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乌鲁木齐市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文明优势

2019年02月22日297未知admin

  【读报告,谈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市林业局(市园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赵则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更高水平国家园林城市,乌鲁木齐干旱缺水,植绿不易,从“盼温饱、求生存”到“盼环保、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美好家园、美丽首府”建设不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加快推进落实“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既是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和谐乌鲁木齐的长远之计。

  2016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7.6%

  2019年末,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8%

  2022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报道)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以“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为抓手,全力打造美丽首府。

  回望乌鲁木齐绿色发展历程,凝聚乌鲁木齐人的绿色梦想。 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4年,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因为梦想,所以前行。

  如果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首府已达到的生态目标,那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无疑就是这座城市决策者对市民的郑重承诺。

  “丝路明珠”宜居城

  早在两千多年前,乌鲁木齐就是贯穿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四大文明在这里汇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两千多年后,在古准噶尔语中意为“优美的牧场”的“乌鲁木齐”,正如一幅绿色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基于自治区党委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提出的“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的具体要求,乌鲁木齐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站在新起点,扬帆再起航。

  市委、市政府行动果断,全力推进荒山绿化、水系改造、园林绿化、老城区改造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等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力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把一座山上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景的“花园式”城市呈现在各族市民眼前。

  在乌鲁木齐有句俗话: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要描绘出这幅美好景象,面前困难重重――要克服水少、土壤贫瘠等不利于绿化的自然因素。

  面对困难,乌鲁木齐给出了选择:“多乔木、少种草,多品种、少单一,多色彩、少单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截至2016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4.59万亩,绿地率37.6%,绿化覆盖率4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5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28%。

  从理念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带进了各族群众的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铺展绿色新画卷

  明年,乌鲁木齐将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工作,到2019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描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共同的期盼。

  2019年,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三季有花、因时换景”的景观效果,除了在春夏秋三季,花香四溢,到了冬季也会因时节的变换,给人一副美轮美奂的冬之韵。

  宜种树则种树、宜种花则种花、宜种草则种草――乌鲁木齐生态建设之路遵循自然之道,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和林荫停车场建设还将形成错落有致、成景成荫的城市绿色体系。

  如果把成效比作绿叶,那么这一串串数字就是绿叶丛中的鲜花。

  2017年-2018年将完成造林、增绿、绿地提升改造约26.6万亩。

  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首府将完成建成区内19个裸露荒山绿化任务,绿化面积3.2万亩。

  到2020年,全市林木种苗育苗面积维持在8万亩,总产苗量1.2亿株,年出圃苗木2400万株,引进品种40个,新建良种基地3000亩,良种基地年供良种苗木100万株;到2022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为“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基础。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绿色发展厚植首府生态文明优势,我们必须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实现绿色梦想,需要俯下身,埋头苦干,更需要为实现梦想而不怕困难的毅力和无私付出。

  还看今朝

  绿色梦想需众人参与

  在南方,绿色是个触手可及的期盼。但在干旱缺水的乌鲁木齐,它却是人们的一个久违的梦想。纵然这个梦想实现起来有太多艰难,但乌鲁木齐仍一鼓作气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

  而今,这座城市提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生态建设目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了这个美丽的绿色梦,乌鲁木齐再次吹响了新的号角:“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

  翻看十九大报告,“生态”被提到43处,“绿色”被提到15处,“生态文明”被提到12处,“美丽”被提到8处……生态、绿色、美丽变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一个追求的目标,乌鲁木齐亦如此。

  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对乌鲁木齐来说,要实现这个绿色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一代一代努力下去。

  唯有这样,一座山上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景的“花园式”城市才能成为现实。

  图说数字

  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2013年~2017年,全市新增绿地18.1万亩,新增庭院绿化1.46万亩,封育3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建设大苗基地3.35万亩。新增“花园式”单位100个,绿化合格单位125个。

  林业建设持续向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林业建设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101.57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7万亩,土地沙化趋势减缓。全市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确权5.66万亩。

  公园绿地建设显成效

  2013年~2017年,严格按照新建主干道两侧50米景观带建设绿线控制标准,投资19.92亿元完成9条新建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区主要道路、主要景观节点和重点路段,累计摆放盆花5743.95万盆补绿添彩、增加造型。新建小游园及街旁绿地600个,小水面44块,小绿道15条。

  新增燕儿窝自治区级森林公园1处、柴窝堡国家湿地公园1处。新增天山公园、沙依巴克区宝山公园综合性公园2处622亩。

  【读报告,谈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市林业局(市园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赵则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更高水平国家园林城市,乌鲁木齐干旱缺水,植绿不易,从“盼温饱、求生存”到“盼环保、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美好家园、美丽首府”建设不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加快推进落实“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既是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和谐乌鲁木齐的长远之计。

  2016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7.6%

  2019年末,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8%

  2022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报道)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以“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为抓手,全力打造美丽首府。

  回望乌鲁木齐绿色发展历程,凝聚乌鲁木齐人的绿色梦想。 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4年,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因为梦想,所以前行。

  如果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首府已达到的生态目标,那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无疑就是这座城市决策者对市民的郑重承诺。

  “丝路明珠”宜居城

  早在两千多年前,乌鲁木齐就是贯穿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四大文明在这里汇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两千多年后,在古准噶尔语中意为“优美的牧场”的“乌鲁木齐”,正如一幅绿色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基于自治区党委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提出的“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的具体要求,乌鲁木齐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站在新起点,扬帆再起航。

  市委、市政府行动果断,全力推进荒山绿化、水系改造、园林绿化、老城区改造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等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力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把一座山上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景的“花园式”城市呈现在各族市民眼前。

  在乌鲁木齐有句俗话: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要描绘出这幅美好景象,面前困难重重――要克服水少、土壤贫瘠等不利于绿化的自然因素。

  面对困难,乌鲁木齐给出了选择:“多乔木、少种草,多品种、少单一,多色彩、少单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截至2016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4.59万亩,绿地率37.6%,绿化覆盖率4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5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28%。

  从理念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带进了各族群众的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铺展绿色新画卷

  明年,乌鲁木齐将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工作,到2019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描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共同的期盼。

  2019年,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三季有花、因时换景”的景观效果,除了在春夏秋三季,花香四溢,到了冬季也会因时节的变换,给人一副美轮美奂的冬之韵。

  宜种树则种树、宜种花则种花、宜种草则种草――乌鲁木齐生态建设之路遵循自然之道,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和林荫停车场建设还将形成错落有致、成景成荫的城市绿色体系。

  如果把成效比作绿叶,那么这一串串数字就是绿叶丛中的鲜花。

  2017年-2018年将完成造林、增绿、绿地提升改造约26.6万亩。

  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首府将完成建成区内19个裸露荒山绿化任务,绿化面积3.2万亩。

  到2020年,全市林木种苗育苗面积维持在8万亩,总产苗量1.2亿株,年出圃苗木2400万株,引进品种40个,新建良种基地3000亩,良种基地年供良种苗木100万株;到2022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为“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基础。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绿色发展厚植首府生态文明优势,我们必须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实现绿色梦想,需要俯下身,埋头苦干,更需要为实现梦想而不怕困难的毅力和无私付出。

  还看今朝

  绿色梦想需众人参与

  在南方,绿色是个触手可及的期盼。但在干旱缺水的乌鲁木齐,它却是人们的一个久违的梦想。纵然这个梦想实现起来有太多艰难,但乌鲁木齐仍一鼓作气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

  而今,这座城市提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生态建设目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了这个美丽的绿色梦,乌鲁木齐再次吹响了新的号角:“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

  翻看十九大报告,“生态”被提到43处,“绿色”被提到15处,“生态文明”被提到12处,“美丽”被提到8处……生态、绿色、美丽变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一个追求的目标,乌鲁木齐亦如此。

  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对乌鲁木齐来说,要实现这个绿色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一代一代努力下去。

  唯有这样,一座山上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景的“花园式”城市才能成为现实。

  图说数字

  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2013年~2017年,全市新增绿地18.1万亩,新增庭院绿化1.46万亩,封育3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建设大苗基地3.35万亩。新增“花园式”单位100个,绿化合格单位125个。

  林业建设持续向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林业建设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101.57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7万亩,土地沙化趋势减缓。全市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确权5.66万亩。

  公园绿地建设显成效

  2013年~2017年,严格按照新建主干道两侧50米景观带建设绿线控制标准,投资19.92亿元完成9条新建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区主要道路、主要景观节点和重点路段,累计摆放盆花5743.95万盆补绿添彩、增加造型。新建小游园及街旁绿地600个,小水面44块,小绿道15条。

  新增燕儿窝自治区级森林公园1处、柴窝堡国家湿地公园1处。新增天山公园、沙依巴克区宝山公园综合性公园2处622亩。


深圳观澜临时工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1 05:10:43
  深圳共和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东湖临时工  社保断缴有 企业不为员 事业单位就 社保转移与 毕业生档案 公务员或事 武汉社保转 本科毕业可 2017年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