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迎接党的十九大】“绿城”今日绿更浓

2019年02月22日574未知admin




  南宁,别称“绿城”,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城市,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有益创新和实践。近年来,南宁多次上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逐渐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绿色之城

  “茵茵绿草,白云蓝天,这就是一幅最美的生态画。”“我发现南宁的天特别蓝,空气特别清新,我将把这些分享出去,让更多人来南宁旅游观光。”近日,到访南宁的51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对南宁的蓝天赞不绝口。

  让记者们纷纷点赞的是南宁人引以为豪的“南宁蓝”。数据显示,今年8月,南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保持100%,这是2013年南宁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首次连续6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满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有益创新和实践,有“绿城”之称的南宁,多次上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并先后摘取了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多块生态文明建设的“金牌”,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集聚“气”的能量

  “南宁蓝”的出现,有天气的眷顾,但主要是得益于近年来南宁持之以恒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南宁累计淘汰锅炉391台;在扬尘污染治理方面,南宁市多部门联动,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对工地源头、消纳场终端和运输路线实行“两点一线”管理,规范土方作业工地出入口视频采集标准,完善建筑工地出土台账和消纳场管理台账“两本账”;推行“一高、两表、四区、多部位”的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治理模式。

  同时,南宁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机动车尾气整治、油气回收和餐饮油烟整治等一系列污染防治手段。“南宁市的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南宁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科唐立松说,“截至今年7月底,南宁市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是115天,比去年同期多28天。”

  “色彩”是城市气质和人文历史的重要代表,各个城市独特的色彩,往往能让居住其中的人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同时也能让外来的人们印象深刻。“南宁蓝”已成为南宁市独特的色彩,成为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激发“水”的活力

  曾几何时,南宁也遇到过生态保护、内河整治等“成长的烦恼”。

  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一环,近些年,南宁利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治水”手段对包括邕江在内的18条城市内河和湖泊实施综合整治。通过老口航运枢纽、邕宁水利枢纽、“外引内抬”调节邕江水位等综合治理工程,南宁的内河水重新“活”了起来、“清”了起来。

  如今的南宁,水城建设已初具规模:邕江两岸百里秀美,南宁城市更加宜居;南湖、五象湖、明歌湖、明月湖、相思湖如璀璨明珠点缀邕城;那考河、西津、大王滩湿地公园的建设如火如荼。

  “以前一下雨,我们楼单元门口的积水就排不出去,有时甚至要一个星期才能排干。”南宁市民蓝先生回忆起排水系统改造前的情景时连连摇头。城市建设,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自2015年进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南宁就将“探寻海绵城市建设内涵、摸索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形成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作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新的“利器”。

  目前,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石门森林公园、五象山庄等海绵化建设已经成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其中,那考河湿地公园项目是国内首个实施并投入运营的城市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并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和财政部“PPP模式”双试点样板。

  释放“绿”的潜力

  近年来,通过两岸景观建设,邕江变得越来越亮丽。曾经的滩涂河畔,渐渐被绿植覆盖,带状的滨水公园沿江“舒展”,各色花卉争奇斗艳,木栈道沿着岸线蜿蜒,一幅繁华的邕江滨水长廊画卷缓缓铺开。

  这一切,都得益于南宁市编制实施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了以公园绿地为点、绿道绿廊为线、城市山水为面、周边山水林田湖等为环的“点线面环”相融共生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目前,南宁城内共有绿地广场60多处,市中心森林公园面积达93公顷,全市植树总量连续数年都在150万棵以上。“绿城”南宁,正在编织起一张城市生态建设的“绿网”。

  与此同时,南宁还在推进“绿满南宁”“绿满邕江”绿化工程,建设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大力实施“增花添彩”工程,提升民族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路和街区园林景观效果。严格保护和高标准打造青秀山和五象岭森林公园,形成隔江相望的两个城市“绿肺”。

  目前,邕江两岸已基本建成邕江滨水公园、自治区党校—三岸大桥南北岸等约31公里的绿色景观带,多个滨江景观项目建成开放。邕江综合整治示范段、邕江滨水公园(荔园山庄段)、江南滨江休闲公园3处滨江景观已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

  “气”是城市之脉,“水”是城市之灵,“绿”是城市之魂。南宁,正在用绿色发展理念描绘着生态宜居城市的崭新风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通讯员 罗清丽)


罗湖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08 11:11:43
  坪地镇六联村富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坪山区劳务公司  法国旅游界 记者调查: 2011L 上海文艺人 2011上 为构建社会 复旦视觉与 本市争创平 上海财经大 市交通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