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抢人”大战,东莞胜算几何?

2019年02月19日242未知admin


■12月6日,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举行 记者 郑琳东 摄

各地密集发布人才新政,东莞面临的竞争压力陡增

东莞时间网讯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上周成功举办的2017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再一次吸引了人们对人才工作的注意力。

目前,东莞的人才工作呈现良好的局面,人才总量突破146万,各类高层次人才接近8.5万。然而,今年以来,全国各个城市密集发布人才新政,纷纷瞄准从大学毕业生到高层次人才。加入人才争夺的城市越来越多,东莞面临的竞争压力陡增。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对外来人才依赖度很高的城市——东莞该如何作为?

对此,有专家建议,东莞应该进一步加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平台聚才的作用。同时,真正把培育人才与引进人才并重起来,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次不太理想的招聘

“我们分析这次东莞企业组团在武汉高校招聘效果不太理想,可能与武汉市今年发布的人才新政有关。”

10月17日-18日,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组织100家东莞知名企业远赴武汉市,先后走进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举办东莞“名企名校行”大型专场招聘会。

虽然事前做过一些校园宣传预告工作,但两天下来,仅收到本科生、硕士与博士生简历408份,面试386人。平均算下来,每家东莞企业在每场招聘会收到的简历不到3份,面试的人数不到2人。

对比往年,这次“名企名校行”活动的“成绩单”差强人意。“名企名校行”活动是我市近年来努力打造的招才引智品牌活动。2013年以前,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越来越多实力出众的东莞企业、科研平台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旺盛起来,尴尬的是东莞企业离开本市之后,单独走进全国知名高校却因名气不显,举办校园招聘会频频遭到冷遇,有时甚至连招聘大厅的门都进不了。

面对莞企的痛点,2013年起,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出面,每年分三季组织100家本土知名企业,赴武汉、西安、长沙、成都、哈尔滨、长春等高校云集的城市抱团招聘。

据市人力资源局官微数据显示,“名企名校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年来,500家次东莞名企进名校累计接收简历2万多份,即时达成录用意向4000多人。

“我们分析这次东莞企业组团在武汉高校招聘效果不太理想,可能是与武汉市今年发布的人才新政有关,尤其是武汉市出台‘百万大学生留武汉’系列优惠政策,让我们的企业来招人的竞争增多,难度变大,让招聘效果打了折扣,或许明年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招聘地点的选择,将更多考虑其他城市。”某政府人士说道。

无独有偶,长安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院长唐新发也感受到了招才效果的差强人意。在2017东莞人才活动周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的工资水平原来很低,2013年,武汉大学药学院有一半的毕业生都被东阳光招来了。现在东莞的竞争力强了,但是人家自己的揽才意识增强了,人才反而还没那么好招了。

唐新发说,武汉等地的好大学很多,如果大学毕业生都不来了,那对东莞的影响很大。他呼吁,求贤若渴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共同诉求,东莞应对人才要有足够的危机感。

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

放眼望去,一场留住人才、争夺人才与阻击人才外流的大战已经在全国众多地区打响了。

东莞“名企名校行”活动的遭遇可视为国内人才争夺战的风向标,此次效果的差强人意,间接说明了当地揽才意识的增强。

以武汉市为例,今年1月份,武汉市召开“两会”,从全市层面正式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五年吸引100万海内外大学生在汉创新创业,并打出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的口号。随之而来,这座拥有79所高校与130万在校大学生的教育重地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吸引大学生留下来。

3月,武汉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基金;10月,又推出升级版新政,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

中新网报道称,截至今年9月底,大学毕业生在武汉落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11%。武汉市并不独行,一场留住人才、争夺人才与阻击人才外流的大战已经在全国众多地区打响。

5-11月,山东济南市、湖南长沙市、陕西西安市、河南郑州市纷纷推出各自的人才新政,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与硕士连续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放宽落户政策,吸引与储备100万青年人才或大学生在本地就业创业;对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给予高额的经费资助,最高可达500万元;对各类人才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购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园)、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城市之间人才争夺现象加剧的背后是中西部城市的快速崛起,它们在寻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才要素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寻求更多的人才支撑。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工作的定位与要求由此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各地对人才工作的重视。

“人才争夺战打响很多年了,今后的人才争夺战只会更加激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军在本次人才活动周上断言道。

东莞优势犹在

加入人才争夺战的城市越来越多,东莞的人才政策是否还有竞争力?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回应,东莞至少有3大竞争优势。

仔细比对各地的人才政策就会发现,“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元”“放宽大中专学生入户”“住房有补贴”“引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发放租房与生活补贴”“高端人才一人一策”“柔性引进人才”“高层次人才享受购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园)、医疗等方面保障”……这些内容均可在东莞现行的人才政策中看到影子。

比对还发现,各地的人才政策往往“留”的成分突出,而东莞的人才政策“引”的成分突出。一“留”一“引”的对比中,从侧面暴露了东莞作为非主要人才产地的短板,同时也可能会稀释东莞的人才政策效果。

“加入人才争夺战的城市越来越多,东莞的人才政策是否还有竞争力?”11月29日,2017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新闻发布会上,一位东莞媒体人如此发问。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赵毅也认为,近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许多城市推出的人才政策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虽然东莞人才政策面临的竞争因素增多,但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赵毅在发布会上正面回应道。他认为,在人才争夺战中,东莞至少有3大优势。

首先是政策PK,无论是从奖补额度,还是人才服务等各项细化的措施来比较,东莞的人才政策并不落下风。

其次,东莞的引才政策始终是以整个城市的产业特色——制造业为主的,这是东莞引才的最大优势,也是其他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

他说,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曾多次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调研,发现很多高校人才对东莞很熟悉。原来,他们有很多项目在实验室做完研发后,进入打样阶段时,找的就是东莞的制造企业。当他们进入到产品化阶段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把项目放到东莞来落地,人才也就自然因此而来。

再就是,东莞市近年来在产业、交通、科技、营商、生态、宜居环境等各个方面提升城市的品质,为人才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圈,通过综合优势的共同发力,增强了吸引人才的竞争力。

对此,松山湖(生态园)党工委副书记欧阳南江表示赞同。他说,当前的人才和十几年前不一样了,他们创新创业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工作生活保有较高的品质。松山湖正在这一点上加大努力。

不过,赵毅也认为,在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东莞需要因势而变,也正在因势而变。他透露,东莞已在酝酿改革与完善当前的人才政策,将会陆续调整与发布一些新政策。

育才引才“双腿”走路

竞争到当前的阶段,东莞引才与育才必须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否则就可能会来不及。

东莞过去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与人才发展的水平高度匹配,东莞改革开放近40年的辉煌发展,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要素对东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以我市的省市创新科研团队为例,目前,30个团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10个,进入市场化阶段14个,为用人单位创造销售收入约25亿元,缴纳税额为9300多万元。

如今在人才争夺战日益白热化的大背景下,身处竞争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之中,东莞还有哪些发力点呢?

上述分析人士提醒,身处人才争夺战压力之中的城市不只是东莞,而且是全国甚至全球经济众多城市都普遍面临的问题,谁也不能独善身。但东莞拥有良好的人才工作基础,有能力从容应对竞争。

他进一步指出,东莞应该积极争取建设更多的重大科研与科学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聚才潜力与作用。今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在为武汉市献计时列举了东莞散裂中子源的例子,说散裂中子源不仅提升东莞产业档次,更因为其重要的平台作用,必将为东莞吸引一大批顶尖的科学人才,这样的大项目大平台应该争取在本市落户。

对此,曾在英国最大的国家实验室基地——卢瑟福实验室从事散裂中子源研究工作多年的科学家张书彦深有同感。

她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卢瑟福实验室建立起散裂中子源后,吸引来了同步辐射光源、空间实验室、大功率激光等科学装置,逐渐形成集群,并成为英国最大的国家实验室基地,由此吸引大批人才,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东莞同样有成为中国版卢瑟福实验室的巨大潜力。她建议,东莞应该充分挖掘散裂中子源的平台优势。

目前,大朗镇正在围绕散裂中子源,联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东莞市大朗镇先进技术研究院,希望将研究院打造成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聚宝盆。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散裂中子源外,东莞市投入30多亿元,建设34家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各类人才近3000人,其中研究人才占75%,博士、研究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近900名。平台的作用力正在彰显。

“东莞现行的人才政策与举措都还不错,不过,一定要注意补齐自己的短板,要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两条腿走路,避免走深圳走过的弯路。”刘军提醒道。

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深圳只注重引进与使用人才,并不重视培养人才,后来当别的地区都在崛起时,流入深圳的人才数量出现了下降,深圳市这才紧张起来,决心要办几十所大学,后来才慢慢扭转了局面。

为此,他建议道,竞争到当前的阶段,抢人掐尖儿的竞争越激烈,高层次人才就越稀缺,因此,作为非产出地的东莞一定要把人才培育工作重视起来,作为一个前置性与战略性的目标来抓,再也不能偏废,否则就可能会来不及。

近年来,东莞市已斥资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今年9月,还出台创新人才“领航计划”,争取到2020年引进国内外20所以上高水平大学,共同培育人才。


深圳华富人力资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22 22:23:06
  深圳沙井新桥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南湖人力资源公司  黔西南州2 中国卫生应 我州201 黔西南州法 太平洋财险 民进同心工 黔西南州工 蔗香港口经 外交部前外 贵州安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