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安全
我省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安全
移动监督提高效率 检测数据即时监控
■ 本报记者 孙慧 通讯员 成和军
9月11日15时许,琼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监督员陈辉勇正在一处工地上做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工地存在施工安全隐患,就用手机拍照上传到移动监督系统平台,并输入文字记录:“现场有建筑废料未及时清理,有个别工人未戴安全帽”,然后提交记录生成整改告知书,报给监督站领导审核。
不到5分钟,琼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李天龙的手机收到陈辉勇提交的整改告知书,他作出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的意见后,整改告知书立即传送到了该工地项目经理黎志勇的手机上。
“我们监督站11个工作人员,要管全市88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检查,任务量非常繁重。采用移动监督系统后,每次工地的质量安全检查整改意见可及时通过手机反馈给各方,不用再回单位写整改文书下发给工地,检查记录可在网上保存,极大提高了各方工作效率。”李天龙说。
琼海市建设工地采用的移动监督系统,属于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研究开发的“互联网+”监管三大系统之一,加上建设工程见证取样、建设工程检测监管两个系统,我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基本构建成“互联网+”监管模式,极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效率。
9月11日上午,在琼海市客运站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工地,取样员唐银芝给工地上的钢筋样品绑上二维码,再拿出手机扫描一下,按照扫描出来的信息步骤,确定自己的位置定位,并拍下样品照片和自己的照片,上传好取样信息。紧接着,站在一旁的见证员颜波也按照同样的步骤上传见证取样信息,证明自己在现场见证了取样过程。
随后,钢筋样品被送往检测中心,监测员扫描样品委托单的二维码下载相关信息,并核对样品的二维码,确认无误后,样品转交给试验员,试验员对样品钢筋开展称重、拉伸等检测,检测钢筋的拉伸承受力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检测中心对样品的检测信息,通过电脑即时上传到了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的信息平台上。“建筑材料的检测造假,会对建筑的安全质量造成风险隐患,我们现在要求工地要在10分钟内完成抽检材料的取样和见证,检测机构对样品的检测信息会即时上传到平台,可有效遏制检测机构出具虚假试验报告,或第三方伪造检测机构试验报告等行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雷介绍说。
“现在全省已有1959个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到信息平台上,这些项目都要逐步采用‘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效率。”陈雷介绍,采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可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移动办公、移动监督、实时通信、整改推送以及关键岗位的远程查岗等主要监督业务,在不增加监督人员数量、不增加企业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做到管理有标准、执法有依据、处罚有证据,有效地提高了监督工作的频率和效能。
下一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创新监管模式,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工程质量治理的长效机制,提升工程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向海南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信息化监管的目标迈进,为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报嘉积9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