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感同身受 一个宜居惠民的文明样本

2019年02月19日180未知admin

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昆明提出,要以“文明昆明、人人共享”为目标,以文明创建常态化和城乡联动一体化为重点,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宗旨,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文化,让城市更具魅力、生活更加美好、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经过不懈努力,这一目标已经成为现实。

最近,走在昆明街头,市民李先贵感受到不一样的“春城”,街面干净,绿树环绕,在河边散步,河水清澈,过斑马线会有车辆让行,随处可见志愿者辛劳的身影。回到小区,杂乱的院坝多了几排美观的晾衣架,原来昏暗的楼道也亮了起来,随时都有社区工作人员来问他们有什么需求,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看着昆明一点一滴的改变,李先贵由衷地感叹:“‘创文’让昆明更温暖了,让我更爱这个家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老百姓受益;不是让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只有让群众在“创文”中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文”的含金量和公信力才能进一步释放,市民才能从围观者变成参与者。

在“创文”过程中,昆明始终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文化,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

生态环境更美好

“白鹭又飞回来了”   

最近,爱去篆塘公园散步的王大爷惊喜地发现,这里多了一些新生物。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杨柳,水面上不时传来“嘎嘎”的鸟叫声,只见七八只白鹭,有的栖息在岸边整理羽毛,有的在湖中嬉戏觅食,还有的在蓝天下翱翔。王大爷边用手机拍照,边感慨道:“我只在小时候见过,没想到这几年环境好了,白鹭又飞回来了。”

今年3月,当多地市民在抱怨雾霾时,春城人民却自豪地在朋友圈里晒起了“昆明蓝”。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直都是昆明的一张名片,也是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亮点之一。“创文”期间,昆明市继续推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全面深化河长制,滇池水质甩掉了劣V类的帽子,3600公顷滇池湖滨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5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给昆明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骑车的赵帆对昆明的生态变化很有感触,以前的黑臭水体河道——海河,现在变清澈了,岸边草木茂盛、环境改善,已经成为骑友们的新线路。令赵帆更加期待的是,海埂大坝加固提升及水体置换通道建设工程即将完工,坝面将更宽敞,水也更加干净,滇池一定更加美丽。

车与人和谐共处

“司机变温柔了”

每天早上8点,钱英会准时带着孩子穿过环城南路和北京路交叉口,坐车送孩子上学,下午5点又要原路返回家中。以前,这个路口转弯的车辆速度很快、电动自行车横冲直撞、行人闯红灯,这让钱英提心吊胆。

然而,“创文”以来,钱英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她经过这个路口时,行人都在有序地等待绿灯,非机动车在自己的车道里行驶,不管是直行还是转弯车辆在斑马线前会减速甚至停车礼让。“感觉司机变温柔了。”

近年来,昆明开展文明交通行动,交警重拳出击,严厉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礼让斑马线、非机动车警示教育学习点……昆明交警投入了4600名交通引导员整治交通不文明陋习,共查处机动车交通违法143.07万余起,纠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85万余起。

“文明交通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作为昆明公交人,理应成为文明交通的实践者、参与者、支持者。”王曼云表示要做文明礼让的先行者。不仅是公交车司机,每天开车上班的杨勇,在路上不再随意加塞变道;“外卖小哥”杨侃骑电动自行车送餐也不再为了赶时间而逆行或者占机动车道……如今,车与人和谐共处,正成为昆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办事不再等等等

“让人心里暖洋洋”

在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马良瑞切实感受到窗口服务改变带来的实惠。

日前,马良瑞匆匆跑进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要打印社保证明为小孩落户。刚说清办事原因,热情的工作人员就把他带到昆明市社会保险查询一体机前,仅仅2分钟就打印好社保证明。

让马良瑞惊喜的还不止于此,在办理港澳通行证时,他提前在盘龙公安分局微信公众号上查阅到需要携带的相关资料,又通过“预约叫号”提前进行了预约,来到窗口就直接办理。办理完后,窗口工作人员还告诉他可以免费将证件寄到家中。马良瑞拿出手机扫描窗口张贴的“窗口服务满意度评价器”二维码,给为他办事的工作人员打了一个“五星”,并在下面评价:“办事效率高,态度好,一直笑眯眯的,让人心里暖洋洋。”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企业四处找”到“部门协同办”,从“群众排队等”到“政府主动找”,来有迎声、去有送声、问有答声、服务不周有歉声、积极配合有谢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腔热情办事、一杯茶水解渴……这些都成为昆明市各窗口单位的标配,彰显了昆明市“创文”以来政府服务意识的转变。

政府服务意识的转变不仅体现在窗口,还在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市级领导牵头成立督导组,开通文明创建热线,督办整改957项工作,受理市民来电10771件,下发《舆论监督通报》242期……这些数据无不表明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

背街小巷无盲点

“满满的都是安全感”

以前,江岸小区曦江里19栋的朱云对小区充满了抱怨,小区鱼龙混杂、管理松散、单元门大量被损坏、没有门禁系统,整个小区处于“全开放”状态。但现在,朱云却对江岸小区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安全感。”

安全感从小区外延伸到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江岸小区里安装了新型门禁系统、单元楼有了防盗门、新增68路高清监控探头……楼栋长和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10人治安志愿者“红袖标”队伍,分时段轮班在小区内开展巡逻,与马村派出所民警配合,为江岸小区构建起了一张看不见的安全防护网。

市民黄姗姗说,她家附近有一条很偏僻的小巷子,以前她每天夜晚回家就很担心,有时候还得麻烦朋友送她,没有朋友送的时候,她就会站在路口,等到有同行的人才敢跟着别人一起走。“现在就算很晚回家,我也不再害怕了,因为各个路口都装有监控,还有警车巡逻,安全多了。”黄姗姗说。

老旧小区“微改造”

“小区像花园一样”

走进永昌街道永兴路小区2号巷,王秀枝正和她的老朋友们在“爱心驿站”做手工,四周绿树成荫,干净整洁。

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王秀枝回忆,由于小区建成较早,基础设施差,多年来,这条巷子的一端逐渐演变成居民摆放僵尸车、堆放杂物的地方,“那个时候都是灰尘和垃圾,根本不想来这里”。

随着“创文”的推进,永兴路小区开始了“微改造”,先是组织志愿者清理巷子里的杂物,然后在巷子口改建了一个60平方米的“爱心驿站”,引进专业社工,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居民们还手绘了文化墙,从家里搬来鲜花绿植,将一块小空地改成了“小花园”。

平时大家都忙忙碌碌,即使同一幢楼的人,也很少有机会一起闲聊。但现在有了“小花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这里来玩,居民们日常交流多了,小区更加热闹了。

说起小区里的变化,益康路社区居民肖群辉说:“虽然是小的改变,但带给人的感受却大不一样。”原来贴满小广告的墙变干净了、楼道里长年累月堆积的杂物清理了、背街小巷划出公共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问题、路灯照亮了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增设的衣物晾晒点既解决了没地晒衣服的苦恼又美化了环境、智能垃圾房和分类垃圾箱让“垃圾不落地”……截至目前,昆明共完成老旧小区“微改造”面积108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老旧小区品质,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

“以前,很多人都想往外搬,现在看到社区变得这样好,都想搬回来。”肖群辉高兴地说。

解决9800件民生事项

“人人都是文明人”

在小西门附近上班的白微说,以前雨天去上班,因为很多人行道上的砖块松动,一下雨就会积水,踩在上面很容易就把鞋子弄湿。还有的路面破损严重,一不小心就容易崴到脚。在“创文”专项整治过程中,昆明共修缮了800余条道路路面,这让雨天上班的白微走在路上很安心。

西昌路上有几十家卖电动自行车的商家,刘章华就是其中的一家。以前他的店门口总是停满了电动自行车,挤占了人行道。“创文”以来,通过集中整治和宣传引导,商家都把车搬进了店里,顾客的电动自行车也被有序地停进了非机动车停车位。刘章华说:“以前看着别人占路我们就跟着占,现在谁也不好意思乱停了。”

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创文”以来,昆明解决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车难停、脏乱差等民生事项9800余件。

城市的变化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之中。“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变得宽敞明亮,摊位整齐排列,垃圾及时清运;城市的变化还在于文明的氛围传递到每个角落,商场、学校、医院……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文明提示、“创文”宣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时刻提醒着市民要做文明人。

城市的变化更在每个市民的一举一动之间,在昆明常常能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有老人上公交车,总有人会主动让座;在公园游玩的市民,会随身携带塑料袋装垃圾;路口骑车的市民不小心擦碰,却异口同声地说“对不起”……随着城市环境变好,昆明市民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公共场合文明用语多了,乐意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多了,文明已深入人心。(昆明日报)


深圳临时工招聘信息网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3 00:54:47
  布吉镇粮食集团布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东晓人力中介  黔西南州质 全州发改系 省食药监管 关于心达律 财政努力提 《贵州省促 州民宗委干 黔西南州质 黔西南州召 黔西南州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