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传统土壤已经不在,所谓“女德”又何必挣扎?

2019年02月18日23未知admin

    

   近日,一系列曝出辽宁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教学和讲座中出现雷人语录的短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比如“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此外,该校学习班和讲座中出现的学员擦洗便坑并称自己的心比它还脏,在公众面前磕头认错的行为也引发网友关注,女德班和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12月3日,抚顺市教育局对此事回应称,相关办学机构立即停止办学,包括“女德班”在内的所有学员尽快遣散(据12月3日《北京青年报》)。

   关于道德这个东西,我认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绝对意义上的道德,你比如说人不可以抢劫、杀人、放火、强奸、盗窃……这样的道德准则,你放到哪个时代或者国家都是成立的。这是基于人类普遍性的行为准则。还有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道德,比如说很多风俗习惯,这个民族接受,那个宗教禁止,或者这个时代同意,那个时代反对。这样的道德,适应于一时一地人的需求,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有时候,这些行为准则还是强权的帮凶或遮羞布。

  在我看来,女德就是这样的东西。它诞生于古代的男权社会,也和古代的男权需求相适应,甚至在有些时候,这些道德准则还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合理”性。台湾经济学者赖建成曾经写过一篇很有名的论文,叫做《守寡有理》。守寡是中国古代延续近千年的一种道德规范,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简单来说,守寡的习俗诞生于宋末元初的时代。宋代以前,中国是没有守寡这个习俗的,女性丧偶完全可以再嫁。但是当元朝统一了中国之后,问题来了,蒙古人奉行一套和汉人格格不入的风俗文化,女性被作为财产可以被继承。父亲去世,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妻妾(非生母),哥哥去世,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妻妾,这在儒家伦理看来,完全就是乱了伦常。然而现在是元朝统治时期,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终,两种文化碰撞、磨合,产生了守寡这一风俗。

  所以说,守寡,就是女性在文化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得已的选择,这样的习俗,尽管解决了当时的道德困境,但却完全是建立在牺牲女性的基础之上。时过境迁,这样的道德就不该再留存下来。然而道德也是有其惯性的,当男人们发现让女人守寡好处多多的时候,即使元朝已经远去,守寡的习俗却流传下来。

  然而时代终究是要向前发展的,那么传统的道德和文化是否还能延续,就要看它对当下这个时代是否还具有解释力,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没有,那么它必然会被淘汰,这是无论你如何鼓吹都无可挽回的。或者传统文化的某种形式依然存在,但精神内核早已经被换掉了。

  举个例子,日本的家庭主妇,一直被认为是男尊女卑传统在现代的遗存,然而如今日本的家庭主妇和当年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她们不仅掌握着家庭的财政大权,是日本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她们也早就从繁重的家务劳动里解放出来了。几乎所有家务劳动,都有各种家用电器代劳,日本的家庭主妇们有大把的时间享受人生。安倍一度想通过让女性出来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日本女性却选择留在家里。可以说,日本的家庭主妇,早已不是曾经男尊女卑的象征了,而是一种平等的家庭分工。

  回过头来看看新闻里所说的“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点外卖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做饭呢?既然发明了洗碗机为什么还要刷碗呢?既然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家务劳动了,那么这所谓的妇道还有留存的必要吗?而如果当某种道德连“合理性”都没有了,那么继续鼓吹这种道德的人又在作何考虑呢?

  我想答案只能是一种,那就是迎合这种道德的人们,仍然希望留住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力,就像很多家长们,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听话、顺从的子女。 而女德班和某些所谓国学班,正好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说来有意思,前两年还有人办男德班,主题是“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然而这样的男德班根本没人报名。 说到底,我们的社会依旧是男权社会,送妻子子女去学道德可以,让丈夫和父亲去学? 对不起,男同胞们目前还没有那么高尚。

  本报评论员 牛角


东湖临时工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3 02:57:31
  坪地镇永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招商人力资源外包  沧州市审计 献县审计局 沧州市审计 我县摆字龙 曲阳县财政 吴桥县审计 涿州市交通 涿州市公安 涿州市水利 涿州市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