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重塑“佛药”辉煌,路在何方?

2019年02月24日207未知admin

    产学研模式是提高佛山中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中药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资料图片


    ■揭秘佛山中药江湖

    8月第二天,肖童(化名)在三山港码头装运完其本月的第一箱出口中药材。每个月,他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平均要出口40个货柜共约600吨中药材。而其企业所在的佛山,则是广东最大的中药材出口集散地。

    “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是佛山中药材外贸流通的黄金期。”肖童回忆,当时距佛山边界仅几百米、属佛山检验检疫局管辖的滘口码头,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中药材的天下。齐全的仓库、集装箱与外省货车筑起中药材出境的物流江湖。如今虽然滘口码头风光不再,但三山等码头成为后起之秀,广东省90%的中药材仍从佛山出境。

    与外贸流通的风光不同的,则是佛山本土中药制造的没落。曾是成药“老大”的佛山,如今却只有中药生产企业34家。上世纪50年代收入曾占佛山GDP10%的中医药产业,如今产值却只有GDP的零头。

    7月20日,《佛山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发布,提出要把佛山市打造成为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岭南中医药名城。佛山振兴中药产业的决心再明显不过。

    外贸辉煌、生产式微,佛山中药江湖为何会呈现这两番景象?在多重提振举措和大健康产业风口下,佛山中药产业能否重塑辉煌?

    ●南方日报记者 吴欣宁 夏小荔

    1 广东90%中药材从佛山出境

    每个月,肖童会在产区定时收集采摘的中药材,然后运到其在佛山的中药材加工厂进行烘、晒等粗加工,以大包装形式分装后,再报检出口。“每个月平均出口40个货柜,每个柜子15吨货,共约600吨中药材,其中大多数从佛山出口。”

    在佛山,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中药材由此出境。“全国有六成中药材在广东出口,而广东出境的中药材又有90%集中在我局报检。所以业内都说,中药材出口看佛山。”佛山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何佛山能够成为广东中药材出口的最大口岸?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佛山开展中药材出口业务的时间较早,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齐全的外贸集散配套,仓库、报关公司、外贸从业人员在码头附近高度集中;药材从运输、储存、通关、打包上船的流程畅通无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滘口码头、北村码头、九江码头等已是中药材出口集散的繁盛景象。其中,距佛山边界仅几百米、当时属佛山检验检疫局管辖的滘口码头尤为热闹。

    由于靠近国内开办最早的专业市场——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滘口码头的药材出口业务源源不断。不少客商在清平市场采购药材后便直接运到滘口码头报关出口,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后来滘口码头改建后,三山等码头成为后起之秀,佛山作为广东最大中药材出口地的地位一直没变。

    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出境中药材99%以上为植物源性中药材,主要有当归、枸杞、党参等200多个品种;其中70%流向中国香港,其余的则输往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等30多个华人聚居比较密集以及有传统中药材食用习惯的国家和地区。

    2  大部分药企集中在药材粗加工领域

    虽然佛山中药材的外贸流通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但佛山本土中药品生产却在一些人看来已“不复当年之勇”。

    曾经,佛山被誉为“岭南药祖”,成药品种繁多。“冯了性跌打酒”“黄祥华如意油”“李广海伤科跌打丸”等老字号品牌家喻户晓。“在唐代至清代,佛山药铺多过米铺,而上世纪50年代佛山中医药产业的收入曾达到GDP的10%。”佛山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余海波教授表示。

    据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共有中药生产企业34家,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10家,实现产值51亿元。虽然近几年佛山中药产值稳中趋涨,但与当年“广东成药之乡”的产业鼎盛还有一定差距。

    “在佛山乃至整个广东,60%—70%的中药企业集中在药材粗加工领域,这些企业加工的成品多以大包装形式流通;而药厂生产的成药则以小包装形式分装。”肖童告诉记者。

    在中药产业江湖,中药材、饮片、成药三分天下。三者分别处于产业链上中下游,越往下越需要精深加工,附加值、利润率越高。肖童的企业便是处于最下游的中药材粗加工。“不是没想过往上游延伸,但生产成药获得认证的难度大、投入的成本太高,企业还无法承受。”

    药材、饮片、成药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获得认证的门槛不一样。大多数药材企业产品获得中药材生产管理相关认证后可进入市场,而饮片和成药企业则需要获得GMP认证。

    GMP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基本准则。经过2010年修订,新版GMP门槛不断提升。“GMP认证对企业的厂房、流水线、检验设备、卫生条件等都制定了很高标准,获得这一认证的难度很大,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从事中药材出口的广州市淼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岗说。

    这样的高门槛,让在佛山占有相当比重的中小药企只能盘踞在粗加工领域。而随着GMP标准的升级,此前获得认证的药品企业同样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佛山食药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2014年有3家中药饮片企业或因未达到新的药品生产要求,或因GMP证书被收回,而迁出佛山。

    3 并购风潮起,大型医药“航母”能否提振“佛药”?

    曾是广东中药产业“领头羊”的佛山,近年来想要迎头赶上,觅得产业发展新出路的决心越来越强。而在市场和政府层面,重振“佛药”辉煌的探索均已展开。

    在佛山中药市场上,一股整合之风由来已久。按照佛山食药监局的说法,佛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多、小、质量管理参差不齐等问题,按照国家中医药发展的规划,企业要做大做强,互相整合、兼并都是正常的。

    而大型国有控股、现代化制药企业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原盈天医药)就是通过并购,朝着大型中医药“航母”企业发展的典型。

    资料显示,原盈天医药集团于2004年由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佛山安溢医药有限公司、山东鲁亚制药有限公司和佛山市盈天制药有限公司(原南方生物)合并组成,后在香港上市。2013年,国药集团资本入主,盈天医药更名为中国中药。

    早在2006年,彼时还叫荣山国际的中国中药将冯了性和德众药业51%的股权整合,成为两家老字号的实际控股方;2009年又完成对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佛山市南海医药集团药材有限公司的收购。此后,该企业分别增持德众与冯了性股权至96.57%和97.8%。由此,中国中药拥有了从药材采购到成药生产的完整链条。

    在通过并购汇聚提振“佛药”市场动力的同时,佛山政府也开始为中药产业发展注入政策、资金力量。

    2012年,佛山市政府与国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佛山中药产业作为传统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佛山与中国中药在医药生产、医药物流分销、医疗保健服务、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度合作,打造百亿中药产业基地,拟建设区域性药品物流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搭建了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7月20日,《佛山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发布,对中药产业进行了详细规划,提出推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重点平台,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名企”和“名药”,推动“互联网+中医药”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

    邓岗认为,当下大健康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国内中药大健康产业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在此背景下,佛山中药产业正迎来全链条发展的新契机。

    ■城市案例

    设“双千亿”目标、促集聚发展

    安徽亳州如何打造

    “世界中医药之都”

    眼下,佛山提出打造“岭南中医药名城”的目标。放眼国内,有不少城市均提出过打造“中医药名城”或“中医药强市”的战略目标。如四川省绵阳市、广东省普宁市。在这些着力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城市中,安徽亳州的表现尤为亮眼。

    作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亳州将现代中医药产业列为首位度产业。近年来,亳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交易额约243亿元,居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首,中药材出口量占安徽90%以上,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自产药材出口规模居全国之首。

    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4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拥有雄厚中药产业基础的亳州,更是设立了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宏伟目标。

    为此,亳州在具体的产业规划中,紧紧围绕全市中药材交易总额突破1000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双千亿”目标,全力加快中药产业集聚,推动药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5年9月份,安徽省政府命名亳州谯城经开区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这一基地也成为亳州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的着力点。

    打通创新命脉是中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课题。7月佛山公布的方案就重点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服务机构合作,并引进和培育中医药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

    而亳州加码中医药科技创新,尤其是在向高校借脑方面,已成果初现。亳州现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两个,芍花堂药业已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建立院士工作站协议;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也在亳州设立技术转移中心。

    除了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亳州还制定了中药产业多层次人才引进扶持政策,亳州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服务基地获人社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为该市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多重举措发力下,全国百强药企已有50家落户亳州。2016年,亳州中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2.5亿元,占比26.6%,贡献率为28%,居各行业首位。

    ■数读佛药

    48家

    2017年佛山共有药品生产企业48家,其中中药生产企业34家;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4家。

    84家

    2017年,佛山药品批发及连锁企业84家,零售药店3800余家。

    6000万

    佛山全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约有200余种;市中医院丹灶新制剂中心能生产167个品种,同时为周边10多家医院生产医院制剂,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5家

    2015年以来,佛山新增中药生产企业5家。由省局收回GMP证书2016年1张,2017年截至目前佛山市建议收回1张,2015—2016年收回的GMP证书在企业整改到位以后,省局已经重新发回。

    1538批次

    2016年,佛山检验检疫局辖区共出口中药材1538批次,重2.3万吨,出口货值1.4亿美元。

责任编辑:马骁潇


粤海人力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17:15:47
  横岗镇樟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龙岗临时工劳务市场  安龙县召开 兴仁县三项 兴仁六大措 州委办州政 望谟法院民 兴仁县农村 全州煤矿五 省召开第九 安龙召开2 望谟县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