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禅城:创新基层治理 提升影响力

2019年02月22日255未知admin

    龙津村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基层自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戴嘉信 摄


    12月10日,2017年全国“村干部大讲堂”在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举行,紫南村在基层社区建设和协商民主中积累的经验,成为“村干部大讲堂”的现场教学样本。同一天,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陈越良带队,在禅城南庄镇龙津村,进行“全面加强基层治理”课题的调研。

    禅城先进村居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的探索,成为全国村干部学习样本的背后,禅城充分调动各类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推动禅城村居基层治理迈向网络化、法制化、社会化和精细化,逐步构建起多元共治共建共享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助力禅城打造“首善之区”“创新中心”“幸福家园”。

    ●阎锋 李晓玲

    搭建民主协商平台

    激活基层自治活力

    时值年尾,南庄镇龙津村的村民代表述职会即将举行。每个季度,村民陈续梅(化名)都会来听述职会,“村民代表向我们汇报做了什么,有疑问当场提,当场解答,作为村民,很放心。”陈续梅说。

    与传统的由村“两委”干部述职不同,龙津村由村民代表述职,这在全省来讲都是“新鲜事”。龙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耀泉介绍,从2014年起,伴随新一届村委换届和村民代表选举,龙津村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各村小组村民代表以及50岁以下的党员,分片区对本村小组的出租、承包、合作等集体资产和物业进行管理,明晰、掌握和跟进集体资产和物业的租金、合同以及各种生产经营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党员村民代表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代表集体为进驻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实质性服务,共同促进产业环境的提升。在共同管理集体资产的同时,各村民代表还积极配合村委会各阶段的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引导村民邻里和睦,团结友爱,共建和美龙津。

    龙津村实施“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将问题和矛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增加了村政村务的透明度,架起了村民、村内厂企与村委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村集体与村民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治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良性循环。

    “龙津村的基层自治管理成果值得肯定,通过民主自治、协商等,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在对龙津村进行调研后,民政部调研组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村情共知、村业共谋、村资共管、村利共享、村责共担,龙津村的民主协商探索,既顺应市场规律、又强化了监督,形成了有效的基层自治体系,龙津村摆脱了负债数亿元的“后进村”形象,集体总收入突破亿元,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精神文明等均衡发展,该村先后获得10多个来自国家、省、市的荣誉称号。

    事实上,不只是农村集体管理中的民主自治探索,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禅城,张槎街道的东便社区居委会,是禅城区最早开展社区协商的试点之一。2014年4月,东便社区成立首个社区居民议事会。三年多来,议事会促成了社区铺设天然气管道,公共空间的花圃改造等,社区居民成为社区议事会解决议题的直接受益者。现在,“社区居民议事会”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能够提出议题、解决问题、共商社区事务的协商平台。

    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禅城正在全面推广“家禅城议事厅”制度,重点吸收非户籍居民参与协商议事,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社区层面的民主协商议事更具有代表性、更接地气。禅城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开放式协商自治机制,探索社区参理事会、议事监事会、议事厅等协商形式,成立社区共建理事会、楼栋自治管理小组、商家自治联盟等“微自治”组织,发挥家乡建设委员会、福利会、乡贤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社区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基层群众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创新服务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紫南村村民潘根辉最近将安装在自家门口的110自动报警器拆除。以前,他曾经担心村里外来人口太多、不安全,现在看到“新紫南人”与村民们和谐相处,就连村党委班子也有“新紫南人”加入,潘根辉放心了。

    南庄镇紫南村近两年成为国内有名的“明星村”,先后获得“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乡村”等称号。“不过,紫南村这些荣誉的获得,并非仅因为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上,紫南村的分红在整个南庄仅排名中上。”南庄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其背后,紫南村建立的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具范本意义,村民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目标,感受到了更强烈的幸福感。

    在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的带领下,紫南村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医疗、教育、养老、奖学体系:村民们凭身份证只需交4元门诊挂号费或400元住院费,就可享受医保范围内的药费、床位费等费用全免;村集体投资数百万元引入佛山名校第九小学,让村民在家门口可享中心城区优质教育;紫南村55岁以上的村民,无论男女,都可以按月领取老人金,最高1000多元;紫南村还购买了10台电瓶车免费接送55岁以上老人;设立奖学金,该村学生从高中起就有奖励。

    在充分保障村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紫南村近两年又将公共服务覆盖到了7300多名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电影院多个场次都向“新紫南人”免费开放,邀请在该村工作10年以上的“新紫南人”家属来佛山旅游,并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新紫南人”的公共服务活动。

    针对社会化程度高、人口密度高、村居民需求相对集中的特点,过去几年,禅城区率先构筑起“15分钟社区服务圈”,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组织承接运营、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的形式,在全区建立17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精准推送专业社工服务,服务辐射超过九成居民。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区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已经超过3000万元。

    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禅城还实行“专业社工+全民义工”联动,与机关团体、医院、高校、行业协会等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系,形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组织策划、社会各方提供资源和居民参与受益的社会服务体系。

    区块链创新应用 

    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

    12月10日,在石湾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当民政部调研组一行了解到,目前“一门式”系统可实现200多个事项通办,市民通过IMI身份认证平台验证“我就是我”后,可在移动终端完成基本信息的录入和表格的填写,并将办事申报材料提交到“一门式”系统,完成事项的申办。

    基于IMI这个全新的个人信用身份认证体系,真正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就此点评说,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典型,禅城通过便民服务、网上办事等,使社区居民管理更加科学化、效能化。

    其背后,2014年3月,禅城区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让“群众跑腿”转变为“信息跑腿”、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同时,“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动职能部门清空“灰色空间”,将审批人员手中的权力“放”给了无差别、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彻底压缩人情办事的空间,“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禅城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区块链创新应用正在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所积累的数据基础,加上区块链技术集成政务、民生、产业等服务功能,禅城将建设禅城区市民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确保安全、确定办事人身份基础上,推出精准服务推送功能,根据个人贡献度模型接入公共服务事项、对接个人数字空间,实现“我的数据我做主”。未来的区块链创新应用,将覆盖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将推进良好社会信用氛围的塑造,实现区块链与智信禅城治理的深度融合。


坑梓劳动力市场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08:58:54
  罗湖区莲塘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实习生托管  册亨县双拥 安龙:老乡 兴仁县部署 黔西南州首 兴仁县17 兴仁县老年 晴隆县公安 查世海赴碧 兴仁县检察 市政协七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