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探寻乡村振兴的乡贤力量

2019年02月21日329未知admin



  一 缩影

  春节回乡,是一次熟悉而陌生的归程。

  几天时间里,我在每个清晨和傍晚重新打量它,我的家乡,嵊州西部一个平原里的小村庄。

  这里不贫穷,也不算富裕,几十年来,村民多务农营生,身上缺乏冒险的基因,日子过得安逸知足,不温不火。

  我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一所小学,童年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书,琅琅的书声穿透平静的荷塘,惊不起水鸟。

  很多年后,当我穿过原野,重走这条上学路时,终点已经变成一个苍苍白发的养老院。

  乡村的学校,早就死了。

  有的变成了仓库,有的变成了厂房,有的至今废弃着。村里的孩子们都被车子接送到镇里读书,农村的乡土气息越来越被城镇同化。

  村里的祠堂也早拆了。还记得以前过年时,大家都在祠堂里做年糕,淳朴而欢乐。祠堂里还有戏台和棺材,是孩子们最敬畏的地方。现在它变成了一个坚硬的水泥停车场。

  曾经村庄的人都种田。现在,田和人一起老去,新一代则大多选择进城,因为种田太辛苦,效益也低。大片农田被省外人承包,一亩千把块钱,有的种了西瓜,有的种了甘蔗,有的被改造成鸭棚,又很快被作为违章建筑拆了。

  还有一个变化引起我的注意,我发现,自家门口贴上了一张“勤劳孝顺”的标牌。这样的牌子,每家每户都有,有的贴的是“诚信”,有的是“创业致富”等等。

  父亲告诉我,这是去年村里要评文明村时贴上的。在我看来,这小小的标牌倒是乡风文明的一种觉醒和回归,即便是应付上面的检查。

  另外,村里还迎来了各种卫生检查。但是检查一过,村庄依旧是脏乱的,因为村民的素质还是有点跟不上文明的步伐。

  我的家乡,只是中国很多乡村变迁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当我用白描的词语勾勒这里发生的一个个变化时,突然感到自己正身处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喜忧参半。

  此时,我想起了当下的一个热门词——乡村振兴。

  二 钥匙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里的开头。

  对着窗外空旷灰暗的田野,我重新打开这本薄薄的小书,虽然不足五万字,却刻画了具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农耕文明。

  如今,距费先生写此书已过去大半个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身处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再次聚焦“乡土”,这不仅是乡愁和乡情的回归,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剧变,令人惊喜,但同样令人忧虑,对时代剧变冲击传统乡土文明的忧虑——空心化和城镇化,乡村的文明和农民的价值观已经发生扭曲。村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不关心,未来中国的乡土社会,该如何振兴?现代化的浪潮是否会瓦解传统的乡村文明?

  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号召,“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需要从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中寻找破解乡村治理困局的药方,给“失血”严重的乡村注入鲜活的因子。

  乡村振兴,需要振兴的不仅是建房子铺路子搞形象的面子,不仅是搞投资造民宿开发旅游,更是文明的振兴,精神的复兴。

  因为这才是一片土地,一个村庄,一个宗族,代代延续繁衍不息的力量。

  我想起自己走过的那些中国乡村,那些传世家风,那些道德榜样,那些人文亮光,那些村规民约,在岁月变迁的尘埃里,依然熠熠生辉。

  比如我刚去的,王羲之后人迁居的嵊州华堂村,三十余代的族人以“俭可养廉”传家。四个字,浓缩的是一代书圣的治家哲学,隐映着乡村治理的根系,为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无尽的养分。这样的村庄太多了。

  近四十年前,朦胧诗人梁小斌发表了一首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轰动全国。

  他这样写道——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如今,我们同样是行走在田野上,在思考那些丢失的,在寻找那把振兴的钥匙。

  钥匙,又在谁的手里?

  三 起点

  钥匙,在谁的手里?谁会扛起乡村文明复兴的大旗?

  春节,我又去了一个叫施家岙的村庄探寻。它距离我的家乡二十分钟,是女子越剧的发源地。

  越剧,这个百年剧种,嵊州当地最受欢迎的乡土文化,几乎人人能把戏文唱。如今,在一些乡贤的复兴下,它绽放了新的光芒。

  我的老乡裘浙锋,一名同样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他正带领着一些艺术家,设计师,在这里进行一场越剧文化的改造。

  在前几年,我们一起在一个个乡村里奔走,采访,现在,他从一个观察者变成了实践者,成为乡村文明的复兴者。

  更有名的是宋卫平,这位嵊州乡贤,在这个村庄建起一个庞大的越剧小镇,它的意义不仅可以度假休闲,更有剧场、工坊、艺术大学、工匠艺术村等组成的文化构架,让人看到了乡土文明的坚守和传承。

  像宋卫平式的回归一样,现代乡贤的力量,正登上乡村振兴的主场,特别是在乡土文明的复兴上。

  “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在乡村的表现形式之一。早在近代中国,乡绅就是乡土中国政治、经济、教育与文化活动的主导力量,他们扮演着官场和民间的桥梁角色,在政治上,他们被官方所接受,在道德上,他们被民间所认可。

  而现代乡贤,他们同样有见识,有资源,有素养,有财富,有口碑,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重构着乡村的文化和社会秩序。

  他们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文明,让法律、法规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他们拂去了尘埃,正让乡间那日渐式微的文明之火,重新燃放。正让这些火种,点燃整个乡村振兴的原野。

  不管你身处什么时代,不管你在何方,不管你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是高官还是乞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乡。

  乡村的前途就是我们的前途,乡村的未来关乎中国的未来。

  站在2018年的起点,乡村振兴的磅礴春潮正滚滚而来。来吧,让我们放下城市的傲慢和偏见,放下曾经的荒谬和无知,去探寻散落在乡野的文明之光,探寻中国乡土文明和现代化的相处之道,探寻乡土中国振兴的乡贤力量。

  编者按——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站在2018年的起点,乡村振兴的磅礴春潮正滚滚而来。本报今起推出寻找乡贤系列报道,探寻散落在乡野的文明之光,探寻中国乡土文明和现代化的相处之道,探寻乡土中国振兴的乡贤力量。



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收费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3 00:08:01
  深圳石岩镇黄峰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沙头劳务  西宁市湟源 西宁市湟中 省科技厅青 海南州共和 西宁市王予 西宁市湟源 省科技厅2 省科技厅青 海南州贵南 海西州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