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重拾传统腊肉制作技艺 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

2019年02月20日383未知admin

    郑彩成(右二)在向村民传授腊肉腌制技艺。   记者 彭瑜 摄  

    工作人员在谢进轩的小作坊查看香肠腌制情况。记者 彭瑜 摄

    核心提示

    相传巫咸古国,巫姑为“盐水女神”的代表,在劳作中发明了盐水腌肉。这便是后来的腊肉。现在,巫溪县女干部郑彩成,在海拔1400米的大山上,采取传统小作坊方式腌制腊肉15载,并带动5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人们都说,巫姑当年的腊肉味又回来了。

    11月25日,巫溪县塘坊镇梓树村四组,村民谢进轩家闲置的土瓦房冒出缕缕炊烟,不时飘出一股腊肉的香气。

    循味入院,重庆日报记者发现,土瓦房内挂满了香肠、猪腿、猪耳等,这里正在烘烤腊肉。   “郑孃孃正教我学习小作坊腌制腊肉。”谢进轩口中的郑彩成今年50岁,系塘坊镇干部。早在2002年,她就开始带领山区群众腌制腊肉创收。谢进轩说:“她教会我,我再带动其他贫困户做腊肉挣钱。”  

    塘坊镇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在很多群众眼里,郑彩成就是传说中的巫姑,她不但重拾起传统的腊肉制作技艺,让腊肉味“复活”,还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所以,群众都说,巫姑郑彩成回来了!

    四年摸索

    她最终掌握腊肉腌制烘烤技术

    15年前,郑彩成是一名财税干部。她先后多次登门找一位老大爷收税无果。老人指着灶台上几块腊肉,一脸无奈。“真没得现钱。”这不是郑彩成第一次遇到村民想用腊肉抵税钱。在巫溪,老百姓土地多、产粮也多,但那时受交通制约,粮食卖不了钱,只好用来喂猪,但猪长大了也运不出去,只好杀了吃,吃不完的就做成腊肉挂着。“如何将腊肉变成钱?”老人的话,让郑彩成和同事们陷入思考。

    2012年,镇里安排郑彩成与另外一名同事,利用闲置的薯片厂做腊肉卖,带动村民销售生猪。入冬后,最适合腌制腊肉,但那时气温低至零下七八℃,猪肉里的冷气让手钻心地胀痛。每到冬天,郑彩成的手都会裂开口子,有时还浸出血来,沾了盐水非常疼。为此,她的手指都缠上了创可贴。

    “吃点苦、受点痛还能熬,腌制技术不过关最难受。”郑彩成说。

    虽然生在农村,但郑彩成对腊肉腌制一窍不通。她于是请教当地的农村妇女,发现她们的技艺也不能满足批量销售的要求。“只能自己摸索做对比试验。”郑彩成说。

    腌制腊肉,盐的比例很重要,咸了没有腊香味、淡了猪肉要变味。用盐腌制的时间也有讲究,既与猪肉的块形大小有关,还要考虑室外温度,气温高则腌制时间短,反之,腌制时间就会长。历经四年摸索,郑彩成最终掌握了腊肉腌制烘烤技术。为此,她耗损猪肉3000多斤。有一次腌制猪脚,因为气温太高,腌制时间较短,后来有了异味。于是,她将这些猪脚全部销毁,损失约6万元。

    为了诚信

    扑杀158头母猪后一夜白发

    一头仔猪,饲养8—10个月后能长到300斤左右,这样的猪肉正好适合腌制腊肉。但不少村民坚持把猪喂到400斤,才出栏宰杀。

    为保证腊肉腌制品质,郑彩成自建母猪扩繁场,养殖60头母猪,产仔销售给村民要求用熟饲料喂养,并建立养殖跟踪档案。待猪长到250-300斤后,她以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进行回收。

    2008年,郑彩成引回158头母猪,随后出现了脚趾脱落、嘴角有泡等类似口蹄疫病的现象。当时,仅有20头母猪疑似出现口蹄疫,但郑彩成一狠心,将引回的母猪全部扑杀掩埋。之后坊间传闻,她将掩埋的猪肉掏出来做了腊肉。相关部门及时到现场开挖查看,戳穿了谣言,给了郑彩成一个清白。

    “说不心疼,那是假的。”当天,郑彩成不忍目睹宰杀现场,独自回了家。那天,她在家坐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出现了白发。“当时我刚好41岁。”郑彩成说,这批母猪价值40万元,但不能为了钱就昧了良心,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做产品就像腌制腊肉一样,要将诚信、安全腌制进产品。

    “做产品就是做人。”王昌秀说,这是郑彩成常说的话。当年,王昌秀是郑彩成请来做腊肉的师傅。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跟着郑彩成干,不但提升了腌制腊肉的技术,挣了钱,还被郑彩成讲诚信、有责任的情怀所感染。

    郑彩成不仅用行动影响村民,还出资帮扶困难群众。谢仲清2万元、谢仲林5000元、欧世品5000元……从2014年开始,郑彩成借出6.5万元资金,帮助7户困难群众改建圈舍、引进种源,带动他们养猪脱贫。10多年来,郑彩成用诚信感染着身边的人,培养了塘坊、通城、凤凰、文峰、尖山等乡镇近500户“诚信养猪户”,并每年收购成年猪1000余头,带动村民创收300多万元。

    回归传统

    带领群众用小作坊腌制腊肉

    在郑彩成看来,腌制腊肉不应只是为了赚钱,更要传承技艺,把腊肉做成巫溪一张响亮的“名片”。

    2014年,郑彩成引进外来投资商,希望将巫溪腊肉做大做强。郑彩成说:“但后来工厂化的腊肉生产不是我想象中的腊肉味道。”    

    通过调查研究,郑彩成发现,腊肉还是要坚持用传统的腌制方式,才能保证原汁原味。今年7月,在郑彩成的主导下,再次开始了小作坊生产方式腌制腊肉,并注册了巫姑腊制品品牌。塘坊镇梓树村的常年气温在22℃左右,村民闲置的土瓦房多,非常适合小作坊腌制腊肉。郑彩成在这里精选了15户村民,继续她的小作坊生产方式腌制腊肉。  

    “腊肉不是烟熏,是炭火烤。”11月25日,在谢进轩家,郑彩成为姚胜明、杜廷玉、姚世菊等村民讲解烤房的炭火管理。

    谢进轩说,15户村民大多数是贫困户,目前都在他的烤房里学习腌制烘烤技术。待掌握了技术、试点成功后,郑彩成会把猪肉分发到大家各自的土瓦房内烘烤。

    谢进轩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两个月,他烘烤了30吨腊肉,按协议可以领到约9万元的加工费。

    “没想到利用破旧的土瓦房还能挣大钱。”村民姚胜明说,等把技术学到手后,把自家的土瓦房修整出来,她也跟着郑彩成烘烤腊肉,“明年脱贫应该问题不大了。”  

    目前,巫姑腊肉已经拿到了150吨订单。郑彩成表示,随着市场的拓展,将组织更多的农户利用闲置土瓦房腌制烘烤腊肉,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深圳粤海人力资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4 09:13:38
  南山区荔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沙头临时工  纸上西宁: 海西州投入 大城县安监 省厅领导莅 侯亮调研主 北市区鑫和 保定供电公 卢龙县着力 卢龙县四个 省地税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