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看见“乡村”:不能让乡村贫瘠化

2019年02月21日109未知admin


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冬日乡村田野。资料图

 

编者按:

近年来,返乡体很流行,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前后,出身农村的知识青年对家乡现状的观察和思考,总是不期然引起关注和讨论。

近乡情怯,关乡情切,总是人之常情,因此,返乡者笔下展露的农村困顿、凋敝和衰败总是引人伤感,很与春节的调调有些相左。

其实中国的乡村并不只有这些,本期法治周末的五位记者从不同角度正面或侧面观察了家乡的变迁,或大或小,或喜或悲,或正或负,展现了一个个真实的中国乡村场景。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这些年,年轻人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变了,乡村也变了。故乡不再是人们记忆中的故乡。从乡村走出去的知识青年感叹,曾经清贫但不乏熟悉与温情的故乡消失了,回不去了。

春节,成了知识青年“乡愁”爆发的节点。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观察乡村,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行动起来,尝试用实践打造心目中的理想乡村。

 

农民需要教育

 

著名作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叶开说,从文化的角度,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再认识、再整合的时期。中国过去是历史悠久的耕读文化体系,有农耕+读书的文明传统。然而,这个体系在现代文明体系中不一定特别适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物质文明成就,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和精神了。

现在,城市文明被过度发展之后,乡村被疏离了,提到乡村,就会想到落后、愚昧。但是在过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乡村并不是落后的代表,通过科举制度,世代底层耕读世家的学子走入了国家统治中枢。也就是说,乡村并不是一个文化闭塞、偏僻的象征,农耕中还延续读书这样的优点和传统。这个恰恰是我们现在应该去重新思考的。

“不能让乡村贫瘠化。”叶开说。

“农民需要教育,需要各个方面的教育。”欧阳日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起他调研时最大的感触。

今年的1月4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带着团队,选取了湖南的桃源、湘潭、宁远、江永等十个县进行考察调研。

“农民有其淳朴的一面,但是也确实有其落后的一面。这也导致很多事情在乡村难以推行。”欧阳日辉说。

“过去理解农村的教育主要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农民群体本身也是需要教育的,其中也包括进城务工人员。”欧阳日辉说。

“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农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契约精神,很多农民还不知道诚信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可以今天答应明天反悔,没什么成本。”欧阳日辉说,“农民很现实,也很短视,比如土地流转问题,他们看到最多的还是眼前利益,眼前划算就流转,不划算就不流转。”

一位农业管理与技术专家对于这一问题也有同感,当你告诉农民怎样才能提高作物的收成与质量时,农民仍会因为成本的增加而拒绝采用。“还是顾眼前利益多一些。”

“还有一些农民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种植技术好,但是却不愿意向他人分享。”

“农民教育问题范畴很大,我认为最核心还是集体精神,现在一部分农民只顾眼前和自己,不管别家也不管集体。增加他们的集体主义与集体荣誉的教养很重要。”欧阳日辉说。

湖南位于中部地区,在调研中,欧阳日辉对于“村集体经济的没落”也感触颇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了集体经济,地方基层组织就比较涣散,没有威信。

 

以行动改变

 

大年初四,法治周末记者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顾家沙沟村,这里有一家公益“孔子学堂”,也被称为“顾家沙沟农民讲习所”。

这所孔子学堂是北京英北教育集团董事长、山东临沂协和国际学校校长顾文晓创办的,他也是顾家沙沟人。谈起办学初衷,他认为教化远比施舍更有价值。

走在孔子文化街上,路侧有“百善孝为先”“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等语录。花坛里还有“当年开着汽车遇到年长或长辈时主动放慢车速,打开车窗问候的时候,您将受到全村村民的尊重”的提示牌。

来到“学堂”门口,从二三十岁到七十多岁,几位年龄不等的村民向记者30度鞠躬问候,并介绍自己是“孔子学堂”的学生。

“奉茶礼”“就餐礼仪”“问候礼”都是孔子学堂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学堂还会教授儒学经典《论语》、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年前,还有老师带我们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学堂主任王秀军告诉记者。

古稀之年的她是孔子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学堂教我们见人要问候,要多感恩别人,我觉得很有用。比如,去银行办业务,见到工作人员我会主动问候,走时不忘言谢,我发现他们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变化。每次进出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我心里舒坦。”

顾文晓前两年回乡的一些见闻,确实刺痛了他,使他萌生了办学的想法。

那年的寒冬腊月,他探望一位孤寡老人,惊讶地看到老人家中又破又脏的桌子上放着一碗被冻实的稀饭,旁边摆满了两天前儿女送的节礼。床上,一位8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人两天没有喝过一口热水,嘴唇干裂得都出了血……

顾沙沟村过去有4条泥泞难行的路,顾文晓分两次捐资近百万元把路修好了。

在修路过程中,他发现有的村民用水泥把自家门口加高了些,这是为了让水从自家门口流到其他地势低的人家;修路后剩了点沙和石子,被个别村民一哄而抢。

“为什么有的儿女对健在的父母不管不问,却在父母去世后大张旗鼓地铺张办丧事、比排场?为什么个别村民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却不断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什么曾经民风淳朴的乡村,却在当今上演着这么多悲剧?”顾文晓思考。

他发现故土村民的精神家园缺少了“魂”,醇厚民风失去了“源”,文明礼仪之“根”在乡村缺乏赖以厚植的沃土。

百善孝为先,行善乃为人之本。于是,顾文晓想从人之本源开始,从“孝”字入手,从吃饭、问候礼仪等小事善事来落实,正本清源,寻找并回归乡村文化之根。

叶开说,有很多人提到过,一个国家真正的现代文明是乡村真正的好起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乡村”,带着思考,用行动推进文化的融合,乡村的振兴。学界有可能会掀起乡村建设的“潮流”,“我现在也是潮流中的领先者。”欧阳日辉说。

 

乡愁:回不去的故乡

 

“现在过年年味淡了,仪式感没那么强。小时候过年有意思的多,都盼着过年。”周炜记得以前过年,村里就有人踩起高跷,舞起狮子,表演节目,自己还扮过大头娃娃,去邻里亲戚家里表演、拜年,就能收到压岁钱,和一堆瓜子糖果。

周炜的家乡在山东郯城县的一个镇上。“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些都没了。”周炜说。

萧珑(化名)也是相似的感受,年味淡了。“小时候的乡村是更有人情的乡村,大家生活水平相差不大,没有那么多贫富差距与攀比。”她的家乡位于两地市行政区划的交界处的山里,偏僻且土地贫瘠。

萧珑喜欢调侃说他们村是被现代世界遗忘的角落,每每读到那些乡村空壳化的文章,想起村子里现在只剩下一半人,她就有种悲凉感:“我们这个村,早晚会消失的。”

一位在山东从事农业管理与技术工作30余年的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农民的种植热情在下降,各种因素驱使他们进城务工。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口从农村流入城镇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大多数乡村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柱,愈发地被边缘化,乡村有了对城市更强的依赖。

早几年前开始,在一些地区的农村,男女婚嫁,女方会提出要求男方需在县城有“楼”(楼房)作为聘礼,而已不再满足村里的自盖小楼,这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从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和对财富的渴求。

 

“金钱至上”冲击“耕读文化”

 

现在什么样的人在村里地位最高,最有话语权?记者曾询问接受采访的知识青年们,答案几乎是一致的:有钱的人能给大家带来福利的人。

关于这一点,萧珑颇有些感触,农民都很现实。

萧珑曾以地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曾是这个贫穷山村里最耀眼的明星。此后,村主任逢年过节都会来萧珑家坐坐。直到萧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村主任来到萧珑家问她,有没有项目可以介绍给村里。

“我只好说没有,确实也没有。”萧珑说。

今年是萧珑参加工作的第6年。“我婶子直接说我,你这个书是白读了,没钱也没权,白瞎了……既然婶子当着我的面都这么说,村里的人背后一定也是这么议论的。”萧珑推测。

逢年过节,周炜回到村里,常会与儿时伙伴聚在一起。“聚会上最出风头的,永远是那些生意做得好、大冬天还露出脖子上的大金链子的人。”

话题多数也带着攀比的意味:谁家的房子盖了几层,谁出去闯荡赚着钱了,谁家孩子给父母买了什么贵重物品……

周炜还注意到,近几年,村子里观念也变了,过去家长总是拼命想让孩子把书念好,现在,如果成绩不好,家长干脆让孩子直接工作。“反正大学毕业了,还是不好找工作,还不如早出来赚钱。”

“我其实一直都在‘逃离’,以前读书考学就是为了逃离乡村。目前也不能为村里真正做点什么。”萧珑说。尽管这么说,前两年,她还是给村里的孩子募捐来了书籍和衣服。“这是我现在唯一能为村里做的一点事情,也只是为学校,为了孩子的教育……”萧珑说。

叶开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知识分子不能仅仅是逃离。我觉得,过去青年一代学生的主要应对模式就是逃离,逃离乡村,吃上公家粮,有了城市户口,是最大的胜利,实现了‘鲤鱼跳龙门’。”

“现在,到了一个时间节点,知识青年应该重新认识乡村,先从认识开始,再来有一些行动能够更有效、切实地为中国的乡村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叶开和李辉、丘眉共同发起了一个活动“《返乡画像》——‘乡’里青年知识分子报告”,来自不同高校的导师将各自征选十名左右的高校在校生回到“乡”里,关注“乡”里,进而推动“乡”里。


深圳招商劳务中介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5:58:02
  西乡保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劳务输出公司  唐山市人大 三亚分会场 沙河市:省 邯郸县司法 市青少年宫 迁安115 大名县老年 《雪浪成花 唐山市政协 海南自由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