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南有支百年历史的高跷队,成员最大的都76岁了

2019年02月24日131未知admin

高跷作为一种民间街头表演艺术在北方深受欢迎。在济南的东舍坊,有一支百年历史的高跷队伍,全由社区居民爱好者组成。从清晚期的高跷会到如今的高跷艺术团,东舍坊高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受济南人推崇的节庆演出节目。


不少高跷动作

具有一定难度

每天晚上7点,张延超都会在东舍坊小区的活动室里施展一番功夫,加入东舍坊高跷艺术团两年的时间雷打不动。倒立、拿大顶、劈叉,这些高跷基本动作如今对他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我在表演时主要负责三个角色,媒婆、公子、傻小子,其中媒婆绑的是高跷腿,长度在1米以上,这种高度没有地上的动作,有的话就绑四五十厘米长的跷腿。”他说。

张延超所表演的“公子”讲述的是公子扑蝴蝶的情节,有六个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动作,拿大顶就是手头倒立,以头、手支撑地面倒立,前滚翻又叫“张跟头”,踩着高跷翻跟头,难度可想而知。另外还有“打折身”“趴蛤蟆”等动作。这几个连续动作需要在四五分钟内完成,除了这些角色,东舍坊高跷队的节目人物还有武松和石秀、青蛇和白蛇、渔翁、赶驴人,还有《西游记》和《八仙过海》故事里的各种形象。每场节目短小精悍,整场表演下来,短短的40分钟凝聚着高跷的精华,观之让人大呼过瘾。

120年前就名扬四方

常有外地爱好者来学

济南的高跷锣鼓队不止一支,但东舍坊高跷却是历史传承最久的一个,早在120多年前就已名扬四方。今年76岁的东舍坊高跷队会长董文臣家可谓高跷世家。董文臣说,清光绪年间,东舍坊就成立了高跷会,“我父亲那一辈兄弟五个人都会踩高跷,我这代七个兄弟也都玩,姊妹们也会踩一些基本的动作。”如今他的儿子董华鑫是东舍坊高跷艺术团的团长,16岁的孙子也跟着他表演起了踩高跷,这门技艺传承到了第七代。

民国初年,其他地方的爱好者都来济南东舍坊学习高跷,董文臣说,那也是东舍坊高跷最活跃的时候,“甚至到灯节的时候,大家都从南门进城游玩,只要东舍坊高跷不进城,就不开城门。”

沉寂20年后重组

成员平均54岁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东舍坊片区开始拆迁改造,原有的居民被分散到其他三四个社区,东舍坊高跷也因此沉寂了20年。2013年8月,董文臣、李传运、王立国等几个高跷爱好者出资购买了服装和道具,发起成立了东舍坊高跷艺术团,后来添了武术队,成员很快达到八九十人。2014年,东舍坊高跷成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正月初六至十四,高跷队就全员出动,沿着趵突泉、泉城路、大明湖、百花洲转场演出,每到一地都能吸引来大批市民围观叫好。

谈到东舍坊高跷的未来,队员们最期待的就是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成员的年龄偏大,平均在54岁,最大的已76岁,现在队里还有七个孩子跟着学习,最小的7岁,都是成员自己的孩子。”李传运说。


责任编辑:马骁潇


公司劳务派遣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20:36:11
  龙华镇新围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圆岭人力资源公司  海北州门源 西宁市走出 果洛州玛多 省妇联召开 省民宗委玉 西宁市流动 海东市民和 西宁市认养 省扶贫局湟 省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