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熊为义闫怀玲夫妇:"普法鸳鸯"的无悔追求

2019年02月22日17未知admin

  

  2017年10月18日,熊为义夫妇在自家的“普法小院”合影。

  

  熊为义和闫怀玲开着三轮车去外地普法。

  

  熊为义夫妇在街头宣传法律。

  自1985年全国开展普法教育以来,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八义村的熊为义、闫怀玲夫妇俩32年如一日,先后投入30多万元,坚持义务普法宣传,行程十万余公里,教育群众700多万余人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普法鸳鸯”。

  “挪用”养猪钱起步的义务普法路

  他们的普法人生始于32年前。熊为义高中毕业后,因为能写会画,被聘用到乡计生办搞宣传。1985年他娶了邻村姑娘闫怀玲。就在那一年,村里发生了两件事——与他同龄的两名发小,一个因为盗窃坐牢,一个因为强奸幼女被判死刑。

  “都是不懂法造成的。村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法律。”熊为义叹道。正是从1985年起,“普法”一词流行起来。当年,***、***转发《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一场全民普法活动拉开帷幕。

  熊为义找到乡领导,主动提出参与义务普法。“领导同意,但没有经费给你。”没有办法,熊为义只好“挪用”家里的钱买来纸张、笔墨、颜料和展板,自己从报上摘抄案例,配以法律条文和漫画,再将一幅幅作品用浆糊贴到展板上。到了赶集那一天,熊为义用板车将宣传展板运到集市,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乡政府的宣传人员也赶来采访。

  得知他是用家里的“卖猪钱”买的展板,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家里本来就穷,他太不顾家了。”闫怀玲忿忿地说。几天后,村里的广播播放了“熊为义义务普法”的消息,轰动全村。

  丈夫“上了广播”,这让闫怀玲感觉很有面子,开始觉得“普法”是件好事。“她嘴上不松口,心里美着呢。”熊为义笑道,“那时候村里没电视,能上广播是多么光荣的事。”从那以后,闫怀玲不再反对丈夫“搞普法”了。

  普法路上夫唱妇随 男的会写女的能说

  “帮助大家学法懂法,不去犯罪,这是好事。”闫怀玲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农闲时节每逢赶集,熊为义夫妇就拖着装有宣传牌的板车,到市场、学校、企业周边宣传法律。1995年离开乡计生办后,熊为义时间充裕,便开始跑邻近的集市和村庄。

  “他们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是村干部,从来没人要求他们这样做。”邳州市八义集镇镇长刘同瑞说,熊为义夫妇普法并没有工资报酬。

  2000年,熊为义将平板车换成了三轮摩托。他眼睛近视,只能由妻子开车。夫妇俩外出普法几乎形影不离,“普法鸳鸯”之名不胫而走。

  当时,熊为义夫妇的“普法万里行”在当地轰动一时,他俩开着三轮车从邳州出发,司法局领导前来送行,除了徐州的各县市区,他们还到河南、山东去宣传。

  闫怀玲介绍,每到一个县,他们会先去司法局“报个到”。对方一般会联系安排路线,有的还带他们去加油站,“把油箱全加满”。

  后来,一些学校、企业邀请熊为义去上法制课,他总会痛快答应。

  除了宣传法律、帮人打官司,熊为义夫妇还成了村里的纠纷调解员。当然,调解过程中需要“磨嘴皮子”的时候,闫怀玲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丈夫得靠边站。“写材料我还凑合,论口才她比我好。”熊为义当众表扬妻子。

  渐别“摆地摊” 儿子当上“接班人”

  2016年,在儿子熊磊的帮助下,“普法鸳鸯”有了微信和微博。事实上,熊为义夫妇对网络技术的运用至今仍有困难。熊磊作为一名学计算机的中专毕业生,弥补了父母的不足。

  “几十年来,我唯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谈到儿子熊磊,闫怀玲声音低沉起来,眼圈湿润。1994年的一天,闫怀玲独自到附近的耿庄去宣传,同时带上了一对三岁的双胞胎儿子。由于路上颠簸,小儿子熊磊摔倒在地,左胳膊和左腿因没得到及时治疗,落下残疾,到现在还抬不起来。

  熊磊说,直到从职业中专毕业后,他才认同父母“搞普法”,“还是能帮助别人”。2011年,在熊磊和司法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熊为义夫妇建起了“普法鸳鸯”网站。2014年,他被邳州市司法局聘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社区矫正工作。上班之余,父母的普法网站和微信、微博平台仍由他打理。

  “我现在有接班人了。”熊为义一脸笑容。

  近两年来,熊为义夫妇很少出去“摆地摊”了。除了学着使用网络平台、上法制课,他俩还在村里成立了普法文艺宣传队,现在有26名成员。普法的文艺节目大多由熊为义编排,有开场舞、快板、情景剧和小品。“他们出名以后,邀请他们上课和演出的单位越来越多。”邳州市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陆逸辉介绍。

  从不被理解到被认可 想过放弃可停不下来

  熊为义夫妇出了名,先后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前不久,他俩又入围司法部“最美普法人”候选名单。32年坚持义务普法,有媒体以“平板车拉出的荣誉”来形容这对农民夫妇的艰辛付出。

  不过在初期,很多人对夫妇俩的做法并不理解。“这不神经病嘛,又没人给钱,你图啥?”村民石翠平说,当年熊为义普法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不光我说,很多人这么说。”

  从事法律宣传,熊为义夫妇还“贴本”不少,家境有些捉襟见肘。30多年来,村里大部分人建了新房,熊为义只是2002年花2.6万元买下一套旧房,房款还是用两年时间分三次才付清。2008年前后,熊为义两个儿子分别读高中和中专,家里经济压力更大。熊为义一度打算放弃普法。“我没那么高尚,人总要生活嘛。”他说。

  可“普法鸳鸯”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说钱挣多少也会花完,普法却是件好事。”闫怀玲说。熊为义更看重的是内心“成就感”。每次调解纠纷,或帮别人打赢官司,他都有这种感觉。有一次,邻村一个30多岁的村民跑到他家求助时说,读初中时听过他的法治课。这句话让熊为义高兴了老半天。“还能记得十多年前的法制课,说明我们的普法起到了效果。” 他说。熊为义夫妇把义务普法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停不下来了,就像人活着要走路一样。”熊为义笑道。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再辛苦,都值得。”秉持这样的信仰,32年光阴,十万余公里行程,熊为义这对“普法鸳鸯”在义务普法道路上默默奉献,以愚公移山精神和斗志,谱写了一曲普法宣传的先锋之歌。

  (李君/文稿统筹,据澎湃新闻、新华网等相关内容整理)


南湾临时工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11:17:37
  深圳福永镇新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圆岭临时工劳务市场  任县键合引 南和打响三 卢龙县:桃 第五届中国 舞动沧县2 三亚开展扫 河北:启动 2015年 南和县荣膺 抓三农,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