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变化的春联,藏着时代密码

2019年02月21日473未知admin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戚在兵 采访地点: 安徽天长

年三十中午,我回到了老家——安徽天长。到家正是午饭时间,简单吃完饭,妈妈就忙着张罗年夜饭,让我贴春联。

记忆中的家乡,是一个由36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与六合接壤,村民们常常一脚跨两省,是距离镇上最偏远的一个小村庄,足足有20公里。因为交通闭塞,三轮车、摩托车成了当时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那时过年,没有买对联的习惯,都是买好红纸请村里写字好的邻居帮忙去写。年前腊月二十五前后,父母会去镇上买来三四张红纸,在年二十九这天,请人根据家里门的数量裁好大小,写对联。从年二十八到年三十,邻居家常常挤满排队写春联的人,虽然没有空忙自己的事,对于邻居而言却是一种荣耀。

年三十,妈妈会在锅里熬好一碗糨糊。贴对联前,先用刷子蘸一下糨糊刷在门上,然后把对联贴上,再用废旧的书自上而下刮一下,就平整了。赶在太阳下山前,要把对联、门封贴好,才能吃年夜饭。

每年贴春联,我是最忙的,老宅加上厨房、厢房,还有院子大门,有8副对联,贴完对联,还要贴门头和窗户的门封、窗花,全部忙完需要一个小时,双手染满了红色,常常洗上半天也不能洗净。

红彤彤的红纸上飘着墨汁的香味,让老旧的房子顿时亮堂起来。

前年,老宅拆迁,家人搬到了镇上的小区。每年春节,照例要贴春联,但再也没有老宅的忙碌和兴奋。如今,大门只要一副对联即可,春联也没人写了,流行去街上买印制的烫金大字。

其实,这种变化背后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以我的家乡为例,36户人家的小村庄,大部分都搬到了镇上,有的还在市里买了房,继续留守的只剩下了3户。男人们常年在外打工,女人都去市里和镇上的厂里上班,连孩子也去镇上上学了,好几户村民还买了汽车。

而春联最能反映这种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简单的上下联里承载的,也是不同的时代风貌。记得在小时候生活贫困时,人们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春联的内容大多是“年年有余”“六畜兴旺”等内容。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春联的内容变成了“大展鸿图”“恭喜发财”之类的,春联也由手写的毛笔字,变成了从印刷厂制作的烫金大字。如今,人们丰衣足食,更多了一份精神上的神往。春联由原来的“恭喜发财”变成了“时逢盛世”“前程添锦绣,事业更辉煌”之类的语句。

透过春联这张面孔,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家乡的变化。随着农民纷纷进城,曾经热闹的春节年味已经淡了。但不变的是,家乡人对新年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深圳公明哪个劳务派遣公司不黑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11:42:41
  南山区南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市人力资源  市十三届人 关停取缔黏 中国梦赶考 北京站增开 市政府召开 我市农业生 秦皇岛市城 海港区局走 市工商局四 青龙满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