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西北五省精品文物展:文物诉说的丝路文明

2019年02月19日19未知admin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参展的原创特展《长安丝路东西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丝绸之路上近140余件反映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汉唐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文物珍品悉数亮相。这也是西北五省首次丝路文物集结,从文物上感受的不仅仅是精美,更有文化传承与文明的对话交流。


文物特展:长安丝路东西风 形式上的创新


“我们这次专门派出了专业的策展人员奔赴甘肃,新疆,青海,挑选文物,展出的有我们博物馆的32组文物,周边博物馆65组文物,在挑选上除了精品文物外,还有一些刚刚从库房修复的文物,也是首次和大家见面,可以说是我们近年来最下功夫的专项展览。”活动的主要策展人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杨效俊博士说。


展览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单元为“凿空西域”,反映汉代开通丝路后,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第二单元为“佛陀东来”,反映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土,两次中国化,于唐代形成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创造出的符合中国人审美理想的辉煌的佛教艺术。第三单元为“长安胡风”,反映经海陆丝路而来的外来文明与中华文明在唐都长安汇聚、融合、升华,形成了超越性的世界文明,以及这些文明成果又通过丝绸之路远播世界各地的盛况。第四部分为“丝路遗珎”反映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文明的深远影响。


“我们并不是亮宝,是在形式上的创新,展览以风味核心,这个风是指中西方的文化风,贸易风,交流风,陈列设计动感,摒弃了以往按照时间顺序的成列展示,四个单元用文物展现出丝绸之路上的变化,也就是用文物讲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杨效俊博士说。












丝绸之路:内涵丰富的“丝茶马之路”


在展出中,展出了很多的关于马的文物,尤其是汉雷台出土的铜车马、骑兵,还有胡人牵马图壁画中的马的身形高大,目光如炬,马额狭长,蹄大腿长。


“这些马的造型,根据现在的考证大多是从西域传来。因为在历史上,西域是良种马的发源地,比如说大宛马,被称为天马,就是现在新疆伊犁地区出产的良种马,这是蒙古马的一种,也就是我们传说的汗血宝马”杨效俊博士分析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杨博士介绍,华夏民族是传统的农业为主的民族,农耕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牲畜,从上古轩辕蚩尤大战到之后的夏商周三朝战争,战争的主要形式是以步战为主,这点,从历史典籍记载和墓葬陪葬可以佐证。但到东周之后的春秋战国以及秦国,用马匹作战的战车逐渐成为战斗的主要力量,史书上记载,在军队作战中,以战车和步兵结合,其中战车叫一乘,配备一百名步兵。这一乘就需要四匹马拉动战车,但是,当时,并没有骑兵参战,这是由于一方面丝绸之路没有打通,无法和西域盛产马匹的民族和国家进行购买,另外,国内战争也主要以步战为主,到了西汉时期,由于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骑兵入侵,步兵作战已经不能保家卫国,尤其是长安作为西部与少数民族的前线,发展骑兵,成为重要的军事战略,马自然成为作为重要的军事力量。班固张骞通西域的文化交流,是一种国家层面的交流,主要的目的是寻求军事联盟,同时,通过打通西域,把西域各国无法生产以及需要的茶叶和丝绸贩卖到西域,换回战马进行培育,武装军队,抵抗外族入侵。


“到汉代之后,明显感觉到关于马的元素越来越多,涉及到雕塑、铜制品等各个方面,在发掘考古中,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在高等级墓葬中,关于车马、骑马佣陪葬品很多,这就说明马是丝路文明交融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军事力量的展现,这种展示是大国力量的自信”。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杨效俊博士分析。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路向西的世界金融经济带


在这次参展的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陵光村出土的胡人牵马图壁画,上面更多的体现着马和胡人在商业上东西交流的文明。
“这上面有两个胡人,一个胡人穿着汉人的平底鞋,一个胡人还有绑腿,我们推断这是在长安经商的粟特人,穿平底鞋的是长期在这里做生意的,牵马的有绑腿的是刚从西域来的,同时,我们发现,两人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同为粟特人,久居汉朝的目光坚定,自信,而从西域来的老乡,显得很维诺,这是他对当时的唐朝繁荣感到既震惊又崇拜,不自觉的显得不自信,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唐朝经济的繁盛。”唐昭陵博物馆副馆长解说道。


在唐朝,当时长安已经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据考证,当时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就有十万,其中,粟特人是最为多的外国商人。粟特人是活动现在的塔吉克斯坦国的古代民族,善于经商,是唐朝的外民族“昭武九姓”之一,其足迹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而体现丝路文化交流的还有一件重要器物的佐证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波斯萨珊朝胡瓶,这也是宁夏固原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萨珊波斯王朝是在唐代与西面的拜占庭王朝,东边唐朝并列其三的重要世界帝国,横跨中亚和西亚,是重要的丝绸之路国家,文化上留有着希腊文化的重要烙印。这件酒气上刻画的是希腊神话中关于“金苹果”的传说,著名的“帕里斯裁决”!这件舶来品不管从制作工艺还是造型艺术上都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见证。据典籍记载,公元656年,阿拉伯帝国崛起,彻底攻灭波斯帝国,萨珊波斯最后一任君主伊斯埃三世几乎全家被阿拉伯人杀光,唯独小儿子俾路斯在外领兵逃过一劫。俾路斯一路跑,跑到中国境内,寻求唐朝庇护,被唐朝封为右武卫将军,娶中国女人,后代也长久的生活在中国。


“唐朝的开放,因为丝绸之路的联通,丝路沿线各国都能在中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同时,唐朝的包容,也让这些国家的人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这在当时的世界是不多见的,丝绸之路的联通,是贸易的联通,更是民心的相通。”陕西历史博物馆杨效俊博士说。





丝绸之路文明: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华文明


佛教造像艺术是这次展示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丝绸之路的沿线留下的很多佛教艺术,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变成中国的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称为“佛教的中国化“。“在这次的文化中,我们主要选取大家比较的佛教文化,最重要的考虑是关于佛教东穿的故事很多,比如说玄奘西去求经,大家印象会深刻,另外,佛教艺术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合的体现。”


佛教于西汉末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以及随后的隋唐阶段,使得佛教艺术有了新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的是佛教在本土的融合与发展。佛教在中国传播当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魏晋时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这次展出的一件北凉时期,也就是公元428年的高善穆佛塔就是这种文化上的集中体现,这件文物是甘肃博物馆珍藏的国宝级文物,塔的上半部由圆形宝顶、七层相轮和圆形复钵组成,乃是 采用印度佛塔的样式。复钵下层有八个圆拱龛,七个龛内各雕佛像一尊,另一龛内雕交脚弥勒。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座八面分别刻有“八卦”图象,用来表示塔的八个方位,是最早出现八卦的实物资料之一,开创了中国特有的八面佛塔的先河。顶部刻有北斗七星,用来表示塔寺坐北朝南的传统风水观念。


“当时,佛教的传播走的也是丝绸之路,在汉代西域当时有很多小国,出于统治的需要,往往都要依靠宗教进行强化政权,最早西域很多小国家也是把佛教奉为国教,所以,当时西域有很多的佛教寺院,佛像也成了艺术的荟萃点。而这件文物珍贵之处除了碑身有铭文外,造型也是几种文化的融合体现。”


这些佛教造像中很多还保留有健陀罗艺术的遗痕。健陀罗是古代在印度西面的国家,早期被亚历山大东征时征服,佛像的造型也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最大的特点就是面部轮廓分明,很像西方人,同时发髻和鬓发呈波浪纹,衫袍有很多褶皱。


“佛教八大宗派其中六派祖庭在西安,可见当时长安是全国文化中心,长安的佛教又影响着日本的佛教,从北凉到唐朝,你可以看出这些文化的变化,从明显到慢慢中国化,造型的变化也可以佐证佛教在传播内容的变化,如何本土化过程。”杨效俊博士说。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推动东西方交流最根本的动力不是商业,政治,最先沟通的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渴望。沟通,认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源泉,是政治、经济建立的根本基石,是丝绸之路文明兴起的重要动力,丝路相通,经济相通,文化相通,民心才能相通,这是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而文物正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峥 实习编辑:蔡悦扬)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深圳桃源劳务派遣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7:17:01
  深圳松岗街道江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清水河人力资源  本市举行曙 上轮如皋公 徐家汇商圈 自贸区蕴藏 一封家书老 本市中学生 上海市药品 市质量技监 王庆平舍身 教改实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