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见证“90后”的崛起

2019年02月23日181未知admin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被浙江大学90后教授杨树刷屏。这位年轻的教授出生于1990年,20岁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今年,她入选第12批“青年千人”计划,被聘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就在90后于学术界崭露头角的今天,舆论也在完成一种转向,曾经的90后被标签为“非主流”“过于反叛”等,如今已悄然成为很多行业的精英力量。在商场上,越来越多的“90后创业者”发光发热,在互联网上,90后正成为创新格局的新力量,90后副县长、90后世界冠军等不断涌现,从“新生”到“中坚”,他们已被证明是朝气蓬勃、大有可为的一代。但有时也不必太拘泥年龄的标签,如今一大批生于1990年前后的青年才俊完成身份转变,大规模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也契合他们学业已成、储备已足,正值大展拳脚的成长规律。具体在科研领域,如果抛却“史上最年轻”这类传播标签,不少人早已接受了完备的现代知识教育,形成深厚的学术积淀,进入学术舞台其实在预料中。

    不看标签看成就。据公开报道,杨树16岁就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201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电子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并在TED、EDL、IEDM、AP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年纪轻轻取得如此成就,的确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对很多极富创造力的青年科学家来讲,这张成绩单还不足以“空前绝后”,如此前34岁的生命科学家张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只因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2016年就获得“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还有1990年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明侦,23岁就在《自然》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论文;除此,1990年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顾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准90后教授宫永吉,中南大学数学系教授刘路等,成就在身的青年才俊不在少数。

    处于最具创新精神、最富创新活力的年纪,这些年轻人用眼花缭乱的学术成果证明了自己,然而正如钱学森先生曾感叹:“在中国要想突破论资排辈真难!”这批年轻人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就是“不怕没成果,就怕没舞台”。上述新闻中光彩夺目的主角们,无一不是通过“青年千人计划”引进。所谓“青年千人计划”指根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所组织实施的“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初衷是通过直接引入来缩小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差距。然而人才要“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虽然国内各地各校出台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年轻学者想要成为博导和教授,还是要依次跨过讲师、副教授等各种级别,而有些高校学术圈具有论资排辈的不正风气,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其中在第十三条特别提出要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可见,为青年教师松绑需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合理制定符合青年教师实际的考评标准,引导青年教师潜心学术,并健全完善职称考评体系,培育青年教师良好学风。相信随着时代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展抱负,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90后博导”也不再是令人讶然的话题。

    ■扶 青


沙河人才网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13 21:56:47
  观兰镇松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海山临时工派遣  新密市人社 荥阳市社保 新密市四个 上街区人社 上街区人社 新郑市人社 新密市三到 新郑市人社 上街区人社 管城区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