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松山湖向世界一流机器人产业基地迈进

2019年02月24日468未知admin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记者 郑志波 摄


■李群自动化技术人员在调试机器人 受访企业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于长洹)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市级孵化器;引进34个创业企业和团队;李群自动化、优超精密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联手高校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培养大批机器人高端人才……

2014年11月正式投入运作,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机器人基地”)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市乃至华南地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同时也成为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驱动内核,并逐步向世界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基地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在机器人基地等载体的助力下,松山湖的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如今,园区已经聚集245家机器人企业,其中高企40家,规上工业企业15家。在我市的机器人产业版图中,松山湖将承担起核心区的角色和重任。

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8月12日,在一场无人机科普体验活动中,记者见到天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楚豪。这个1991年出生的年轻人,对公司的产品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14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刘楚豪想要自己创业。他原本的计划是去深圳,经过朋友的推荐,他来机器人基地参观了一番。最终在2015年,他和团队决定进驻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业梦。在李泽湘的扶持下,创业团队正式起步。2016年,天荧智能成立。

天荧智能的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编队表演,创立至今,这个团队的无人机表演正频繁在一些大型活动中上演。在去年的“莞马”和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上,天荧智能都曾为观众奉献精彩的无人机表演。

刘楚豪很庆幸当初选择在机器人基地落户。当初进驻机器人基地,可以说是拎包入住。“住宿、办公室全部免费,同时基地也帮我们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

公司成立一年的时间,在基地的牵线搭桥下,天荧智能也对接了不少技术资源,例如,公司的技术研发就一直得到大疆创新的平台支持。另外,在人才招聘方面,基地也与许多国内高校有合作,这也给天荧智能这样的初创型公司很大的便利。

对于松灵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魏基栋而言,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同样也是自己的创业梦开始的地方。在创业之前,魏基栋就职于大疆创新。2015年,他和团队正式进驻机器人基地。

在魏基栋的介绍中,松灵机器人涉足的是移动机器人领域,其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停车机器人,如今已经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并且已经有应用项目在进行改造。

松灵机器人同样拿到机器人基地的种子期投资,这对于此前毫无创业经验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令魏基栋感触颇深的是,基地的投资很谨慎,必须有研发实力才能获得青睐。魏基栋自己投了钱,进行产品的预研,持续了半年的时间。“李泽湘教授看了我们研发的样机,觉得不错,才给了我们投资。”

就这样,一批来自各地的年轻人,他们因各种机缘奔赴机器人基地,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机器人基地的扶持下,他们的创业团队正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在孵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正式投入运作,两年多的时间,机器人基地如今已经聚集了34家企业和创业团队。2016年10月,机器人研究院成功获省科技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12月,机器人基地获批2016年第三批市级孵化器。

机器人基地负责人介绍,34个项目全部涉足的是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从机器人本体到核心零部件,再到终端产品,机器人的整个链条已逐步被打通。“我们引进项目有一个标准,无论是涉足机器人的哪个环节,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占据一定的位置。”

作为机器人基地的龙头企业,固高科技是机器人基地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其投资2.5亿元建设的松山湖固高科技园已落成投入使用,公司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产品以及运动控制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全部搬迁至东莞。另外,固高科技围绕核心产品的上下游,鼓励内部创业,成功孵化派动科技、伺创科技等优质科技企业。

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机器人基地的不少企业也取得关键性突破。运动控制器方面,李群自动化全新设计第二代控制器架构,其分布式、驱控电一体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器在国内外尚属空白。该控制器可提供高层控制计算能力,同时降低机器人本体的内部走线要求,完全剔除定制电缆,有效降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成本,并提升可靠性和扩展性。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年近七旬的彭晓南教授领导的项目组,已完成精密环面蜗杆传动生产所需的精密数控专用机床、精密加工工艺、精密装备工艺的研发和研制,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今年就将进入小型批量化生产阶段。

优超精密自主研发的超声电主轴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正在与蓝思科技、江门佳铁、东莞巨高机床合作,将其超声电主轴产品应用于玻璃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雕铣机等高端装备上,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突破超声电主轴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

机器人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来看,在孵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优超精密等3家机器人企业已成功“毕业”,李群自动化2017年将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逸动科技2017年有望实现产值1500万元;李群自动化成功获批东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还获得来自红杉资本、赛富资本的A、B轮融资超亿元;逸动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由清水湾创业基金、高瓴资本联合投入1200万元。

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形成

进驻机器人基地的这些年轻的创业者,是一粒种子,而如何让这些种子发芽,还需要更多的土壤和肥料,机器人基地就是土壤和肥料的提供者。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已经在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对于初创型公司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他十分清楚。因此,机器人基地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孵化和指导时,都是从最实际的问题出发,例如,股权设计、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布局、软件工具的使用、供应链的建立等等。

对于初创型公司而言,资金往往是最大的瓶颈之一。机器人基地拥有自己的投资基金,目前,基地的多数创业项目都获得投资,基地持股孵化项目近9成。“我们主要做的是种子期和天使轮投资,如果企业发展壮大,我们会帮助他们引入社会资本。”机器人基地负责人说。

目前,机器人基地已经聚集34个创业企业和团队,初步形成一个围绕机器人的生态系统,并在内部有了良好的互动和循环。对此,刘楚豪深有感触。“我们这些创业者平时经常有互动,因为大家都是年轻的创业团队,能够互相理解,还可以彼此协助。”

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运营,机器人基地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聚集数量不少的创业团队,同时也将一批批高校毕业生培养成了优秀的创业者。“他们刚来的时候,或许只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而经过几年的历练,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创业者,懂得去定义一个产品,运营一个团队,而我们就是在帮他们重塑这些东西。”上述负责人说。

人才培养和输出被机器人基地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机器人基地负责人介绍,从创业者到技术人才,机器人基地都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培训体系,以此保障基地源源不断的项目资源和人才供应。

机器人基地采用基于项目和课题学习的办学模式,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方合作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培养机器人和高端装备技术工程师和技术管理领军人才。2015年,广东工业大学招收新生81名、东莞理工学院机器人学院招收新生32名;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分别选拔90名、70名优秀学生进入粤港机器人学院学习。

据了解,学院会为学生设计基于项目和课题学习的全新专业课程、采用世界一流大学通用的全新教材、配备工程和实践经验非常强的导师,机器人学院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培养,后两年到松山湖机器人学院创业或实习,广工、东莞理工和机器人研究院为学生提供专门奖学金。

此外,除了学校的课程学习,机器人学院还积极走出去,与国内外企业联合举办工业机器人研讨会,参加第五届机器人微分几何理论国际暑期研修班,分批组织学生参加世界知名机器人展会,带着学生赴国外知名大学参观,如麻省理工大学、欧林工程学院等。

7月份,首批大三学生来到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开始暑期实习以及学习课程。此后,这100多名学生将在东莞度过他们大三、大四的大学生涯。在这里,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学院还将鼓励和支持他们创业。

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打造富有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基地,这是机器人基地在创立之初规划的愿景。在东莞的机器人产业版图中,机器人基地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7月,《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公布,其中提到,将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其中的“一核”即全力支持建设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将松山湖高新区打造成为东莞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区。

按照计划,3年之后,机器人基地将聚集100个创业团队,这里将成为我市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龙头企业将从这里培育和崛起。

接下来,机器人基地将整合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建设形式多样化、功能专业化的机器人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再引进10个以上国内外一流创业团队。组织机器人芯片和水上飞机两个领域的世界一流人才团队申请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

人才培养方面,将继续办好机器人学院,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借鉴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的成功经验,扩大机器人学院的影响力,扩大招生规模至每校100人/年,完善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培训。开设面向全球招生的机器人高端人才暑期培训班,培育高端人才,为机器人基地培养强大的后备力量。

在推动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研制方面,在原有高端装备运动控制器、精密减速器、超声电主轴等核心技术和部件方向基础上,机器人基地计划组织力量重点突破机器人芯片、超轻高强增韧材料领域,加大力度争取实现突破。

另外,机器人基地还将建设工业4.0示范车间。与广东模德宝公司合作,成立项目团队,建设模具和小批量样品工业4.0生产示范车间,同时联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打造智能制造的行业标杆,为东莞培养工匠人才。

在资本层面,机器人基地也在筹备机器人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将达10亿元,将重点投资机器人基地快速发展的创业企业。

延伸阅读

松山湖已聚集机器人企业245家

园区每6家机器人企业中就有一家是高企

根据《规划》,东莞将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全力将松山湖高新区打造成为东莞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区。这足见松山湖在我市的机器人产业版图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今年年初,省科技厅公布2016年度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名单,其中松山湖机器人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列其中,成为东莞唯一一个入围的产业集群。

作为园区“4+1”产业之一,松山湖这几年正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一组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中心、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的带动下,园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45家,其中高企40家,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从数据来看,园区每6家机器人企业中就有一家是高企。

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来看,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商的机器人产业链条。从产业规模来分析,园区内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金字塔”的规模梯队。

上述负责人介绍,机器人产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在机器人产业成果转化方面,松山湖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机器人的大脑——芯片设计及应用技术,到中枢神经——运动控制技术,再到触觉神经——智能感知技术,甚至是执行机构中核心部分——编码器技术等多个软硬件环节都有了良好基础。

目前松山湖已形成了一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世界级的机器人协同研发创新队伍,已引进与机器人相关的院士1名,省国际科研创新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划”3人。广东省首批科研创新团队领头人李泽湘,率领数百名机器人领域的科研人员扎根松山湖,并发起成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目前松山湖的245家机器人公司,从产业链条分类来看,尽管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展规模没有系统集成商那么快,但非常有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松山湖也已经成为运动控制器龙头企业的集聚地。国内十大运动控制器企业中,固高公司等都已落户松山湖。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松山湖已经培育起两个较大的机器人生态圈,分别是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生态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生态圈。这两大生态圈各具特色,推动园区机器人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深圳福保劳务派遣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21:19:22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沙埔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石岩哪个劳务派遣公司不黑  首张抗非C 路售票本周 同济大跨、 上海建筑文 城市最佳实 四种产业开 科技创新是 国家卫星导 六大主题公 我们不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