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之变

2019年02月19日176未知admin

    惠州金山湖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站在高榜山这个惠州市区的“绿肺”往下望,可以说是满城皆绿。

    作为广东省首个地级“国家森林城市”,惠州的绿远近知名——截至目前,全市省级生态镇、各级生态村占比超过90%,森林覆盖率62.4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5平方米,市民出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高楼大厦、公共道路等基础设施越来越集中,绿化用地也越来越紧张。从城市发展理念来看,能否从“见缝插楼”到“见缝插绿”,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担当和能力。

    实际上,在市区可供绿化的空间越来越少的背景下,让绿化逐渐由平面向纵面、由大片向零碎转变,通过“见缝插绿”,不仅能增加绿的规模,也能丰富绿化层次。而如何高效利用好城市零碎的空间做好绿化,让森林城市的内涵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刚刚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惠州城市化进程必须考虑的命题,也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重要体现。

    南方日报记者 叶石界 黄珊

    市区零碎空间要“补绿”“增绿”

    走进惠城区麦地的百萃园,眼前除了广场和儿童游憩场所,还有宫粉紫荆等各种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上百种树木。在这片楼盘集中、人口密集的片区,百萃园填补了没有公园的空白,成了当地难得的一抹绿。

    在惠州市园林管理局总工程师李赞看来,百萃园就是“见缝插绿”的一个典型例子。百萃园所在地块原来是惠州桥西气化站,气化站迁走后,在这里留下了一片空地,相关部门没有用来建设楼房,而是规划了一个公园。公园绿地超过7000平米,绿地率达到了58%。

    惠州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市区绿地率达38.92%、绿化覆盖率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5平方米。这对于一个珠三角城市来说,显得难能可贵。

    此前,惠州市委相关负责人强调,要结合城市形态,规划建设更多精致的小景点、小公园,要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用地紧张的市中心地区,让植物“上墙”垂直绿化以最大限度地拓展绿化面积,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在惠州中心区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这样的做法。

    城市中存在的闲置零散地块,则有着很大的“补绿”、“增绿”的潜在空间。

    比如,高架桥、立交桥、跨河桥等桥梁不断增多,围绕桥体“见缝插绿”就是城市常规绿化之外的重要补充。部分跨河桥桥底下已经种植了一些低矮花草型植物,比如合生大桥江北段就种植了石蒜科垂笑君子兰。

    在一些大道两边,特别是靠近城中村地带的路边,也有不少空地可供绿化。

    此外,虽然当前惠州的绿化有着很好的基础,但还缺乏绿地系统的统一规划。而这需要规划建设、林业、水务、国土、园林等多个部门加强联动。

    让绿向河涌向农村房前屋后蔓延

    家住江北摩卡小镇的刘小姐,这两年见证了楼下望江沥的变化。“以前就是荒地,几百米远处还有养猪场,下面的水很脏。”她告诉记者,但经过两年多整治,这一切得到了改变。

    走在望江沥的两边,虽然整治尚未完工,但原本脏臭的环境已经不再,展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绿道,堤岸两边种植的是柳树、榕树、美人蕉、薰衣草等各种各样的植被。傍晚时分,吸引力一群群当地的居民前来散步、游玩。

    原本的臭水、荒地,变成了绿植丰富的绿化带,是市区绿化美化的重要场所。

    9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在靠近咏乐桥的堤岸边,还有三五个工人在一块空地种植灌木花草。“以后这一片都将变成公园了。”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志勇告诉记者。拱桥、流水、树木、花草,构成一幅水清、岸绿的画卷。

    这样的改变,早就发生在金山湖。此前,这里河水黑臭,两岸遍布棚户区和城中村。近年经过“三旧”和棚户区改造后,金山湖打造成为集湖、林、路、桥、绿道、栈道、广场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园,成为惠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将河涌打造为城市景观带,除了治污治乱,更要铺好丰富多样的绿植带,让绿色包围水体,在河涌边建成一个个公园。”惠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别是通过同步实施“水清岸绿”工程后,河涌周边都配套建设高规格的颇具特色的生态公园,可大幅度升华生态景观格调。

    “见缝插绿”,不仅在市区,在郊区和乡村也要发力。

    记者在走进博罗、龙门、惠东等不少农村地区发现,村道、沟渠的两边,不少地区都种上了花草和低矮的灌木。

    这两年来,惠州投入了1.42亿元资金,开展了环村绿化带的建设,包括对房屋前后、村道路边、水渠边等地方加快植树的密度,植树达到了70.77万株。

    惠州市林业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该市已累计完成村庄绿化901个,其中完成森林村庄建设663个、村庄普通绿化238个,送苗下乡206.29万株,示范点建设214个,建成162个村庄小公园,环村绿化带1997.14公里,村庄风景林造林9.68万亩,建设水源涵养林12.95万亩。

    通过这些举措,惠州在农村地区对镇街、道路、村庄、庭院、水边、山坡等“六个区域”进行全面绿化美化。此外,在乡村公共场所、村庄空置地、房前屋后、村旁山地、文化广场或相对集中联片的绿地、村镇主要出入口等位置,也种植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绿植。

    全市农村通过村庄整体绿化、大村绿化和村落连片绿化,实现了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四有”目标。“这样村民可以抬头见绿、出门见青,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惠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声音

    让城市自然元素渗透融合

    如何把惠州真正打造成山水城市的总体格局?如何在更大范围的见缝插绿,怎样进一步提升惠州绿的内涵?惠州市园林管理局总工程师李赞表示,提高城市的绿,从宏观层面首先是要做好规划。比如公共设施、建筑与山河湖海等自然元素应该是互相渗透、融合。需要将城市要素和自然景观实现有机融合,将整个城市打造成一个大园林。

    从专项角度,则需要在对绿地立地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本地地域文化传承的特色,包括如何推动公园绿地提升,让城市环境呈现出更多大自然的风貌。增绿,也不仅仅要体现在观赏价值上,现在中心区的公园,景观、设施都比较完善,接下来重要的发力方向是如何提高文化内涵和体现地域特色。

    西湖和周边的山体,是惠州这么多年来精心呵护的财富。接下来如果能通过旧城改造,结合水体走向,将一些孤立的绿化连接起来,将山水城市的理念进一步落实下去,这对整个城市以绿为内涵的城市文化底蕴,将是一个明显的提升。

    ■他山之石

    新加坡:向天空“借地”绿化

    新加坡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左右,人工绿化面积达到每千人10.5亩,园林面积达到9500多公顷,占国土的近1/8。

    这样亮眼的成绩绝非源自天然,而是经过数十载的努力,历经绿化、美化、立体化等阶段,才成为“花园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绿化的典范。

    建国前后,新加坡就通过快速而大面积地种植、移植速生和树冠浓密树种,给城市抹上了第一笔“绿色”。在土地资源紧缺情况下,新加坡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指标,并要求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

    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着“绿化新加坡”的目标,并将绿化用地和城市用水、轨道交通等系统一样被纳入了新加坡的全局规划之中,这极大地保证了绿化实施的可行性。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制定了不同的具体规划,如上世纪60年代制定了每个镇区中心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的规划;80年代制定了将5%的土地设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等。

    在新加坡,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有些大树的砍伐成本甚至高达每棵100万新元。如果确实需要腾地方只能移植,移植者必须在政府押一大笔钱,直到树木移植成活为止。而普通民众在公共绿化带破坏花草树木也会被罚款。

    除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新加坡法律也向为绿化作出贡献的人提供奖励。例如有花园的住宅如果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就可减缴房地产税。

    近年来,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新加坡向天空“借地”绿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新加坡政府为了加快建筑外立面绿化建设,在国家公园局内设立屋顶绿化管理处及专职官员,专管全国屋顶绿化的规划、标准、政策、财政、考核奖励等。同时倡导民众尽量绿化房屋屋顶、窗阳台及墙面,使得高楼上、窗阳台、墙体、桥体、围栏等到处可见立面绿化。


坪地临时工外包
















Copyright © 2002-20191010资讯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号 sitemap

联系QQ:3402123920   最后修改时间:2019-12-22 17:11:38
  光明镇白花洞莲麻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深圳坂田劳力派遣  市人大常委 全市生态环 南皮县教育 平乡县县公 永清县辛务 我市首条3 今起我市向 平乡县河古 平乡县常河 磁县副县长