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耕文明今何解

2019年02月21日364未知admin

  

  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市民在灌上农村文化大院漫步。2017年,当地投入20余万元对大河村的灌上、江永村的新院子两个示范文化大院进行建设。 陈仕川摄

  

  山东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刘王村村民何宝军正在家里张贴“移风易俗年画”。 陈 彬摄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内涵丰富的乡土文化也深深地流淌在无数中国人的血液中。曾经,我们对这份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减弱、消退,如今,要找回来,要传承下去,要发展提升,寻找到一条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这些既是人们心间挥之不去的乡愁,又共同构成着各地独有的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丰富乡村文化,激发发展活力,既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的愿望。

  鼓励更多文化资源进村

  经过多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雏形,未来需要引进更多新的建设力量,更好地满足农民新的文化需求

  春节临近,山东省鱼台县双河村文化广场上又热闹起来。“俺们点什么,演员就演什么,节目真不错!”村民陈贵芳说。“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按需送单”,这是鱼台县积极探索的互动式服务模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这种方式送到乡村舞台上。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充足,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丰富。如今,得益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可以越来越方便地在家门口获取文化服务和产品。

  一方面,乡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153个,文化馆332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在村一级,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包括“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在内的一批文化惠民项目落地开花。

  另一方面,各方力量为乡村百姓提供的文化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和“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持续开展,“文化下乡”“中国农民歌会”“中国农民艺术节”等农村品牌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我感觉,现在乡村文化建设最缺的不是场地、资金,而是人才。”说这话的是梅静,2014年底,她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河北易县,在清西陵附近的五道河村创建了听松书院。书院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公益图书馆和公益讲堂,建成后,很多当地村民都喜欢来看书,或者带上孩子一起听梅静和其他志愿者的讲座。“书院在城里可能不稀罕,但是在农村还是被需要的。”梅静说,她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关注乡村文化建设,希望到农村地区开展公益文化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当地百姓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把地方文化传播出去。

  当下,通过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各方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将更好地满足群众新的文化需求。

  把乡土文化传承下去

  让有形文化留得住、活态文化传下去,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焕发新的魅力

  “长期以来,我们把乡村看作各种问题的来源,给乡村贴上了落后的标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直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深入挖掘、继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增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

  在安徽著名的古村落宏村,夕阳西下,青瓦白墙与湖光山色和谐共生,徜徉其间,感受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交相辉映,古徽州深刻的文化内涵凝结在这静美的时空之中。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量像宏村这样的古村落、古镇、古建筑、农业遗迹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文化学者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如何保护古村落,挖掘和展示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在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特别提到要科学、合理编制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具体指导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实现古村落保护的前提。这个规划必须从乡村生活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做到有针对性,一村一策,既要明确保护重点工作、具体措施等,还要解决供水、供电、供气以及排污暗渠化、厕所卫生化等问题,要把适宜发展的产业纳入整体规划,鼓励培育发展与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相适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契合的业态,增加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

  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还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广袤的农村大地培育出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诞生于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窝在‘深山老林’里不为人知”,参与过多个地方非遗产品开发的山西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黎贯宇说,“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与现代表达方式结合,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近几年,文化部门鼓励各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活态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让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和风采。

  移风易俗过出生活新滋味

  坚持用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移风易俗,让真正的“面子”如春风般温润乡村生活和乡民心灵

  在江西宜黄县徐溪村的戏台上,文艺工作者演出的小品《十万彩礼》,让台下的村民直拍手。小品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农民开办养殖场致富后,因娶妻被索要天价彩礼而返贫的故事。小品的表现形式虽然夸张,却有现实来源。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依然存在:有的大摆婚庆宴席、大收天价彩礼;有的大搞封建迷信;有的大操大办老人寿诞、小孩满月等名目繁多的活动……这些人情礼让人大呼还不起。

  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然而,破除不良风气、陈规陋习对许多农村都是老大难问题,该怎么改变?

  河南沈丘县从党员干部抓起,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凡违规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领导责任。

  给陋习划红线,告诉村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需要遏制的。在浙江乐清市,所有的村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逐条商议,把政府倡导的“五个不超”写进村规民约。

  新式的人性化服务也要跟上。不少地方建立了红白事理事会上门帮家属主事,提供村文化大院作为办事场地,桌椅、音响等设备免费用,安排村艺术团给红事义务表演,这些服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让文明新风成为乡风主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引导,坚持用当地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让新风尚在广阔乡村生根发芽。通过移风易俗,让真正的“面子”如春风般温润乡村生活和乡民心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深圳坂田人力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13:14:35
  深圳石岩镇官田村横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大鹏新区劳务公司  围场发挥聚 迁安启动学 丰南为14 36名农民 《侵害消费 承德市数百 年产2万吨 雷锋精神耀 唐山劳动日 张家口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