年的纪念,是为着给世界、给自己的后代,呈现什么?传递什么?

  2017已近尾声,世界来到新的十字路口,科技创新飞速进步的同时,核武威胁、极右民粹、排外思潮、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渐渐在某些地方的某些人群盛行。铭记曾经的苦难,究竟为着怎样一个明天,这个新问题,也越发显得重要。

  印象中,梁贵兰没有问过自己,南京大屠杀和她有什么关系。

  人类的悲剧,和人类的每一分子都有关系,和人类每一分子的未来都有关系,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求证的道理。

  陶短房(旅加学者):向前看,就不能总是哭?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曾以为,所有这一切都会像江东门等几处屠杀遗址的刻石那样,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我当然认为,历史不应被遗忘。

  但对于另外一些人产生“南京大屠杀与我有什么关系”的疑问,我认为这也很正常,毕竟惨案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当事人越来越少,后世的感受会有所不同。而且,今天中国是富强的大国,年轻一代不一定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切肤之痛。另外,还有人觉得时代变了,应该向前看,不该总是哭。

  今年10月,加拿安大略省议会投票通过华裔议员黄素梅关于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动议,成为西方第一个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国家。

▲资料图:2015年,加拿大侨界联合会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新华社)

  我参加过加拿大的一些相关纪念活动。去年还提议发起了慰问加华二战老兵的纪念活动,今年举行了第二届。去年还有17人健在,7人出席;今年健在12个,能出席的只有2人。

  我同时也深觉时不我待,要趁历史还没有走远,努力记下每一个宝贵的一手信息,不要留下永远的遗憾和后悔。

  徐海静(新华社驻堪培拉记者):中国人不能只选择触摸汉唐的辉煌

  南京大屠杀和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因为那是整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中国人不可能只选择去触摸汉唐的辉煌,而对这部分写满屈辱和惨痛的历史视而不见。

  80年前的惨案一直血淋淋的在历史里,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不记住这个日子,那么历史的灰尘就会慢慢遮盖住血色,30万冤魂的呐喊永远湮灭。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甚至对民族近代史的回顾,应该更加个人化,讲述普通人的故事。那些遇难者不只是300,000这个数字,更曾经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就是我们的祖辈。

  事实上,澳大利亚人对二战历史多有了解,每逢纪念日都要举办各种活动,但对有关亚洲二战史特别是日本对亚洲的侵略历史,他们却知之甚少,学校教材里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描述所占篇幅极少。

  为此,在澳华侨华人从未放弃推动澳大利亚对于那段人类浩劫的了解,去年八月,澳大利亚首座“慰安妇”受害者雕像在悉尼克罗伊登公园举行了揭幕仪式。

▲资料图:2016年8月,澳大利亚悉尼克罗伊登公园6日举行了慰安妇受害者铜像揭幕仪式。(新华社)

  杜白羽(新华社前驻首尔记者):在这一点上,韩国值得我们学习很多

  南京大屠杀是国难,应该被记忆、被纪念。

  作为曾常驻韩国的一名记者,我能感受到韩国人对这段历史格外重视。朝鲜当时完全沦为殖民地,他们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更刻骨铭心。

  多年来,韩国各界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敦促“慰安妇”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8月14日,在韩国首尔,人们乘坐载有“慰安妇”少女像的151路公交车。 (新华社)

  从著名的日本大使馆前“星期三抗议”,到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安放“慰安妇”少女像;从联合中国、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组织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慰安妇”相关记录申遗,到制作多部“慰安妇”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可以说,在历史问题上,韩国始终没有忘记,并转化为非常坚决的行动力。

  蓝建中(新华社驻东京记者):一些中国人觉得南京大屠杀“很久远了”,但日本右翼却一直没闲着

  缅怀遇难者是尊重生命的应有之义。日本每年纪念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东京大空袭遇难者等。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如果遗忘本国的死难者的苦难,既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给日本右翼可乘之机,更加有利于他们歪曲美化侵略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些中国人觉得南京大屠杀很久远了,与自己没关系,但是日本右翼却一直没闲着,一直念念不忘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比如今天,在获悉曾毫不退缩推动立“慰安妇”像的美国旧金山市华裔市长李孟贤意外去世的消息后,有日本右翼团体已经开始了“庆祝”。

  所以,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国际社会就一定要对日本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历史的倾向保持高度警惕。

  而这其中,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图片作者@铲史官

 

责任编辑:柳龙龙


深圳劳公明务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04:48:46
  深圳公明镇田寮塘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南山人力资源外包  州科技局林 黔西南州全 我州首批6 桑郎镇改进 平乡四好女 黔西南州五 我州在册亨 杨永英在望 册亨32位 做投资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