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迈向新时代的 广州公共服务

2019年02月21日285未知admin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公共服务面向的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是改善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助推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总结广州公共服务的新特点,研判新时代公共服务的新需求,确立匹配广州社会民生与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的根本要求。

    新特点▶▶民生导向、均等公平、多元供给、质量领先

    广州公共服务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经济发展和效率优先,相对忽视公共服务供给,到重视社会建设,确立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改革方向,再到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完善共享发展、民生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广州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也是政府重视社会发展的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广州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呈现出以下特点: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公共服务在理念上强调民生,政策上落实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强调公平、均等的原则,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中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政企合作、政社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公共服务整体性制度框架日趋成型,出台公共服务总体规划,形成公共服务的系统性建设。

    从2010年至2016年,广州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幅超过地区GDP增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七大城市比较中,广州的教育质量、社会保障与就业质量均位居第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排名第三位。比较而言,广州在相对较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条件下,收获了较为良好的公共服务质量。

    广州公共服务发展在全国的领先还体现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例如基本社会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对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实行分类救助。

    新需求▶▶社会民生导向型公共服务需求城市发展导向型公共服务需求并举

    公共服务本质上是要满足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社会共同的、整体的、综合的和理性的需要,具有整体集合性和公共性。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社会民生导向型公共服务需求和城市发展导向型公共服务需求。

    其中,社会民生导向的公共服务需求旨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满足民生福祉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城市发展导向的公共服务需求旨在实现公共服务品质化发展目标,构筑城市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吸引和资本吸引,助力城市发展提质升级。

    广州社会民生导向型公共服务需求的重点依然集中于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但随着城市区域发展差异,家庭结构变迁、人口变迁的趋势,对公共服务提出新需求。比如广州各行政区域在公共服务水平和满意度评价上存在较大分化,区分为公共服务居民评价的不同梯队,区域公共服务的平衡和均等化要求突出;生育政策变化大大增加对医疗卫生资源和教育资源的需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老年人口在经济、文化、健康水平和家庭支持上的差异带来老年人公共服务的精准化需求;持续的外来人口进入和外来人口家庭化迁移,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市民化的需求凸显;日趋增大的社会中间群体对于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等。

    如果说现代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因,那么现代城市公共服务则是城市发展的支点。优质公共服务既可以发挥优化劳动力结构的作用,又可以促进产业要素升级。城市发展导向型公共服务要紧密结合广州城市发展定位,通过打造响亮的广州公共服务品牌,积极寻求公共服务治理策略,体现广州的软实力,持续提供对人才、企业、资本吸引所需的优质公共服务。

    新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公共服务

    到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奋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这是广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战略安排和发展蓝图。

    全球城市研究的重要奠基者和贡献者萨斯基娅·萨森教授(Saskia Sassen)将全球城市定义为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全球城市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经济活动和功能为核心,但全球城市的引领性需要多方面兼顾。

    在公共服务领域,全球城市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决定了其辐射范围超越了行政边界,服务人群也不再限于市民,国际企业、移民、周边腹地居民与企业、游客等都成为全球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全球城市的公共服务要具备吸引力、便捷性、连通性,促进开放包容和社会公平,推进实现全球城市进程中人才、企业、资本汇聚,以及社会融合。

    广州迈向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品质化需要系统性地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公共服务需求管理、公共服务财政体制等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策略: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宽公共服务资金融资渠道;探索众包模式的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对接公众公共服务需求,培育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应用“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加速公共服务供给技术创新;做好公共服务有效需求管理,识别公共服务需求新变化;建立公共财政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果。

    (作者:黄玉 陈杰 朱泯静 范璐璐 付舒等)


深圳西丽劳务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06:53:26
  深圳大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香蜜湖人力中介  我市举办2 苏州前4个 苏州市20 苏州市社保 六月―技工 我市劳务派 苏州市20 2012年 首届江苏技 苏州国际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