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清华教授郭黛姮:用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

2019年02月20日177未知admin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煜

  “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如用数字技术‘复原’圆明园。”近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内,2017清华文创论坛文化遗产主题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把圆明园3D复原图投影到屏幕上,不出意外,引起一片赞叹。

  虽然复原图早已展出过很多遍,网上也流传着大量图片,但古代巧夺天工的建筑技术、人类瑰丽奇幻的想象艺术和现代精湛的数字技术让每一次亮相格外吸睛。

  “遗产保护和创新实际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郭黛姮表示。

  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包括其相关领域正日益受到关注。

  但是,当前的文化遗产事业仍面临困境。郭黛姮认为,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原其本来面貌。她回忆到,在修复恭王府的时候,天花板上的彩画曾被要求全部铲除,文物修复者据理力争,最终才使其得以保存。“要坚持科学保护原则,就是要把真实性、历史可读性作为最主要的目标。”郭黛姮说。

  在郭黛姮看来,文化遗产不是具体的房子或园林,而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它曾被破坏过的痕迹,或者它曾遭受灾难而留下的烙印都算是它的历史信息”。

  为实现数字圆明园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清华大学团队和圆明园管理处共同承担了201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现辉煌——数字圆明园研究及文化旅游应用示范”项目。

  经过数年潜心研究,郭黛姮团队研发了“虚拟现实”的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和圆明园虚拟游园系统,同时研发了具有海量数据,集定位、导航、位置识别、音频讲解等于一体的圆明园移动导览产品和高清沉浸式体验产品。

  “把圆明园数字化,并进行展览,观众观看后很震撼。”在郭黛姮看来,“中国文化遗产除了具体的物,还包含很多思想、文化等代表当时社会状况的载体,有待发掘和创造。”

  

  

责任编辑:时鑫


深圳圆岭人才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4 06:35:26
  深圳松岗镇蚌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沙河临时工  市委组织部 南阳市启动 威海市人力 漯河市出台 我局10篇 郑州市启动 市人社局党 关于郑州市 市政府傅广 驻马店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