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一生放电影 两会荐花生

2019年02月20日143未知admin


郭建华

郭建华推荐家乡的花生。

  “郭代表,今年您带花生了吗?”今年两会,这是郭建华遇到最多的问题。在很多人眼中,郭建华已经成了农民的“花生代言人”。

  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郭建华第11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近五年她更是连续带花生参会,并在会上呼吁代表、媒体和相关部门关注花生种植户。

  值得关注的是,郭建华的呼吁有了回应,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已开始关注河南花生产区,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当地花生的品牌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

  已过花甲之年的郭建华是一名资深的农村电影放映人,从20世纪70年代作为我国首批农村女电影放映员开始,她已为农民放了42年电影,她说:“我的花生情缘是在电影梦中结下的,也和电影梦一起慢慢落地生根、长大、开花结果。”

  为家乡花生代言

  “来来来,吃花生吃花生。”郭建华捧着花生在来客中间走动,让大家品尝,“今年花生又是好收成,果大、皮薄、籽粒饱满。”

  记者在郭建华入住的酒店房间里看到,桌上摆着几种花生,有不同口味不同包装的,也有没经过加工的。郭建华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她连续第五年带着家乡的花生参加两会。

  谈及为何要带着花生,郭建华说,自己给农民放了42年电影,对农村的感情很深,也深知农民所想所盼,带上两会是希望能扩大花生的知名度,让农民增收,早日脱贫。

  她第一次带花生上两会是2012年,在两会前夕,郭建华正在准备打包行李,有乡亲说:“你从小爱吃花生,放映场上都吃花生,能不能把我们种的花生带到北京去,让大家尝尝,也宣传宣传?”

  果然,带花生上两会的郭建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第一年我带的花生是直接从地里挖出来的,上面都还有花生秧花生根呢。”郭建华说,以后每年两会,不用她自己准备,父老乡亲们就把花生给她准备好了,“每年带的种类都不同,现在的优质产品也越来越多。”提到花生,郭建华打开了话匣子,细致而专业地跟记者介绍当地花生的情况。

  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郭建华的电影情结,还要从她五六岁第一次看电影时说起。那时,父母带着小小的她在村头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电影,在她的记忆中,那场电影场面很大,有上万人来观看,来自周围的十里八村,墙头、树杈上都挤满了观众。那时候她很好奇,“为什么一块白布上会有人,还会唱会说?布上的人哪里来的?”

  她顺着放映的光找到了放映机,看到桌上除了有一台机器,还有一筐花生,几个人边放电影边剥花生。放映员怕她饿,抓了把花生给她吃。郭建华说,那时候我们为了看电影,早早地就跟大人去了,一直放到深夜,肚子也确实很饿,所以觉得放映员给的花生特别好吃。

  “人怎么跑到白布上啦?”郭建华问放映员,对方回答说:“等以后你长大了当个放映员就知道了。”就是这句话,在郭建华心里种下了一个放映梦。

  20世纪七十年代,全国招收第一批农村女放映员,郭建华所在的开封县,也就是现在开封市祥符区招收两人,19岁的郭建华前去应聘,从此她就和全国的农村放映员一样,拉板车、抬机器,走村串乡吃百家饭,与电影、与乡亲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放电影的老太太”

  四十多年的电影放映工作充满了酸甜苦辣,郭建华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丈夫原在广州部队,是一名优秀的军医。”郭建华说,“当年为了我能继续给群众放电影,他毅然放弃了部队升迁机会,甘愿回老家当了一名普通医生。”每当夜幕降临,家人们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准备吃晚饭的时候,却是郭建华挂银幕、架机器、放电影最忙的时候。郭建华常年骑车奔波于村间坑洼不平泥泞道路上,每晚都忙至深夜,丈夫准备好的饭菜往往热了又凉、凉了又热。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农村放电影的条件是很艰苦的,由于那个年代农村的文化活动并不多,每次放电影都是人山人海,而且因为机会难得,晚上经常连着放好几场电影直到深夜。但跟乡亲们一起随着影片剧情或欢呼或落泪的感觉,郭建华觉得“真好”,她说,通过电影跟乡亲们产生共鸣是幸福快乐的。

  放了20多年电影后,郭建华当了河南开封县电影公司经理。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是农村电影市场濒临失守的年代,于是郭建华上任第一天,把全公司的几十号人召集到一起,“我当时说,我给大家伙唱三首歌,代表我的心里话。那三首歌是《生活像一团麻》《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她唱完之后,全体职工集资凑了两万元,现场的文化局领导承诺给电影公司贷款两万元,郭建华就这样重新启动了就要倒闭的县电影公司。

  在20世纪70年代,郭建华被乡亲们称为“放电影的好闺女”,90年代又被孩子们称为“放电影的好妈妈”,到21世纪被称为“放电影的老太太”。42年来,郭建华经历了农村电影放映市场的艰难与辉煌,她的放映交通工具从拉板车到开汽车,放映片源从黑白到彩色,放映设备从模拟到数字,放映场所从村头麦场到全省广场院线,经历了时代变化的她也从当年的“放映员小姑娘”成为如今的花甲老人。

  据统计,在郭建华当放映员的前20多年里,她为群众放电影13000多场,而自1996年当经理至今,她又为乡亲们放映和组织放映电影故事片、科教片14000多场,累计观众上亿人次。

  用电影助推花生梦

  然而,一个电影放映人为何年年带着花生上两会,与花生“较上劲”了呢?

  郭建华从小爱吃花生,而且她发现,乡亲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年四季都带着花生:春天花生播种前,乡亲们边看电影边剥花生种子;夏天时花生则是随身零食;秋天时,乡亲们把花生秧带到麦场上,边看电影边摘花生;冬天时乡亲们生火取暖,饿了就把随身携带的花生放进火堆里烧熟充饥。四十多年中,她在放映机前吃过乡亲们的炒花生、煮花生、烧花生,对花生有了很深的感情。

  后来当她看到农民种花生不易,增收困难,就想要尽一分力来帮助父老乡亲。

  于是在2013年全国两会,郭建华提出建议,希望能拍摄一部指导农民种植花生的科教片,让农民学一门致富技术。在当时国家广电总局和河南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下,《咱家花生好收成》于2014年拍摄成功并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科教片是中国首部农村轻喜剧科教电影,让观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下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拍出来之后果然大受农民欢迎。郭建华透露,目前正在筹拍科教片第二部——《咱家花生好卖钱》,讲述花生经过深加工为农民增收的故事。

  郭建华说:“我希望开封花生成为一个地域品牌,把规模做大,像河南信阳的茶叶,新郑的大枣一样成为地方名片。”

  多年的不懈坚持,郭建华的花生梦正在开花。

  对话:

  我愿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广州日报:坚守农村给农民放电影,这一件事你是怎样坚持做了42年的?

  郭建华:我热爱电影也放了一辈子电影,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焦裕禄》,当年焦书记拉着板车在风雪中给老百姓送救命粮,深深感染和鼓励了我,我也要坚守农村,为人民输送精神食粮。今后我还要带领着放映人员,为老百姓放映更多电影。

  记者:以你本人为原型改编的电影《电影儿女》,在2014年美国举行的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膺最佳音乐片奖,你怎样看待自己在电影界获得的荣誉?

  郭建华:这些原本就是我该做的,我也很感谢各界对我的认可。《电影儿女》的主题曲,就是我最想说的话,也是我对公众的承诺:“一方小银幕,能装地和天,演不完千古悠悠美与善,放不尽人生百味苦辣酸甜。银幕故事像老娘土,养壮了根,养旺了苗,养靓了女,养俊了男,养甜了老百姓的苦日子,养美了大江山。只要乡亲们喜欢看,俺情愿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深圳东湖临时工劳务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1:13:32
  深圳华强北怎么招装卸搬运临时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  北戴河新区 打造指尖廉 乐亭县工商 市人社局: 我市与省直 邯郸无线电 省纪委组织 全省环首都 全市解放思 市区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