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脱贫攻坚亮真招 产业扶贫致富有道

2019年02月19日155未知admin

金秋十月,位于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沿岸的格桑花正开得旺盛。在这里,除了能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外,还能垂钓、烧烤,是和亲人、朋友共享休闲美好时光的好去处。9月中旬,这里举行了陕北首届“瓦窑堡杯”垂钓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垂钓爱好者前来。
  小村庄发展淡水养殖
  农民变股东年底有分红
   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全村281户830人,有贫困户57户138人。据该村大学生村干部刘瑞介绍,村上产业少、规模小、覆盖面窄,2013年人均纯收入4860元,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村上一部分土地撂荒,一部分村民守着土地资源,有资金的无劳力,有劳力的无技术,靠传统的养殖产业艰难维持着生计。”刘瑞说。
   穷则思变。随后,郝家川村发展起淡水养殖产业。该村淡水养殖场将村里37户农民的60亩耕地经土地流转到村集体,8名党员直接出资86万元作为首批入股资金,发展淡水养殖场,并陆续带动全村91户(27户贫困户)农户以整村推进项目直补资金入股,每户1万元,共91万元,共入股资金177万元,开工建设水域面积120亩的淡水养殖场。淡水养殖场共投入资金300万元,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底基本建成,共有13个大小不等的鱼池组成,累计投放鱼苗45万尾。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从财物清理、股权设定、股份划分、收益分配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确权,实现农民变股东,我们按照“先贫困户后其他农户,先农户后集体”的收益分配原则,今年实现分红27300元,预计年底收益将达15万元,实现分红45500元。”郝家川村支部书记郝风达说。通过近年来深化改革资源整合,该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余元,以此为保障,今年新建了互助幸福院,全村14名70岁以上老人全部入院,实现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居家养老、互助度晚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万元。
  土地流转发展山地苹果
  贫困户三种途径增收
   2013年,大学生刘强强通过大学生村干部公开选聘来到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丹头村。扎根农村后,刘强强开始带头发展山地苹果帮助农民增收。2014年建园,三年间发展到现在的甜滋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晨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陕果集团四个经营主体。目前,该村的山地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730亩。
   10月21日,站在丹头村的山峁上,放眼望去都是新栽植的山地苹果树。“再有两年,这些苹果就可以挂果了。”对于村上的扶贫工作,刘强强十分自信。他介绍,贫困户可通过三种途径获取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有租金,流转的贫困户土地每年每亩有100元的租赁;二是就近务工有薪资,村支部推荐贫困人口到果园务工,去年为贫困人口发放薪资24万元;三是合作经营有股金,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入股每年保底分红3600元,当贫困户的分红和务工年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时,扶贫部门会有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实现长期经营有股金的目的。
   子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雷兴平介绍,子长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991户31377人,其中在册贫困人口3188户9070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面对这一现状,子长县县坚持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包扶责任“三不变”,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据悉,子长县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目前已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48亿元,累计发放精准贴息贷款4876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成了子长县多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真把式”。
  追赶超越看区县 第5站·吴起
  发展新能源 光伏扶贫直惠贫困户
   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来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也是吴起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吴起县利用境内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帮扶贫困户2400余户,每户每年直补资金3000元,帮扶期限20年。
  光伏产业扶贫
  帮扶贫困户20年
   吴起县位于延安西北部,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县域境内风力、光伏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5.1-5.8米每秒,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850小时,平均风功率190瓦每平方米,年太阳辐射4353-5840兆焦每平方米,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400小时,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可利用地区之一,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
   近年来,吴起县分别引进签约新能源项目13个,规模1577兆瓦,总投资132.5亿元人民币。其中光伏发电项目3个,规模127兆瓦,总投资10.7亿元人民币,风力发电项目10个,规模1450兆瓦,总投资121.8亿元人民币。2017年已累计完成187兆瓦,其中国电龙源风电100兆瓦、华润风电各完成50兆瓦,华光光伏完成10兆瓦,光伏扶贫完成27兆瓦。
   10月22日,在吴起县周湾镇,由延安能源集团开发的14.063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据吴起县经发局局长贾治乾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帮扶贫困户2009户,每户每年3000元,共602.7万元,帮扶20年共涉及帮扶资金1.2亿元。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目前正在浇筑桩基和支架组件安装,已完成投资1.07亿元人民币,预计10月底全部并网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量预计可达到1820万千瓦时,年产值1608.8万元。
  “风”和“阳光”成脱贫香饽饽
   吴起县庙沟镇的陕西嘉鼎13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帮扶贫困户433户,每户每年3000元,共130万元,帮扶20年共2600万元。该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完成总投资9980万元,2017年4月30日并网1兆瓦,10月全部并网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到1700万千瓦时,年产值可达1500万。
   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发展光伏产业从中收取一定的租金,企业产生效益后担负社会责任帮扶县域内的贫困人群。一来一去,让原本对于农民来说毫无用处的“风”和“阳光”,成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吴起县目前有贫困人口4***6户12622人,其中巩固户4143户11225人,贫困户503户1397人。今年以来,成立了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整合“四支队伍”成立了91个村级指挥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脱贫攻坚十二项举措,创新推出优先扶贫、企业助推、“三变”改革等扶贫模式,构建了政策引领、各方联动、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追赶超越看区县 第6站·志丹
  引入市场资本 推动志丹旅游大发展
   但凡有幸亲眼目睹过永宁山的人,都会被这座湮没在黄土高原群山之间的奇峰和镶嵌在山崖的古寨所震撼。险峰之上,在石壁上凿出的摩崖古寨,曾在战乱年间为很多人提供了安身之所,令人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到访者感慨:不是华山险似华山
   永宁山位于志丹县永宁镇北2公里处的洛河东侧,南抱永宁镇,北望三台山;俯瞰崾子川,背依营盘山;逶迤洛河,环绕其侧。该山属于子午岭一脉,海拔1312米,东西走向,长2.2公里,宽1.5公里,全为红砂石质,山梁向洛河突兀起一山嘴,洛水环绕三面,山嘴巍然独立,峭崖绝壁,十分险峻。风光旖旎的洛河峡谷、峭崖绝壁上的古寨以及浑然天成的丹霞地貌让到访者连连感叹,“不是华山,险似华山”。
   镶嵌于山体上的古寨分为三层,上层雄居突兀的山顶处,登高可以俯瞰周边连绵不绝的洛河峡谷;中层微向内倾,崖洞盘根错综,十分陡峻;下层可通向洛河供汲饮,瞭望、饮食,住宅、圈舍等井然有序,可容千人同时居住生活。
   站在洛河岸边,向上眺望永宁山,矗立在你眼前的山峰仿佛可以直入云霄,山体上的石寨错落有致镶嵌其间,雄浑壮观。登上会宁山向下俯瞰,整个洛河峡谷地貌尽收眼底。据志丹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志丹县正在按照全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逐步恢复、保护、开发永宁山。
  引入市场资本综合开发
  推动志丹旅游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延志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志丹县已步入延安“一小时经济圈”,目前志丹至南梁红色旅游路正在建设当中,开通后更是架起了连接陕甘两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桥梁与纽带。目前,志丹县按照“一馆一园一校一居”、“一道一寺一窟一塔”和“五山一寨一峡谷”特色景区进行旅游开发,加紧建设红色旅游环线。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志丹县委副书记张星介绍,近年来,志丹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三产转型主引擎,通过引入市场资本对全县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进行包装策划和综合开发,致力推动志丹旅游大发展。目前,已邀请多家旅游开发公司了解县域旅游发展现状,重点围绕洛河峡谷搞旅游综合开发。
   据悉,“十三五”期间,志丹县将坚持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作为全县“工业转型、苹果富民、三产突破”的三篇文章之一,紧紧围绕“革命红都、将军故里、校园足球”品牌优势,积极构建“一城、三川、五山”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项目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体制机制,让旅游开发步入快车道,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
  追赶超越看区县 第7站·安塞
  支部引领企业带动 南沟村美丽蝶变
   金秋十月,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里。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短短三年时间,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实现了美丽蝶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旅游。
  流转2万余亩土地
  发展乡村旅游
   高桥镇南沟村距延安市区15公里,辖7个自然村,337户1002人。据该镇副镇长张光宏介绍,以前的南沟村基础设施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低。2014年南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3元,是一个省定贫困村。2015年,在区、镇、村三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引进本村民营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成了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今年夏季,该示范园开园迎客,成功吸引了众多延安周边地区市民观光旅游。
   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南沟村的美丽蝶变,其核心是坚持“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村“三变”改革之路。在实现“资源变资产”过程中,该村党支部在厘清村集体和群众的各类资源资产权属后,将全村的22500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和山林地,折股量化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南沟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资源和政府投资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入股到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每年保底给合作社固定分红60万元,合作社按占股比例为群众分红。“目前全村流转的土地占到总面积的80%,大部分未流转的是已经发展成熟产业的土地和宅基地等。”张光宏说。
  农民入股变股东
  年底分红有保底
   华商报记者从高桥镇了解到,在实现“资金变股金”的过程中,按照“量化到村到户、参股保底分红、滚动循环发展”的方式,该镇将陕西供销集团35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到惠民公司,占股35%,收益前每年固定分红15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扶持全镇65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收益按占股比例保底分红。村上又将45户贫困户45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和735人自筹的220万元作为股本金,发起成立了南沟村花样迷宫专业合作社,与南沟景区旅游发展公司合资兴建了花样迷宫,现已对外开放。
   在实现“农民变股东”中,目前全村有1002人以土地、人口等要素入股到南沟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有863人以现金入股花样迷宫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有266人以1060亩土地入股到苹果专业合作社,与惠民公司农业分公司建起了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占股49%,果园收益前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收益后净利润按股份比例分红。
   自精准脱贫以来,在推进“三变”工作中,该已建成2个移民搬迁新社区,造林绿化6000亩,新修农田4000亩,建成淤地坝7座。同时,从2016年起,企业为全村60、65、7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分别发放1200元、1800元、2400元养老金,贫困户在此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600元。该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提高到2016年13148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也从2375元提高到9350元,南沟已成为全市最美乡村旅游的首选地。 本版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采写 摄影 周志彬  

责任编辑:时鑫


南湖临时工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7:26:20
  龙华镇民治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沙河劳务外包  市教委关于 市旅游局关 市财政局等 市教委关于 市卫生局关 市教委关于 市卫生局、 市教委关于 市文广局关 上海市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