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李栋良:敬畏生命 人脑中上演“走钢丝”

2019年02月21日594未知admin

    医生简介:李栋良,硕士研究生,江津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劳动伤残鉴定委员会专家。从事临床工作20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工作17年,擅长重症颅脑损伤抢救、脑出血的微创锁孔手术,脑动脉瘤和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在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12月26日是小蒲复诊的日子。下午2点左右,他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江津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为表达感激之情,他们还为李栋良医生送来了一面锦旗。看到这位一度接近死亡的患者健康地出现在他面前,李栋良深觉感慨和欣慰。

    “脑肿瘤”、“绝望”、“父母”、“李医生”、“获救”、“感恩”……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小蒲生命里出现的几个关键词。从濒临死亡的绝望无助到家人坎坷求医的不离不弃,再到医生全力救治下的绝处逢生,这段关乎生死的记忆让25岁的小蒲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

    这段故事还得从10月6日讲起。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10月6日,当许多人尚沉浸在国庆假期的欢乐中时,却是小蒲一家人心情颇为沉重的一日。上午10点左右,小蒲的家属带着他来到江津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找到了正在坐诊的李栋良医生。

    “我们儿子被检查出得了脑肿瘤,重庆大医院的医生说手术风险大,费用也高,怕我们人财两空,所以劝我们回家。我们听说您擅长治疗脑动脉瘤和颅底肿瘤,想找您看看能不能手术。”家属急促地说道。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查体,仔细阅读影像学资料后,李栋良意识到手术具有高度危险性。 “李医生,我...我儿子能手术吗?还有希望吗?”这时,病人的父亲已经哽咽。

    “李医生,我才25岁,我不想死!但我也不怕死!我想手术搏一搏!”小蒲抬起头,用满怀期待的眼神望着李栋良。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撼着李栋良的心,让他不忍心扑灭一家人最后的希望。“可以手术,但风险很大!”听到这句话的一家人,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们不怕!求求你救救我们儿子!”家属哀求着。

    李栋良向家属解释着手术的风险:“肿瘤位置很深,压迫周围脑组织,病人现在出现了小便失禁、瘫痪、智能障碍。手术风险很大,术后有可能瘫痪加重,终生残疾,甚至可能死亡。如果肿瘤为恶性,还会产生更多的后续治疗和费用……”家属对手术风险表示理解,并愿意将小蒲完全交予李栋良。

    经全面检查后,李栋良发现病情远比想象的复杂:肿瘤在大脑的中心,有鸡蛋大小。经全科讨论,认为手术风险极大。然而面对一家人的期望和信任,李栋良决定一试,并说:“我一定尽全力救治,并尽量节省费用。”

    12小时的生死博弈  手术如“走钢丝”

    查阅文献,设计手术方案,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预演手术。与助手反复讨论,如何切肿瘤,如何预防出血,大出血如何处理……李栋良为手术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

    10月13日上午10时,小蒲被推进了手术室。足足8cm的肿瘤震惊了李栋良:这在医学上属于巨大肿瘤,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危及生命。且肿瘤血液供应极其丰富,肿瘤包裹着重要的血管神经,这让手术进行得异常艰难。这时的李栋良像一只蚂蚁一样艰难的啃噬着肿瘤,一点一点切除,小心地止血,轻柔地牵拉神经,仔细保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

    “李医生,病人心率增快达125次/分,血压下降,出血太多,这样下去病人危险!”麻醉医生焦急地说到。“若终止手术,肿瘤一定会复发。农村家庭还有经济再次手术吗?第一次手术如果不能全切他还有活下去的信心吗?”李栋良在内心进行了短暂而理智的思考,双眼丝毫不敢离开显微镜。“请你们务必联系血库,继续合血,输血!”李栋良镇定地说。手术继续艰难的进行……至整个团队完成手术时,已是深夜10点。

     “连续10多个小时的手术,大家都已全然忘记了手术以外的一切,缝完头皮,才感觉出饥饿和疲惫。”李栋良回忆,手术第一天,小蒲便麻醉清醒,说话流利,经口进食,小便恢复正常,手脚瘫痪好转,一家人脸上终于表现出激动和喜悦。

    然而李栋良却并未因此而放下重负,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术后第三天,小蒲出现了颅内感染,其死亡率极高,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李栋良决定请全院会诊,并向陆军新桥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神经外科教授发起了远程会诊,同时查阅国内外颅内感染的相关文献,希望找到最佳最实惠的治疗方案,每天数次查看小蒲病情。经历70余天的精心康复治疗,小蒲最终才恢复了健康。 

    “因为脑部手术较为复杂且风险较大,每一次手术都犹如走钢丝一般,要求手术者胆大心细,并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李栋良说道,长时间站手术台是他工作的常态,从医固然辛苦,但看到一个个像小蒲一样的患者重归正常生活,让一个个家庭重燃希望,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的大脑结构十分复杂神奇,研究起来永无止境。”从事神经外科17年以来,李栋良不断地进修、学习,每年开展10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他表示,自己始终对这个专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能够在人的大脑里游刃有余地进行手术,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担忧疑虑不如“并肩作战”

    “真的非常感谢李医生,他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尽心尽力为我们着想,为人也很细心温和。”小蒲的父亲说道,住院期间儿子时常出现不稳定状况,李医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查看,有时甚至比他们还着急。

    “是李医生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并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关心和救助我的人!”小蒲表示,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医生的救治必然离不开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小蒲是一个很坚强的小伙子,真正帮助他战胜病魔的,是他的勇敢和决心,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既然选择了信任我,我必将与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尽我所能。”李栋良说。

    在如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形势下,病人的担忧、疑虑,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往往成为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李栋良表示,理解与信任来自医患双方,医者要与患者充分沟通,理解病人的诉求,感同身受;患者及家属更要认识到科学的局限性,以免为医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在病魔面前,医患始终站在同一条战线,与其因质疑和不配合而耽误治疗,不如多一份信任,用积极的心态去并肩作战。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病人信任的好医生?李栋良认为,仁爱之心是为医之根本,在人才教育中,他始终强调“敬畏生命,踏实付出”;同时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钻研,修炼出过硬的专业本领。即“仁心仁术”。

    敬畏生命  砥砺前行

    “我不想死……我要试一下……”小蒲的这句话不断在    李栋良耳边回荡,这份对生命的渴望,触动着他的内心。

    “我出生于农村,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连阑尾炎都能导致很多人丧命。这让我感到,人的生命不应该这么脆弱。”出于对生命的期盼,李栋良从小就有了学医的志向。20年来,他始终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42岁的王先生患有脑动脉瘤,因手术风险大,致残率高,其家人一度想要放弃治疗。考虑到若不进行手术,病人就很有可能面临死亡,李栋良在与家属沟通下,对病人展开了手术治疗,并尽量为其节省治疗费用,最终为这个家庭留住了一条生命。

    “生命是值得敬畏和期盼的,作为医者,更要秉持仁爱之心。”李栋良说,不能因为治疗机会小就放弃最后的希望,更不能因为病人缺钱就放弃去救治。每当为患者解除病痛,挽回生命的那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最具价值的。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对于和死亡“交战”过的病患来讲,生命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感恩;对于有着“救死扶伤”之天职的医者来讲,生命意味着从不放弃,激励着他们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深圳布吉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9 08:53:16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华强北临时工外包  关于河北省 玉田职教中 张家口成为 春花开出唐 神州云盾: 各县(市、 路北警方破 无论严厉还 唐山市人民 张家口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