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滨海湾新区开发按下“快进键”

2019年02月19日297未知admin

    首个项目的海域使用权证书获批,标志着滨海湾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大桥外侧为填海海域。


    滨海湾新区建设有重大进展,新区填海大幕即将拉开。9月18日,记者从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日前,位于滨海湾新区的粤港澳文化街项目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填海约22公顷,成为滨海湾新区首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项目,标志着滨海湾新区正式进入填海阶段。

    观察人士认为,今年东莞市加强了滨海湾新区开发力度,新区开发启动了“快进键”,首个项目的海域使用权证书获批,标志着滨海湾新区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未来,滨海湾新区开发将进一步提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明强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十年谋划终获批

    滨海湾新区开发最大的瓶颈在于“填海”,在严控海洋开发背景下,东莞市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成功获得滨海湾新区首个海域使用权。

    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俊告诉记者,滨海湾新区的用海申请工作始于2008年,历经十载,2017年8月滨海湾新区在用海方面取得突破,成功获得首个海域使用权证书。

    陈俊介绍,根据用海有关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需对特定海域进行连片开发的,应编制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并报国家海洋局审批,2008年以来,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动与原长安新区管委会对接,多次专题研究,举办数次专家咨询和评审会,结合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远景,共同推进长安新区(现滨海湾新区三个板块之一)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工作,尽量既符合国家和省用海政策,又符合东莞市发展需要,经过努力,《东莞市虎门港长安港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简称《用海规划》)于2012年12月取得国家海洋局批复,明确了新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和具体用海、填海面积。《用海规划》为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为新区单个填海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基础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海洋资源的使用也从过去的“粗放式”逐渐向“集约式”转变,更加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生态敏感、水动力不足的珠江口海域,将严格限制围填海。在用海政策从严从紧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填海项目“含金量”,才能提高用海审批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2015年初,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东莞市提出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区,提升滨海湾新区的品位。在新区单个项目报批时,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又对每个项目的产业方向、填海规模、生态要素、投资强度等反复推敲和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充分体现科学用海、生态用海、集约用海理念,提高项目品质。同时,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将滨海湾新区纳入《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和省重要海洋发展规划,为新区用海提供政策支撑。

    为推动新区填海项目尽快获批,2015年,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指导新区编制《东莞长安新区围填海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在《用海规划》的框架下,将新区划分为3期共17个填海项目,为新区单个项目报批提供更加科学、清晰和详细的依据。

    2017年1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来莞召开用海项目现场办公会,现场研究新区填海项目问题,会后立即对2个填海项目出具用海预审意见,顺利进入用海报批阶段。

    2017年9月1日,滨海湾新区的粤港澳文化街项目正式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填海约22公顷,成为滨海湾新区首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项目,标志着滨海湾新区正式进入填海阶段。

    过半项目通过环评

    滨海湾新区肩负着打造“东莞新浦东”“大湾区明珠”和引领东莞经济未来30年发展的使命。首本海域使用权证的取得,对滨海湾新区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东莞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市建设将迈入新征程。

    截至目前,滨海湾新区17个填海项目中,除粤港澳文化街项目外,深圳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基地已获省政府批准,其余15个项目中已有8个项目的环评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

    “涉及新区填海项目的相关手续,均第一时间审核,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特别是项目报省海洋与渔业厅后的跟踪协调,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安排专人到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处跟班学习,为省厅和新区之间搭建了桥梁,节约了行政成本。”陈俊告诉记者,2017年7月,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按“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项目用海审批效率。

    滨海湾新区进入填海阶段后,一方面,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将继续做好剩余填海项目的报批服务工作,完善具体委托方式和流程等,指导新区管委会严格按照用海政策和规定做好每个用海项目的审查审核工作,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设在新区管委会的海域使用动态监管室的作用,加强对新区项目填海全过程监控,确保按照批准的用海方式和面积实施。落实海岸带综合管控要求,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加强对填海邻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尽量减少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把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海岸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示范区。

    ■相关

    首个项目将带动6000人就业

    粤港澳文化街项目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交椅湾海域,用海类型为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用海面积22.3032公顷,占用岸线约801米,申请用海期限50年。该项目产业投资额约1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产出约3.6亿元,实现政府财政税收每年约0.7亿元,带动就业人员约6000人。

    该项目是东莞市滨海湾新区重要项目,也是东莞市重大项目之一,对推动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东莞市转型升级、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链接

    滨海湾新区用海申请简史

    1 2008年,滨海湾新区用海申请工作启动。

    2 2012年12月,长安新区(现滨海湾新区三个板块之一)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获国家海洋局批复,明确了新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和具体用海、填海面积。

    3 2015年初,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提出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区。

    4 2015年7月,启动办理粤港澳文化街等4个项目的用海手续。

    5 2015年12月,制定《东莞长安新区围填海总体实施方案》,将新区划分为17个填海项目,分3期推进。

    6 2017年1月,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东莞市用海项目现场办公会,对滨海湾新区2个填海项目出具用海预审意见。

    7 2017年6月,滨海湾新区扩容,由原长安新区板块、沙角地区板块、威远岛板块构成,总面积约83.2平方公里,并赋予滨海湾新区新的角色定位。

    8 2017年7月,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指导下,提出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的海岸带综合示范区。

    9 2017年8月,省政府批准粤港澳文化街项目用海。

    10 2017年9月,滨海湾新区的粤港澳文化街项目海域使用权证书诞生。

责任编辑:初晓慧


深圳莲花劳务外包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3 05:17:54
  龙华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南湾劳务外包  高邮:启动 高邮农保信 扬州市阶段 全市技工院 宝应:学习 宝应县人社 配合社保扩 关于进一步 宝应县医保 宝应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