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深圳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观察

2019年02月19日112未知admin

  新华社深圳11月1日电 题: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深圳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立新

  “梧桐”栽好了,“凤凰”自然来。近年来,深圳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引进模式,让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

  人才聚集造就创新之城

  今年4月,由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领衔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以及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领衔的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同时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至此,深圳已授牌4个诺奖实验室。

  “中国的创业者也好,外国的创业者也罢,深圳都是他们创业的一方沃土。”76岁仍来深“创业”的阿里耶·瓦谢尔说。

  86个“孔雀团队”、254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7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85家博士后工作站1780名博士后、23位全职院士、274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目前,深圳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约467万人。深圳已是当之无愧的“人才之城”,成为中国引进人才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来的是创新成果的日益显著。截至2016年底,孔雀团队共发表论文超过1100篇,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2016年深圳全市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6.6%,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是10倍;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重金“栽梧桐”打破制约

  “当时看到深圳人才条例提出科研人员可以携带项目和成果离岗创业,与科研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促进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等措施时,我和同事都感到特别高兴,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东西有了地方条例的保障。”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耕耘说。

  今年8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为深圳特区人才优先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并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条例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对人才的制约;通过以租赁为主,租赁、出售、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人才安居保障;为人才入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以及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等提供便利化服务。

  一直以来,深圳通过多方协同联动,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的力量,从政策、制度、财政等各个方面综合发力,努力“栽好”引才的“梧桐树”。201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与人才和创新相关的“一揽子”政策,集中推出235条举措,各区也实施了有针对性的高端人才发展政策。与此同时,深圳扶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的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创办了6所大学。

  近5年来,深圳市本级人才类专项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财政预算从2013年的14.1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3.4亿元,增幅高达277.39%。与此同时,放宽科研管理限制,赋予人才更大的科研经费支配权,科研项目经费中人员绩效支出比例提高至最高50%。

  建设全球创新人才高地

  深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深圳的高端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工作依旧存在着不足:尖端人才总量不足,全职两院院士、中央“千人计划”专家数量与京、沪、穗等还有较大差距;人才国际化建设有待加强;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深圳计划到2020年,引进战略性科学家10名左右,集聚院士100名左右,新引进基础学科带头人300名左右,前沿理论研究人才2000名左右;到2030年,实现深圳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接近硅谷、以色列等先进地区和国家,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基本建成。

  为此,深圳计划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载体,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人才载体方面,力争到2020年,建设十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十大诺奖实验室、十大海外创新中心以及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将实行更加开放的全球引才制度,探索开展技术移民试点,建立弹性、柔性引才用才制度,建设国际化高端创新交流平台;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方面,将继续加大人才住房供给力度,改善医疗服务水平,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


深圳坪地人力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1 06:12:25
  深圳福永镇新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坪山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王立彤主持 全市检察机 省水利厅副 我市新增4 环境变化与 唐山商务执 全市国税税 我市雨污分 市妇联多措 邢台市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