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两个学生的乡村小学

2019年02月21日258未知admin



     学校里一间屋子的玻璃碎了。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文丽娟

“我们的小学只剩两个孩子了!”正月初八,我的同学兼老乡李一陵给我打了个电话,语气带着与过年氛围不符的沮丧。

作为一个从山沟沟里走出来、最后留在北京体制内解决了令人艳羡的北京户口的大学生,李一陵在家乡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知识改变命运。

“好好读书,以后就能像哥哥一样,去北京。”在不少场合,他被当成励志的榜样。

如今,培养我们的母校、曾被村里人寄予厚望的唯一一所学校似乎也快要保不住了。

李一陵问我,那两个小孩还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坚信考上了大学就能跨过这座山吗?

 

离村

 

我们的家乡在湖南省一个偏远的农村,进城需要翻过层峦叠嶂的一座座山。每次回家,都是先从北京坐20个小时的火车到市区,在市里住一晚,第二天再搭乘摩托车到村里。

2002年,我们从这所村庄小学毕业时,班上还有60多个同学,全校也有300多人。

15年之后,学校只剩下两个学生、两名教师和一名校工。

一切从简,不再分年级、不再分科目,什么都是这“二对二”。

已经退休的老校长说,去年开学报名时,还有十几个学生的家长来学校了解情况,但最后只有两个学生留了下来。

村里大部分孩子都去了近十公里外的邻村中心小学。即便那些年龄小不便住宿的,也由祖父母每天骑着摩托车接送。

后来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我们村,附近乡镇的许多村庄小学近年来生源都在急剧减少,一个学校只剩十来个学生的情况并不少见。

事实上,我们村庄小学没落至此仍得以保留,与村里上任不久的村支书有关。这个在外打拼多年、身家数千万的企业家,心中装着一幅乡村振兴的图景:利用好乡村各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村里的公共服务办好,吸引外出农民还乡。

他坚持要保留村里的小学,哪怕只有两个学生,“一旦撤了,以后要恢复,就会非常难”。

 

困境

 

虽然村里极力想保留这所学校,但“上面”的人却很“头疼”。

教育局一位副局长列举了规模小的种种弊端:两个孩子,不管是课堂还是生活,都缺少同伴。学校本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只有两个孩子的学校,难以承担这种职能。对教师来说,这种情况也会让他们干得“没劲头”,真正优秀的教师一般不愿意到这样的教学点来。虽然对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收入待遇有倾斜,但不能让他们的工作有成就感。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能不能得到保障,能否真正成为小而美的存在,很难预期。

当然,仅计算投入产出的经济账,小规模学校也很“划不来”。附近镇上的一所村庄小学校长算了一笔账,去年为这个教学点投入了6万多元,其中两万元左右用于给做饭的校工发工资,因为两名年轻女老师不敢住在深山里,每天早上要把她们从镇上送到学校,放学后又把她们接回家,这也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投入。

近年来,由于显而易见的城乡教育差距,把孩子送到城镇上学,已成为村里的农民离开农村的一个主要动力。在老家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在农村生计尚可,但因为担忧教育质量,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自己留守农村的情况。

这直接导致乡村学校小规模化加剧,呈现出教学质量下降、人数减少、教学质量继续下降、人数持续减少的恶性循环。

此消彼长,市区的小学规模却越来越大,“大班额”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个别小学甚至全校有3000多人,堪比一所高中的规模。

或许只有整天出现在新闻里的“城乡均衡”才能化解这样的尴尬。

其实接到李一陵的电话时,我正好站在我们村小的铁门前,一阵风吹过,我觉得有点冷。

我把脸贴在校门的铁栅栏上,使劲往里看,试图找寻曾经熟悉的场景,却只能看见一堆散落的石头、黄土、砖块、木板,狼藉地堆在教室旁边。在一扇破碎的玻璃旁边,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依法治校,做学生敬爱的好老师”。

可是他们能教的学生又在哪里呢?


沙井劳务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4:35:02
  深圳公明镇田寮第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西乡劳务派遣公司  开封市创业 晋城市企业 开封市创业 市人社局召 政府工作报 开封市创业 沁水县人社 局集中整顿 开封市创业 沁水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